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全球婦女峰會勝利召開,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回顧了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召開30年以來,全球婦女事業蓬勃發展的光輝歷程,提出推動婦女全面發展的4點建議,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傳承和弘揚北京世婦會精神,加速婦女全面發展新進程,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指明了方向。新時代以來,中國全面開拓婦女事業發展之路,婦女生存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我國法律研究和司法實踐始終深耕婦女權益保障領域,從立法修訂中的精準建言到司法實踐中的公正裁判,從執法監督中的探索創新到普法宣傳中的法治引領,助力推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轉化為生動實踐,為婦女權益保障注入深厚法治底蘊與強勁實踐動能。
立法筑基,構建權益保障制度閉環。目前,我國已形成以憲法為根基、婦女權益保障法為核心,涵蓋100多部法律法規的制度體系,實現婦女權益保障全生命周期覆蓋。針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立法持續回應社會關切: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編”中確立家務勞動經濟補償制度,讓“家務有價”成為法律共識;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從9章61條擴容至10章86條,不僅將“人身和人格權益”章節前置,更明確性別歧視定義,為維權提供精準依據;新實施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明確“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從源頭破解農村婦女因婚姻變動導致的權益“兩頭空”難題。此外,國家層面和31個省(區、市)建立了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促進從法律政策源頭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守住男女平等的制度防線,讓立法更貼民心、更具實效。
執法亮劍,打通權益落地“中梗阻”。針對就業領域性別歧視這一“隱蔽門檻”,相關司法部門創新執法取證方式,通過大數據分析用工數據、實地核查勞動強度等,對涉性別歧視案件作出行政處罰,為同類案件提供執法范式。針對家庭暴力這一“隱性傷痛”,相關部門推動嚴格落實強制報告制度,對家暴警情“接警必處、處警必嚴”,反家暴戰場彰顯執法力度。針對拐賣婦女兒童這一“隱秘黑產”,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打擊犯罪,快偵快破拐賣現案、全力攻堅拐賣積案,據公安部數據,2024年全國公安機關累計偵破拐賣現案、積案550余起,找回被拐婦女兒童被拐時間最長達30年之久。有關數據顯示,在強壓態勢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數量較2013年下降95%。
司法護航,守住權益維護的最后底線。近年來,司法力量持續發力,為婦女權益筑牢了堅實的法治屏障。湖南株洲中院依法判決確認出嫁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并判令支付土地征收補償款,用法律為農村婦女合法權益“撐腰”;法院與工會聯動,依法糾正企業“產假按事假處理”“孕期解除勞動合同”等違法行為,判決江蘇某公司整改產假規定、吉林某企業支付女職工補償,公正判決進一步維護法律尺度,形成良好示范引領。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依法起訴侵犯婦女生命健康、人格尊嚴等犯罪4.8萬人,支持受家暴婦女提起民事訴訟361件,針對平等就業、母嬰權益等辦理公益訴訟1609件,擔當履職進一步拓展保護廣度,拓寬司法救濟渠道。以梅玫等女檢察官為代表的重慶檢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團隊帶動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協同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推動構筑“六大保護”協同發力的全方位保障體系,榮膺“時代楷模”稱號,久久為功進一步彰顯司法溫度,凝聚社會各界共識。此外,近年來,司法機關中女性工作人員占比逐年提升,全國法官、檢察官、陪審員中女性占比分別為42.3%、43.78%、51.5%,越來越充實的女性力量讓司法實踐更懂“她”需求。
普法賦能,營造權益保障社會共識。2012年以來,“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婦女權益保障相關法治宣傳文章閱讀量達9136萬;2016年以來,全國各級婦聯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法律服務活動376萬余場次,參與婦女群眾超4億人次。積極開展“巾幗暖人心”“巾幗普法鄉村行”活動,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學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層一線,用生動案例講解土地權益、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識,提升基層婦女維權能力。針對不同群體普法需求,專家學者多途徑闡釋反性騷擾機制、生育保護制度等新規,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婦女權益的共識。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機關黨委書記)
作者:潘毅琴
文字編輯:張家銘
新媒體編輯:洪琳
審核:周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