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白云區沙文鎮四方坡村,月季花沿路綻放,村民手持掃帚清理街道的身影與整潔的村道相映成景。誰能想到,這個毗鄰工業區、曾因流動人口激增飽受“臟亂差”困擾的城郊村,如今已成為沙文鎮“兩清兩改兩治理”行動的標桿示范。村民孔令婕妤家門口掛上了“清潔文明戶”的榮譽牌,她笑著說:“環境好了,住著更舒心。”
從“垃圾隨手丟”到“見垃圾就撿”,四方坡村的蛻變,是貴陽貴安以“兩清兩改兩治理”(清理亂堆亂放、清理殘垣斷壁;改廁、改圈;治理污水、治理垃圾)為抓手,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一場由外及內、由表及里的“美麗革命”,在黔中大地廣袤鄉村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鋪展。
![]()
補齊短板 鄉村面貌重塑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貴陽貴安將“兩清兩改兩治理”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硬任務,聚焦“硬”件設施短板,持續加大投入,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在南明區永樂鄉石塘村,村民何仕華站在剛拆除的土坯房舊址前,長舒一口氣:“這堵墻裂了五六年,以前一到雨季就掉磚,娃娃都不敢在附近玩。”今年以來,南明區組織鎮村干部、網格員開展“拉網式”排查,緊盯“破舊危房、殘墻斷壁、亂搭亂建、廢棄圈舍”四類建筑物,堅持黨員干部帶頭、群眾自愿,采取多種方式推進清理。石塘村詳細采集信息,分類建立臺賬,并幫助群眾拆危墻、筑防線,何仕華的“心病”也得到根治。據了解,截至目前,貴陽貴安動態摸排殘垣斷壁13750處,已拆除2560處、修繕349處、改造67處、管控10774處,并聚焦公共區域和房前屋后,清理亂堆亂放8600余處,村容村貌整潔度大幅提升。
“廁所革命”關乎民生福祉,四方坡村73歲的李鸝慧老人說:“以前旱廁坑深,我的膝蓋蹲下去就疼,現在政府給改了水沖式廁所,我自己加裝了馬桶,安全又方便。”針對留守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村里還配備了無障礙設施,讓“方便事”真正方便。今年以來,貴陽貴安嚴把進度關和質量關,新(改)建農村戶廁7196戶、已完成7176戶;10個廁污同治試點總體進度79.67%。同時,“改圈”工作穩步推進,改造圈舍1600戶,完成1201戶,通過科學配置畜禽糞污收集、雨污分離等設施,讓糞肥科學還田利用,有效改善了圈舍周邊環境。
污水和垃圾治理是農村環境整治的難點。在四方坡村,一處低洼田埂曾是雨季內澇“重災區”,山洪水位最高時達兩米,嚴重影響交通和周邊香菇種植基地發展。村里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修建了排洪大溝,徹底終結內澇歷史。香菇種植戶陳權欣慰地說:“這條溝作用太大了,雨季再也不用提心吊膽,運輸也方便多了。”今年以來,貴陽貴安4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總體進度78%,52個抗旱風險點已全部消除。而在垃圾治理方面,更新收集收運設施5000個、已完成3515個,對農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拆除危墻保障安全,到改造廁圈提升便利,再到治理污水垃圾優化生態,貴陽貴安以扎實的硬件建設,有力夯實了鄉村宜居的根基。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鄉村的“面子”更加干凈整潔,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環境基礎。
![]()
創新機制 激活內生動力
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靈魂。貴陽貴安在推進“兩清兩改兩治理”過程中,注重“軟”件建設,聚焦機制創新和長效治理,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培育文明鄉風,確保整治成果可持續。
“誰來干”是鄉村治理的首要問題。息烽縣永靖鎮以黨建為引領,搭建“黨委統籌、支部帶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責任體系,將“兩清兩改兩治理”列為“書記工程”。15個村黨支部通過黨員積分管理、“最美庭院”評比等方式,帶動8000余名群眾參與整治。今年以來,群眾自發拆除殘垣斷壁11處,投工投勞80余人次,實現了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再到“滿意者”的轉變。
據悉,針對基層干部政策把握不準、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貴陽貴安印發了“兩清兩改兩治理”及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并配套出臺10項工作指引、18條倡導性標準,為基層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該機制還獲得省農業農村廳肯定并在全省現場會推廣。
