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為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并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聯合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平臺共同開展策劃,推出“教育家精神萬里行”訪談欄目,邀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深入研討、分享感悟,共同書寫好新時代的“強師答卷”。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中國政法大學以學校終身教授張晉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為契機,推動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貫穿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各環節,涵養尊崇“大先生”、爭做“教育家”的良好生態,為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奠定堅實基礎。
問題
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對高校教師弘揚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學校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姜澤廷:《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立足新時代教育發展使命,明確提出“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作為新時代全國政法教育中心,中國政法大學深刻把握這一根本遵循,將弘揚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著力構建具有法大特色的工作體系。
學校以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緊扣法治人才培養核心任務,出臺相關《決定》和《方案》,系統實施“思想鑄魂、師德強基、育人增效、能力提升、凝心聚力、文化沁潤”六大工程、17項舉措,實現榜樣引領與制度保障的雙向驅動,注重將教育家精神傳承與國家戰略需求相融合,與法治人才培養體系相融合,與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相融合,與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相融合。自《決定》《方案》實施以來,全校上下掀起“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熱潮,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和創新動能,著力構建教師發展的價值坐標,增強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僅深化了師德涵養與專業素養的協同發展,更推動形成了教育家精神引領下的辦學治校新格局。
問題
在推動教育家精神貫穿教師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各環節,筑牢教育家精神踐行主陣地方面,高校應該從哪些方面持續下功夫?
姜澤廷:高校推動教育家精神貫穿教學育人全過程,應當聚焦三大方向:以課程思政樹價值坐標,以科研創新強使命擔當,以社會實踐鑄精神品格,構建立體化、貫通式的育人體系,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在課程育人方面,強化價值引領作用。將“立德之要在于愛國”的理念深度融入課程,實現教育家精神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在科研育人方面,突出使命擔當培育。設立校級交叉學科項目,圍繞數字法治、涉外法治等領域攻關。依托“錢端升計劃”育引領軍人才,讓師生在科研中涵養“經世致用”的學術品格。在實踐育人方面,創新精神傳承路徑。以弘揚教育家精神為主題,通過“千人百班十校”教育幫扶計劃、“星火”“弦歌”支教系列活動形成示范效應,培育師生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組織教師深度參與法律實務部門掛職、組團式對口支援西部高校等,推動理論教學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
未來,學校將持續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讓課堂有深度、科研有溫度、實踐有力度,為建設教育強國培育更多“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卓越法治人才。
問題
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教育要進一步發揮先導性、基礎性支撐作用。這其中,教師隊伍應如何發揮關鍵作用?
姜澤廷: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生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承擔起以創新型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出創新型研究成果的責任,為構建創新型國家提供堅實基礎和重要支撐。我校立足法學教育特色,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進教師隊伍培養模式革新,致力為建設法治中國提供堅實支撐。一是以跨學科融合引領教學創新。我校始終以學科優勢、師資優勢深耕涉外法治,以“外語+法律”為突破口開設多個涉外實驗班,為學生提供了跨專業修讀課程的充分可能性。在紀檢監察學科建設中,結合法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學等特色學科,創新中國紀檢監察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培養全面發展的法治人才。二是以科研攻關服務國家戰略。今年,我校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法工融合、文工交叉”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國際傳播中心、依法治疆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基地等,以“一中心多基地”空間布局為依托,開展有組織科研,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三是以實務協同鍛造實戰能力。以“實踐、實訓、實戰”為導向,推動教學場景與業務場景有機統一,形成多層次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機制,打通高校與法治實務部門之間的體制機制壁壘,為法治工作隊伍和黨員干部法治能力素養提升提供“訂單式”教育培訓,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
問題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您心目中高等教育發展的理想圖景是怎樣的?教育家精神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姜澤廷: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應當堅持創新、內涵、特色、融合、安全協同的發展路徑,構建有利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面對國家新部署、教育新形勢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帶來的新挑戰,高校要著眼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數字化、國際化、組織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堅持凝練特色、分類發展,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深度融合,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是關鍵,而教育家精神是鑄魂強師的關鍵所在,是引領高校守正創新,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教育強國目標的核心力量。未來,高校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充分發揮教育家精神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堅定走好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之路,為奮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和鑄牢教育強國建設根基貢獻力量。
![]()
原文鏈接:《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堅持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 鍛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
法大微信【第20251012期】
內容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編輯:王琦
排版:張瑤瑤
責任編輯:謝翔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