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新聞》重點報道了位于天津經開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新能源與高性能制造實驗室最新創新成果,以該實驗室所研發的國內最大金屬3D打印機為例,展現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圍繞建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的定位,積極承接北京科技創新資源,高效助力項目落地轉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實踐成效。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發揮重點區域增長極作用,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天津加快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承接平臺,服務北京項目加快轉化,合力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
眼前這臺高14米、重400噸的裝備,是一臺超大型金屬3D打印機,能夠將20米的鋼板一體成型,主要用于油氣平臺、船舶等海洋裝備制造,提高生產效率。這臺裝備出自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與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共建的新能源與高性能制造實驗室。技術負責人李昀澤告訴記者,以前這臺裝備受限于空間,在北京只能做實驗性質樣機,研發制造適用于大規模生產的設備,需要兩層樓高的空間和特殊承重的地面。依托北京理工大學與天津經開區簽訂的合作協議,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與北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合作,專門建設了14米舉架(層高)的廠房,并且額外鋪設數座承重樁,學院買設備、出人員,雙方共建了實驗室。近期,項目基本完成了增材設備中試。
![]()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發揮重點區域增長極作用,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京津雙城堅持把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和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結合起來,合力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就圍繞建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的定位,積極尋求與北京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創新平臺,加快落地轉化。
![]()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辦公室副主任張釗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全會還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這都與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創新和協同的兩個本質屬性緊密關聯。下一步,園區將進一步推動構建跨區域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實現園區更高質量的發展。
![]()
目前,項目正在與海洋船舶,海洋資源開發,鐵路交通領域企業和研究所對接開展合作。最近項目團隊準備注冊企業,并正在進行50米級浮臺產品研發工作,有望成為半潛式風力發電浮臺的新型基礎結構。這兩天,園區項目服務專員正在幫著跑手續,并對接海事部門,進行用海申請,助力項目在四季度實現落地。
![]()
接下來,北京理工大學還計劃把特種電機等新項目,陸續放到新能源與高性能制造實驗室進行協同研發,并就地產業化。同時,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還正在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進行對接,結合園區智能科技、生命科技等主導產業,吸引項目在園區落地轉化。
![]()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偉華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促進區域聯動發展。今年四季度,我們將全面梳理協同重點項目的進展,做好‘十四五’的收官工作,提前做好‘十五五’的謀劃布局,以京津冀科技創新軟聯通和產業連接硬聯通為發展目標,推動產業向高、智、綠轉型。”
信息來源:天津廣播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