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乃東蝶變六十春譜寫群眾幸福篇
從克松村民主改革的“第一縷陽光”,到第一塊農田“薩熱索當”實現全機械化收割;從扎西曲登非遺文旅的“金飯碗”,到傳統產業發展開啟“加速度”;從江北產業園區的“新質生產力”引擎按下“快進鍵”,到紅星社區書寫民族團結新篇章,乃東區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書寫著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來的發展奇跡。
![]()
“貴族的太陽落下了,我們的太陽升起來了。”這是在克松社區大街小巷傳唱的一首歌謠。作為西藏歷史上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落,如今腳下是寬闊平整的馬路,藏式民居錯落有致,克松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因為經歷過民主改革前的苦日子,所以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甜。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日子過得太幸福了!”居民朗嘎卓瑪激動地說。
金秋時節,西藏的第一塊農田“薩熱索當”,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青稞豐收季。沉甸甸的青稞穗壓彎了麥稈,在秋風中輕輕搖曳。不同于往昔純靠人力的耕種收割,如今的青稞田里都是現代化機械進行收割,農人們則嫻熟地操作著農機。
“現在秋收都是用機器代替的,省時又省力,半天就收完了,換做以前一天一夜也干不完。”居民索朗杰布感慨地說。
機械的投入使用解放了農人的雙手,而非遺的傳承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
走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扎西曲登,其“非遺+民宿”的特色文旅模式吸引著無數游客,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捧起了文旅融合的“金飯碗”。
![]()
“2024年,我們社區旅游創收達到179萬元,靠經營民宿和旅游服務,平均每戶居民就增加了過萬元的收入。”扎西曲登社區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對記者自豪地說。
“以前出去務工,不僅收入低,還離家遠。現在靠著經營民宿,每個月都有穩定收入,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扎西曲登社區民宿老板次仁邊打掃著衛生邊對記者說。
![]()
從藏戲第一村來到民族嘩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西藏遠近聞名的氆氌佳品“澤帖爾”正是從這里制作出來的。
“澤帖爾”發源于公元641年吐蕃時期,是澤當鎮獨有的絨毛嘩嘰紡織產品,在氆氌工藝中生產技術難度最大、面料最柔軟精細、做工最為復雜。
在民族嘩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的廠房內,一匹匹“澤帖爾”在工人手里翻飛的梭子中緩緩成型。
![]()
“如今我們合作社的產品種類實現了多樣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了現代元素,推出了一系列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合作社理事長巴桑說。
2021年,“澤帖爾”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門非遺技藝,不僅傳承了雪域高原的傳統文化,更帶領周邊群眾、易地搬遷戶、殘疾人等群體走上了一條傳統技藝織就的增收致富路。
無父無母的阿澤卓瑪,2012年在隆子縣雪沙鄉政府的幫助下來到合作社工作。談起這些年的經歷,她的言語間滿是感恩:“這份工作為我帶來了尊嚴,實現了人生價值。”
![]()
![]()
除了“澤帖爾”,近年來,乃東區西藏宏農還建成西藏目前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智能蛋雞養殖場,解決了高海拔地區蛋雞規模化養殖難題;結巴鄉夜伴蜂聲文化體驗園區以養殖基地、體驗基地、電商中心、生產工廠和科研基地“五位一體”模式,將蜜源植物觀光、蜜蜂養殖體驗、蜜蜂文化宣傳、蜜蜂美食產業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蜂產業與休閑觀光、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的富民之路;茹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藏香豬地理標志”為核心,縱深推進品牌打造和市場開發,持續擴大“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更多農牧民群眾共享產業紅利……
![]()
![]()
乃東區不僅在產業發展上跑出了亮眼“成績單”,新質生產力同樣按下“快進鍵”,正以蓬勃之勢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
在乃東區江北產業園,“低空經濟”覆蓋各個領域,“氫氧”能源惠及邊境干部群眾,“智算”引擎開啟產業發展“加速度”。
![]()
![]()
在西藏創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產業服務基地,各類多功能無人機整齊停放在倉庫內,讓人目不暇接,自主研發的方舟、蒼鷹、羚羊和雪豹等系列產品已在多個領域完成重要任務。
![]()
![]()
西藏創博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博介紹:“2023年落地山南以來,公司圍繞低空經濟建設規劃,充分利用企業自身資源優勢,不僅參與南北山綠化、應急救援等項目任務,也在逐步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如利用無人機播種、除草等,大大提高了效率,方便了農牧民群眾的生活。”
![]()
![]()
西藏清匠電器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從制氧機、凈水機,到清匠健康艙與生態大氣單人沙發艙,各類產品擺放井然有序。
![]()
![]()
從海拔最高的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到市區的各類場所,清匠的產品早已融入高海拔地區干部群眾的日常生活。自落戶乃東以來,該公司始終聚焦市場需求、緊盯行業前沿,持續推動技術、產品與服務的迭代升級,研發生產出多款適配高原環境、滿足群眾需求的優質產品,為高原百姓打造了更舒適、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
在西藏“雅江1號”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對計算設備進行調試。
在“東數西算”戰略推動東西部算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大背景下,“雅江1號”作為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頭號工程”,項目一期規劃2000P算力規模,相當于同時運行2000萬臺高端服務器的計算能力。
![]()
“目前,公司已與多家下游合作商達成深度合作意向,未來將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聚焦AI訓練、智慧醫療、高原生態智能監測等領域,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西藏雅江計算科學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雙雙表示。
![]()
智算中心的建成交付,不僅填補了西藏大規模智算領域的空白,更為人工智能、科研教育等產業提供核心算力支撐,是西藏落實國家戰略、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落子,將為西藏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新氣象。
![]()
走進乃東區結莎街道紅星社區,這個聚居著漢、藏、回等多民族的社區,正通過創新的“六微六融”模式,書寫民族團結新篇章。社區里“紅‘新’驛家”的字眼十分醒目,外賣騎手們正在愜意地小憩,有的正用微波爐加熱自帶的餐食,有的從冰柜里拿出免費提供的飲料解渴……
![]()
![]()
社區主任羅布扎西介紹,社區積極響應新就業群體的需求和意見,打造“紅‘新’驛家”,免費提供休息場所,提供茶水、上網、淋浴等各類便民設施設備,讓每位新就業群體都能在這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
![]()
離“紅‘新’驛家”不遠處,記者看到黨群服務中心門前的電子屏滾動播放著社區動態,屏幕上實時顯示著“事件辦結率99.34%”的數據。這個數字背后,是社區探索的“黨建+網格+數字治理”新模式。社區還建設了紅石榴家園、青年人才驛站、向日葵之家、夢想書吧、運動小站等24小時服務陣地,不僅讓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更通過“微空間”搭建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連心橋”,營造了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
![]()
![]()
六十年櫛風沐雨,六十年春華秋實。乃東區的變遷,是西藏自治區發展成就的生動縮影——民主改革讓群眾掙脫枷鎖,產業創新讓日子越過越甜,民族團結讓家園充滿溫暖,新質生產力讓未來充滿希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乃東區將繼續傳承奮斗基因,以更昂揚的姿態深耕雪域高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帶領群眾朝著更幸福的生活邁進,為西藏自治區的壯麗畫卷增添更多動人色彩。
來源|微山南
編輯|普珍
校對|白瑪卓嘎 多杰
審核|李永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