如何讓群眾從“站著看”到“動手干”?積分制成為一大法寶。在四方坡村垃圾分類回收點,村民劉燕抱著一摞紙箱前來兌換積分:“攢夠積分就能換大米、洗潔精等小禮品,既環保又實惠。”村里還推行“殘疾家庭承包清運+村民源頭粗分”模式,不僅解決了垃圾處理難題,還為3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而在貴安新區湖潮鄉車田村,每季度評選10戶文明家庭,用積分在文明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增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與此同時,貴陽貴安創新宣傳模式,打造“院壩會+新媒體+示范戶”聯動宣傳體系,推行“政策解讀到村、案例宣講到組、技術指導到戶”的精準宣傳。制作相關微視頻82部,培育村級政策宣講員1520名,累計入戶宣傳65萬次,舉辦文明實踐活動1.7萬場,覆蓋群眾125萬人次。清鎮市紅楓湖鎮通過舉行壩壩會、黨員大會等61場動員會議,干群圍坐一圈,暢所欲言,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園的共識。云巖區茶園路街道茶園村通過小品、理論微宣講、家政教學、文藝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知識融入其中,讓村民在歡聲笑語中收獲知識,凝聚共識。
從黨建引領明確“誰來干”,到積分制、紅黑榜激勵“怎么干”,再到精準宣傳引導“愿意干”,貴陽貴安通過一系列軟件配套和機制建設,有效激活了人民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推動了鄉村治理從“單打獨斗”向“全民共治”轉變,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
合力發展 振興動能澎湃
“兩清兩改兩治理”不僅美化了鄉村“顏值”,更提升了鄉村“價值”,催生了“美麗經濟”,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合力,在“事”上求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鄉村環境的蛻變,為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在永樂鄉水塘村,環境改善的漣漪效應悄然蔓延。在上寨村民組,幾棟空心房搖身變為精品民宿,電影《一日成交》的取景讓這里聲名鵲起,游客紛至沓來。如今,全村擁有33家農家樂、山莊,成為有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在花溪區,隨著環境的改善,友箋房、循美青隱等一批精品旅居民宿不斷涌現,推出旅居主體592家。
近年來,貴陽貴安緊盯旅居產業高質量發展,集成“兩清兩改兩治理”成效,已累計投運旅居農房2597棟、客房22183間、床位36416張,覆蓋273個村寨,今年已吸引27.4萬游客來筑旅居,帶動群眾就近就業1.1萬余人、戶均增收2.2萬余元。
環境整治的過程,也是凝聚人心、培育鄉風的過程。在四方坡村,推行“門前三包”制度后,村民孔令婕妤一家堅持“見垃圾就撿”,帶動周邊企業和租戶共同參與清掃,扎根村里20余年的貴陽偉佳塑料有限公司,也主動聘請環衛工每日清掃廠區及周邊路段。
貴陽貴安堅持聚焦“人”聚合力,一方面發動群眾,通過組內互評、“曬曬我的家”等形式,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另一方面,黨員家庭帶頭示范,發動“兩代表一委員”以及婦女、青年等力量,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今年帶動群眾參與村莊清潔行動1074次。
“兩清兩改兩治理”的最終目的是讓農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烏當區水田鎮竹林村,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村里發展了12家避暑旅居民宿,入住率超過75%。村民紛紛表示:“村里環境變好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亂堆亂放……到處清清爽爽的,我們住著更舒心了。”
環境改善帶動產業興旺,共建共享凝聚振興合力,民生福祉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貴陽貴安通過“兩清兩改兩治理”,在“事”上辦成了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不僅實現了鄉村環境的“塑形”,更完成了發展動能的“賦能”和民心民力的“凝聚”,走出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方共贏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從污水橫流的“臟亂差”到桃花源景的“潔凈美”;從院壩會的動員到群眾的主動參與;從殘垣斷壁的清理到特色民宿的興起……這場深刻的鄉村變革,源于“硬”件設施的扎實筑基,成于“軟”件配套的機制創新,得益于“錢”的精準投入和高效使用,依靠于“人”的廣泛參與和合力攻堅,最終體現為“事”的實際成效和民生改善。它改變的不僅是村容村貌,更是農民的精神風貌和鄉村的發展模式;它掃除的不僅是垃圾污物,更是陳規陋習和發展障礙;它建設的不僅是美麗家園,更是值得期待的未來。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貴陽貴安將繼續以“兩清兩改兩治理”為筆,蘸取汗水與智慧,久久為功鞏固拓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持續推動鄉村振興。
來源 | 貴陽網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吳亞鵬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