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多精彩內容請下滑至文末查看】2024 年,中方與馬來西亞簽訂的 358 億元 18 艘軍艦采購合同,竟遭馬方以財政困難為由單方面終止。然而,馬方卻同時推進與英國的護衛艦采購計劃,這背后究竟有何玄機?中方發出的 “90 天賠償通牒” 能否奏效?這場軍貿糾紛又將如何影響地區局勢?馬方此次終止合同的理由看似合理,但其后續舉動卻令人費解。在中止與中方合作的同時,馬方卻積極與英國洽談新型護衛艦采購計劃,這與所謂的 “財政困難” 形成鮮明對比。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防部長在馬方毀約數日后高調訪馬,雙方宣布深化軍事合作,馬方隨后還加入北約主導的聯合軍演,種種跡象表明其戰略取向正逐漸向西方軍事聯盟傾斜。中方此次的強硬回應可謂突破以往。 一直以來,中方軍工企業堅持 “不附加政治條件、平等互利” 原則,而這次依托法律與合同條款追究違約責任,彰顯了維護國際軍貿秩序公正的決心。事實上,中馬此次軍貿糾紛背后,是馬六甲海峽地緣競爭的加劇。該海峽承擔著全球約 40% 的海上貿易,其安全穩定關乎區域經濟命脈。歷史上,馬中海洋合作也曾因外部壓力中斷,如今大國博弈加劇,東南亞影響力爭奪更趨復雜。 中馬軍艦采購合同糾紛不僅是一場商業爭議,更是國際政/治生態變化的一個縮影。中方以法律措施配合軍事部署,傳遞出 “違約必擔責” 的強烈信號。未來,隨著中方先進艦艇區域部署加速,東南亞軍工合作格局或將迎來調整。這場糾紛對區域安全與全球戰略格局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信息來源:中國軍報《中馬軍購毀約引發國際規則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