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面的城市副中心,徐家匯,肉眼可見地衰退了。
百貨業的人氣、銷售額都不如當年。
這還是我們認識的徐家匯嗎?上海市西的“上只角”(高檔地段)?
六條馬路在徐家匯交匯:
東北面的衡山路;
東面的肇嘉浜路;
南北向的漕溪北路、天鑰橋路(位置較其他五路略偏);
西面的虹橋路(徐家匯為界,西面為虹橋路,東面為肇嘉浜路);
以及西北面的華山路。
貴格以老字號華山路為平均線,高出貴格的部分是衡山路,其東北端連接天平路,是老的市府辦公所在地和直屬機關家屬住宅區,隱秘又尊貴。
肇嘉浜路,在新中國創立前,就是一片貧民窟和棚戶區。改造之后,有了寬闊的馬路,直通外灘。
但肇嘉浜路的能量貴格和物理規格,與衡山路、華山路那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說句不中聽的,如果一次馬路擴寬可以改造能量,很多事情本就不該那么難。投錢買結果,不要太簡單喔。
土洋結合、貴賤聯手,加上路沖和煞氣的格局,造就了徐家匯百貨業的魚龍混雜。
以2000年港匯廣場開業為分野,徐家匯百貨業能量流通歷經了兩個階段:
90年代早期,上海人逛徐家匯,是天鑰橋路一線居上,匯聯百貨和老六百是必選;
后來東方商廈開在了西南角,1993年年底太平洋百貨開在正北方,都分走了一部分氣勢,銷售額開始分散;
1997年港匯廣場選址,她開在了徐家匯西北的上風上水之地(大城市的能量北面為尊),西北主乾金,為政府、權力、決定權。
在港匯的北面不到一公里,是上海交大主校區。
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里是本科和研究生部所在地,別無分號。后來才分散到了閔行本科校區、徐匯研究生部和香花橋商學院分部。
這家一開,正印(學術)在其背后,就吸走了徐家匯的大部分能量。
西北角顯著擁堵起來。
競爭顯然是超常規的——港匯廣場一期、二期都延請了香港頂級團隊布置能量局。
一般都是自保,讓自家紅;
徐匯流傳:港匯的局是越界爭奪氣。周邊的鄰居都不行,獨她一家紅。
![]()
90年代中期,衡山路分流繞行漕溪北路,修建了衡山路地道,算是改善了五岔路對沖的部分外圍條件,但沒有根本上解決核心問題——
人流、車流,本質是能量流通。
東方商廈的高光僅僅是開業后的七八年時間,其余都淪為港匯的配角。
商廈曾經試圖聯手附近的徐家匯圣依納爵天主堂(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上海市氣象大樓(這家能量很強,但非商業),三家合力打造徐家匯南線,都無法挽回頹勢。
正北的太平洋百貨,一度活躍。
憑借草蜢樂隊一首“寶貝對不起”(主火),慢搖滾,改革人流,延長在店體驗時間(主水),造就北線雙子星并立的好局面。
維持了12年左右的好時光。
內部裝修老化、促銷不太給力的老六百了,早早被港匯甩開,輸得合情合理,也符合能量法則。
徐家匯的“千年老二”是港匯對角線上的美羅城,黏性十足。
面對港匯殺傷力十足的銀色凸角“劍鋒煞”(港派能量進攻型常用的設計,中環尤其多見),美羅城祭出玫瑰紅色的球體防御。
紅色為火,克制兌金(銀白色)。
背后高大樓體模仿震木,即雷,通天徹地。
據說這個想法來自美羅城的二股東,新加坡美羅集團。它是懂行的,也請了專業團隊管理能量,所以結果不太差。
美羅城雖不如港匯整體銷售業績那么亮眼,這么多年來也未曾慘敗。
獨創的IT零售風(地下一樓的太平洋數碼廣場)吸納大量攢機人流,美羅城與港匯錯位競爭,擁有年輕人喜歡的潮流款式和美食,總能在營銷血海中殺出一條路來。
港匯由于吸納周邊能量太多,無法消化,矛盾比較集中,自身也沒幸免。在連續發生幾樁悲劇事故后,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
管理層也在反思,調整方案后釋放部分能量,緩解煞氣反噬。
