說起兩岸軍事情勢,總繞不開那些老將的直言不諱,尤其是像張延廷這樣從飛行一線爬上高位的家伙。他的話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幾十年的實戰積累。
2025年3月那次節目里,他一針見血指出,如果真按漢光41號演習的設定走,臺灣地區空軍戰機壓根兒起飛都費勁。簡單說,時間差就是命門,預警再靈敏,反應鏈條一長,就容易卡殼。
![]()
從飛行員到情報頭子的實戰積累
張延廷這人,1960年4月19日生在臺南,祖籍山東青島,家里早年從大陸遷臺,日子過得緊巴巴。他從小就對天上那玩意兒感興趣,1972年考進空軍幼校,那時候才12歲,高雄岡山基地的日子可不輕松,每天五點起,爬墻、跑步、背航空知識,膝蓋磨破了也得咬牙頂著。
畢業后直奔空軍官校,1982年班畢業,分配到戰斗機部隊,首飛F-5E,執行海峽巡邏。那幾年,兩岸空域摩擦不斷,他得經常出動攔截外來飛機,蘇聯產的轟炸機、運輸機,甚至導彈驅逐艦的監視任務,全都得上手。飛行日志里,累計上千小時,雙手老繭一層疊一層。
后來轉第12中隊,改飛RF-104G偵察機,這機子速度快,任務隱秘,主要往大陸沿海跑情報。低空掠海,風浪拍機身,相機快門咔咔按,拍港口、設施細節,一趟下來腦子嗡嗡的。他還飛過釣魚臺周邊,兩次出動,記錄船只動向。這些經歷不是白干的,讓他從基層飛行員一步步往上爬。
90年代初,當上飛行中隊長,負責戰術規劃,辦公室里地圖攤開,手指劃線標巡邏點,討論編隊怎么布防。接著進空軍作戰司令部,參與F-16引進評估,親赴美國試飛,感受推力、測試火控,落地時輪胎冒煙。
![]()
2000年后,升空軍軍官學校校長,推動訓練標準化,新學員站隊列,他走過去糾正姿勢,課堂上教鞭點投影,講空戰機動。
2010年當上空軍副司令,中將銜,主管基地建設,直升機巡視時抓緊文件夾,俯視機庫。情報線也拉得長,兼任防務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政戰主任,處理兩岸情報匯總。
別小看這些,空軍情報不是光看雷達,得結合飛行數據分析敵方意圖。他還是政戰學校法學碩士、博士,島內首位現役空軍正教授資格,論文寫政治作戰,軍旅生涯沒挨過處分,干凈利落。
2020年5月1日退役,儀式上敬禮站得筆直,結束40年軍裝生涯。退下來沒閑著,轉學術圈,現任國立清華大學沈崇誨榮譽講座教授,講軍事戰略;國立政治大學TCSS顧問,參與政策討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翻檔案標重點。
![]()
節目里戳破的起飛時間黑洞
2025年3月19日,張延廷上臺媒政論節目,聊漢光41號軍演的想定——2027年解放軍攻臺。他沒繞彎子,直說臺灣地區空軍預警時間和空間都縮水了,超音速火力從福建發,兩分鐘砸島上。
臺軍飛行員剛爬上飛機,扣安全帶、檢查儀表,引擎預熱都沒完,解放軍飛機三分鐘就壓境,遠程火箭炮、導彈兩分鐘內命中機場。起飛呢?經國號IDF要五分鐘,幻影2000和F-16得六分鐘,這時間差,夠喝一壺的。
他點明,解放軍火箭炮射程400公里,全島覆蓋,地毯式轟炸先癱瘓機場,大部分戰機留在地面起不來。零星升空的,也難逃殲-20、殲-16、殲-10C的遠程鎖定。退役少將栗正杰附和,殲-16巡航0.95馬赫,三分鐘飛52公里,飛行員從警鈴到座艙就位至少六分鐘,純屬被動挨打。
![]()
島內防空體系,靠天弓三型、地對空導彈補位,但首波飽和攻擊,機場跑道坑洼,油庫起火,地勤四散,戰機再先進也白搭。他沒說空話,還提應對思路:分散停放、地下掩體、預熱就位,縮短鏈條。但現實呢?預算掰扯,裝備老化,訓練頻次跟不上。
節目后,島內媒體轉載,網路熱議,有人酸他唱衰,有人贊他醒腦。說到底,這戳中空軍痛點:數量上,臺灣地區現役F-16V約140架,IDF130架,幻影50架,總數不到300;解放軍東部戰區,殲-20超200,殲-16上千,數量碾壓,質量也追上。
這時間黑洞不是孤立,牽扯整個不對稱作戰。解放軍火箭軍常規導彈,精度高,飽和射擊,專治機場集群。臺灣地區防務部數據,2024年解放軍飛機逾3000架次進中線,逼近島上空,消耗臺軍攔截油料。起飛晚一步,空優丟一半。
張延廷的邏輯鏈條清楚:預警短、動員長、覆蓋廣,導致首日損失率高。這話聽著扎心,但有內涵,提醒別光練縱深戰,得先守住起飛窗口。島內有些聲音說多練民防好,但他反駁,空軍是第一道屏障,丟了天上,地上再韌也晚了。
![]()
漢光41號演習的實戰鏡像與短板曝光
漢光41號軍演,2025年7月9日到18日,拉長到10天9夜,動員2.2萬后備軍人,首次全納入灰色地帶襲擾、城鎮縱深防衛,電腦兵推兩周,用美造JTLS平臺模擬。
想定還是2027年解放軍行動,重點從灘頭登陸轉到城市巷戰,配萬安、民安民防,冠名“團結月”。防務部吹噓實戰化,練無人機、無人艇。
但7月16日張延廷上中天節目,點出問題:城鎮戰占比過高,像二戰諾曼第登陸,忽略開頭火力覆蓋。開頭兩分鐘定生死,機場防護、快速分散才該是重頭戲。
張延廷附議,演習時遇丹娜絲臺風,部分課目泡湯,暴露后備動員慢。解放軍灰色地帶,艦機常態化巡,2024年逾430次高峰,2025年延續,演習得練怎么從巡弋轉攔截,別光演末端巷戰。他提,當前作戰靠無人系統立體布防,無人機偵察東側,無人艇堵海峽,傳統步坦太滯后。
![]()
防務部數據,演習練6-10艘解放軍艦巡弋轉攻擊,但現實東部戰區,航母群、兩棲艦超20艘,火力投送翻倍但張延廷立場穩,強調別本末倒置,預算投不對稱武器,天弓四型攔截、雄風導彈反艦,才是正道。
演習后,島內檢討聲起,后備訓練從14天延長,空軍分散位加固,但落實慢,裝備采購卡關。東部戰區,空天一體,導彈+飛機+無人機,臺灣地區空軍得練不對稱:不爭空優,專打登陸窗口。張延廷的話像鏡子,照出演習野心大、細節糙。
他的發聲,有邏輯:不光批現況,還給路子,練預置、投無人、強情報。島內有些人聽不進,預算爭執,但長遠看,這話像種子,慢慢發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