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時局變化,有越來越多將領選擇起義,其中不乏傅作義、陳明仁這類之前與我軍血戰過的人。連他們都能容納,可見我黨的大度。
當然也并非所有起義人員都與我黨有過血腥糾葛,像國軍二級上將張治中一度手握重兵,但他從來與中共打過仗,因此被譽為“和平將軍”。
在建國以前,他多次對我黨伸出援手,著名的重慶談判,他就是作陪人員之一,并盡可能地保障了毛主席、周總理的安全。新中國成立后,他也在很多重要事件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助毛主席定下國名國旗。
另外,他在特殊年代還對毛主席說過一段非常敏感的諫言,勇氣屬實可貴!
![]()
張治中是窮苦出身,曾擔任過黃埔軍校擔任入伍生總隊隊附,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與許多共黨人員交往過密,因而被稱為“紅色教官”。
他一直都不否認自己對共產黨的友好,皖南事變后,張治中向蔣介石諫言應繼續堅持兩黨合作,繼續抗日;他成為新疆省主席后,利用職務釋放一百多名被關押多年的共產黨干部;內戰將起時,他寫了封萬言書,托人交付給蔣介石,反對重燃戰火。
整個解放戰爭,張治中都沒有率部與我黨對戰,1949年4月,他作為首席代表率國民政府代表團前往北平談判,本來雙方談得不錯,南京政府代表團都認為可以接受《國內和平協定》,然而蔣介石的影響力太大,在暗中授意破壞,南京政府最終拒絕簽字。
和談失敗后,張治中本要回去復命,周恩來連忙找到了他,希望他與代表團都留下來。周恩來極為誠懇:西安事變時,我們已經對不起一位姓張的朋友,現在絕不能再對不起你。
![]()
張治中聞言非常感動,他是聰明人,自然能看出大局所向,所以決定留在北京。沒多久,他的家人也在組織的秘密安排下前來與他團聚,這讓張治中更是欣喜,他激動地對周恩來說:還是你們會留客啊!
1949年6月,張治中發表聲明退出國民黨,他本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八大金剛”之一,此舉在國民黨當中造成的影響很大。9月,他致電新疆舊部陶峙岳、包爾漢等人,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
當然,他影響最大的幾件事還是國名、國旗。其實新中國的名稱最初定的并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新政協籌備會的首次全體會議上,通過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第三條第五款為“提出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之方案”。
也就是說,中央最開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這個名號。
![]()
不過這是件大事,毛主席沒有輕易決定,他在中南海邀請了眾多名流商討國家名稱的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認為擬定的國名太長,建議去掉“民主”兩字。
張治中也贊同張奚若的說法,他說:“共和”這個詞本就包含了“民主”之意,何必重復?干脆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張的說法讓毛主席頗以為然,經反復商討后,最終國名就成了我們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另外,新中國成立前,曾向全國廣泛征求國旗圖案,最初呼聲最高的是三幅,都為紅底金色,第一幅圖案左上角是一顆金色大星,下方是一條象征黃河的黃色橫線,第二幅在“黃河”下方多了一條象征長江的黃色橫線,第三幅則更多了一條象征珠江的黃色橫線。
其實毛主席都非常中意黃河旗,但張治中認為不妥。他特意去往毛主席的住處商議此事,表達看法:在紅旗中間一條杠,看著不是劈成兩半了嗎?這樣寓意很不好!以一杠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聯想到的是一根棍,像孫猴子的金箍棒,不全被攪亂了嗎?
![]()
毛主席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便回道:你說得很對,不過也有不少人主張用這幅,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這樣吧,我找些人來商議一下,你到時候也來。
兩天后,主席邀請40多位知名藝術家、畫家一同開會,只有張治中一個是軍人。經過一陣辯論后,有部分人贊同張治中的想法。
毛主席見狀說:我知道贊成“黃河”的,場內人數超過了三分之二,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可以通過。但對國旗這樣重大的事來說,不夠圓滿,我們一定要選出一幅大家一致通過的。
隨后主席拿出曾聯松設計的36號圖案,大家都覺得非常高,會上又將大五角星里的鐮刀斧頭,成品就是我們熟悉的五星紅旗。
![]()
從這些事跡中就能看出,張治中投向人民后,也是一心一意為了新中國的,包括大運動時期表現出來的憂慮。
1966年8月28日,一伙小將闖進了民革中央副主席張治中的家里,拿走一把水果刀和一把佩劍,小將頭目走之前還說:你們家沒有語錄、沒有領袖像,一點革命氣氛都沒有,下次來一定要看到。
周總理得知此事非常憤怒,為了保護張治中的安全,他特意找到北京小將的幾個大頭目叮囑:張治中是毛主席和我的朋友,他曾經三到延安,重慶談判時也是他親自迎送主席,保證主席的安全,他不是敵人,你們不要再去了。
因為擔心有人陽奉陰違,周總理將張治中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并多加派了警衛員,這才改善張治中的處境。1966年國慶,張治中接到通知去天安門參加活動,當天他見到了毛主席。
![]()
主席問他“你的家里也有人去嗎?”張治中點點頭。毛主席非常驚訝:你不是當權派,更不是黨內當權派,他們去你家里做什么?
這句話透露出的信息有很多,毛主席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下面已經開始擴大化,可他卻不知情,并有些難以控制。而張治中聽后很高興,他聽出主席不是要把所有人都“打倒”,可后來的一些事情他就感覺自己也看不懂了。
不久后,張治中的侄女張素德從南京過來看他,張治中詢問外面的情況,侄女實言告知,他越聽臉色越不好,良久才嘆息一聲:若干年后,會有人笑話的。
另彭德懷被揪回北京后,張治中也感覺很痛心,建國初期兩人在西北共事過,他很佩服彭老總的為人。所以張治中寫了封一萬多字的信給中央,為彭老總說好話。
這封信先到了總理手中,總理為保護他,就壓在自己手里,并派出工作人員轉告張治中:你的信毛主席已經收到,你放心,接下來就好好休息,其他的事我來辦,你不要再寫了。
![]()
1967年國慶,張治中再次受邀登上天安門,此時他的身體已經很不好,是做些輪椅、兒子張一純推著上去的。
等他上了城樓,毛主席已在那等候,張治中就一語雙關地說:主席,你的步子走得太快,我們跟不上啊。
周圍人有些暗暗擔心,張治中卻接著說:現在被打倒的人太多了,我在黨內很多老朋友都是這樣。如老帥如果都不在了,您老人家怎么辦啊?
毛主席沒有怪罪也沒有回答,就沉默以對,在這樣重大的場合,周圍人很快就轉移話題,聊到其他地方去了。
![]()
主席與張治中的考量不同,不過也沒有因他的話而記恨,1968年10月張治中病重,主席馬上讓人送去最好的東北人參,并安排專家會診。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病逝,臨終前他說:人生七十就算古稀,我已年近八十,自身沒他念了。但政治上還是有些遺憾,可惜我再不能為解放臺灣而盡力。解放后十七八年來,我所念念不忘的是解放臺灣這一片祖國的神圣領土,期盼國家能早日統一啊。
周總理給過他一句很準確的評價:這個人很復雜,又很簡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