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即將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舉行會面,美方現在向中國索要840億美元,如果不滿足貿易戰就要繼續打。
![]()
今天關注一下中美關系的最新動向,目前基本可以確定中美領導人將在韓國舉行會談。這個場合原本是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同樣也非常適合各國首腦,在峰會間隙舉行會面,或者簡單的交談。
白宮方面率先披露了這個消息,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對媒體記者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10月24日晚間,啟程飛往馬來西亞,隨后訪問日本和韓國,與中方會面的時間定在了10月30日。
中國這邊也確定了前往韓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行程。
![]()
從今年以來中美關系的大背景來看,當前中美確實有舉行領導人面對面會晤的必要性。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領導人會晤具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
在中美關系復雜化的當下,會談提供了一個高層溝通平臺,能討論貿易以外的議題,比如地緣政治、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俄烏沖突。
![]()
但是國內外的觀點都很一致,對中美這次能夠達成全面協議并不樂觀。這是為什么?
原因很簡單,中美貿易爭端涉及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移、市場準入、貿易不平衡和國家安全等領域。
這些問題并非短期可解,而是源于兩國經濟模式和戰略利益的根本差異。
例如美國指責中國補貼產業和竊取技術,而中國則強調主權和公平競爭。
特朗普第二任期強調“美國優先”,公開表示若無協議,將從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高關稅。
在這樣嚴重的分歧背景下,中美是不可能立即“握手言和”的,所以我們對此要抱有很明確的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美即將見面的時候,美國那邊又動手了。
![]()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官網發布聲明稱,美國宣布對中國是否履行,中美2020年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展開調查。
美方在聲明中強調,調查將審查中國是否全面落實協議中的各項承諾,評估中國未履約對美國貿易造成的負擔或限制,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
據了解當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中美貿易戰以簽署協議結束,美方聲稱中方承諾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包括天然氣、大豆和飛機等。
![]()
然而現在美國卻說,中國的采購額僅達到所承諾的58%,也就是還差了840億美元。美國現在要求中國補上,不然就“采取措施”。
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回應指出,中國已經嚴格履行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反而是美國沒有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中國施加經濟及其他領域壓力,實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等措施,嚴重背離協議精神。
美國這時候啟動所謂的調查,不過是“極限施壓”的新把戲罷了,我們這邊應該也要考慮對美國啟動類似調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