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
夜讀
·無錫人文名篇
·無錫朗誦名家
·無錫演奏名曲
·聯手演繹無錫人自己的書香客廳
本期遴選了熱心讀者朗誦,未來將不斷提升讀者參與度,歡迎大家積極留言報名。
![]()
太湖之濱的無錫,擁有1400余株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這些穿越時光的“活文物”,以虬枝翠葉承載千年記憶,成為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獨特見證。
![]()
無錫“樹王”是宜興周鐵鎮城隍廟的古銀杏,相傳為三國孫權母親手植,樹齡約1800年,至今枝繁葉茂。靈山祥符寺前870年樹齡的古銀杏,雖歷經雷擊仍煥發生機;江陰顧山千年紅豆樹,因南朝蕭統的愛情傳說,成為寄托相思的文化符號。
![]()
惠山名勝區惠山寺大同殿前,有棵明初性海和尚手植的古銀杏,樹齡逾640年,巍然矗立在聽松石床旁。1982年它曾罕見結出7粒白果,清代畫家黃易為其創作的寫生畫,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
蠡園的百年羅漢松,與范蠡西施的傳說相映;東林書院依庸堂前310年樹齡的古圓柏,是書院精神的象征,伴“風聲雨聲讀書聲”百年;薛福成故居的百年廣玉蘭、榮氏梅園古梅群,見證近代民族工商業崛起。
![]()
古樹群落勾勒城市綠脈:寄暢園7棵古香樟營造“深山叢林”意境;宜興32株野生銀縷梅占全省近三成;雪浪街道苦櫧群落生態完整;黿頭渚龍柏、馬山麻櫟林、胡埭古柏群,共同守護太湖山水。
![]()
如今,這些古樹實行“一樹一策”精準養護,通過定期維護、生態監測與社區共管,讓活著的歷史續寫城市文脈。它們既是生態地標,更是千年鄉愁記憶,在年輪流轉中訴說太湖明珠的往昔與未來。
親愛的讀者朋友:
這是第62期鐘書夜讀,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期望陪伴您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本期互動話題為:說說你的秋游目的地。真誠期待大家的留言。
參與留言互動的朋友將有機會獲得
書禮一份
中獎名單將在后續“鐘書?夜讀”中公布
并通過留言回復的方式通知中獎讀者
第62期中獎名單
光之
panpan
焱焱垅913
別錄啦.
哆啦AM
第63期“鐘書·夜讀”將在11月9日晚間
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文章主播
莊紫蔚(無錫市錢橋中學初三學生)
開場語配樂
《無錫景》
文章配樂
無錫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演奏
《渴望春天》
出品
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
![]()
來源:中共無錫市委宣傳部
編輯:李倩
校對:張靜
責編:楊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