2021年,徐家匯天橋連廊二期定稿,各家再度混戰,謀略頻出。
此前一輪小規模競爭發生在天鑰橋路過街天橋,即連廊一期。
老六百二樓和天鑰橋路天橋打通,緩解了部分人流壓力,但內部品控未改,熱乎勁過去后還是老樣子。
老六百不僅被港匯超越,還被隔壁的后輩“匯金百貨”不停吸流,茍延殘喘,最后被匯金合并,并為“匯金廣場”。老六百至此式微。
連廊二期,各家都把自己的訴求點擺上了臺面。
徐匯想打通五大塊商業孤島。
空中連廊方便了消費者,實現區域內二層行人過街,顯著提升了購物便捷度和舒適度,滿足觀光休閑通行需求。
區政府也有了政績,百貨業態主要靠徐家匯。
這次的改造以港匯二期為導流入口,弧形觀景和停留區最好的位置都在美羅城這邊。
后者二樓星巴克也是順勢而為,竟把自己店面打開,甘為連廊和美羅城二樓的“交通樞紐”,吸納無數不買咖啡的游客一步邁入美羅城,立下一功。
然后發生了2024年年底瘋狂粉絲包下美羅城圓球,聲援樊振東(外號“咚咚大王”)。甲木與庚金對沖。
即便這樣,港匯依然屹立榜首。
地鐵9號線,被以為是“松動龍根”,是港匯能量外泄的扣分項,但它在港匯一期、二期建設的15年時間內,意外成長為上海東西走向的大動脈。
這條線路,西接松江新老城區、搬遷人口大區泗涇(40萬人),東部貫通小陸家嘴和金橋保稅區,堪稱上海最擁堵、也是最長的線路之一。
9號線上,經常可以看到,晚高峰乘客帶著小板凳上車,一路“坐著”回家,蔚為壯觀。
地下龍脈穿行,便是港匯的好運氣了。
當年線路與港匯一期辦公樓擦肩而過,引得投資人不滿,而今17號出口就在港匯裙樓下,方便得不得了,港匯財團又樂了。
順便說一嘴,徐家匯是我國第三大地鐵交匯口,地下1號線、9號線、11號線三線交錯,共有20個出入口。
中國前二分別是無錫三陽地鐵站(27口)與南京新街口站(24口),聞名中外的上海人民廣場站(19口,無3號口和13號口)都不如徐家匯。
20口中港匯獨占五大:1號線的12A、12B(東南面),9號線的17號出口(北面),11號線的19號、20號出口(西面)。
數字五為土,土又生金。
徐家匯中南部,因城區改造,人口流失嚴重,南部社區莘莊、顓橋等崛起。徐家匯諸雄只顧內斗,沒看到南方商城一帶大量吸流。
徐家匯領袖市西商業,最輝煌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失去了中產常住民、老主顧,南線東方商廈和匯聯百貨再也沒有大起色了。
后面加入徐家匯戰團的玩家都識相了,各自找了指導老師助陣,加強了能量設定。
沒有這塊內容加持,想在徐家匯站穩腳跟,真的是開玩笑了。幾十億就是打水漂玩玩,你爸是巴菲特啊?
新鴻基地產主持開發徐家匯中心ITC,都是香港路子的老對手,自然輕車熟路。彎角處圓融,機鋒不展,剛柔并濟。
![]()
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包括高端辦公、品質商業和精品酒店等多重業態。A座于2022年7月交付使用,B座于今年年底交付。
基于新鴻基集團的影響力,連廊二期預先給ITC留下接口,也是給足了港商面子。
新六百HUB在規劃稿中后期,也在找人設計能量流通,取得一定進展,方案有新意。
老太平洋百貨這塊場地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承租人,六百團隊套用了這塊場地,建成“新六百YOUNG”。
項目已于2025年7月正式官宣,以“Grow Young Together”(一起年輕成長)為核心理念,聚焦“城市游樂場、共育生活場、都市社交場、年輕運動場”四大板塊,構建起以親子為錨點的家庭關系互動消費場。
年輕人嘛,還是屬火木居多。
項目計劃于2026年第一季度試營業。選在了馬年,丙午年,雙火,冬春季屬水木。
目標是誰,大家心知肚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