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工作報 | 文旅煙火氣里的志愿溫度
![]()
“近悅遠來”引客“常來邛崍”
本報通訊員 劉岳鑫
“阿姨,從這邊乘車就能直達景區。前面臺階有點陡,我扶您過去。”在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的天臺山旅游景區,晨霧未散,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已經忙碌起來。這樣的畫面,在邛崍市景區、街區和鄉村已是常態。
國慶中秋假期前,邛崍市委社會工作部發出倡議,號召當地黨員群眾作為志愿者助力家鄉文旅發展,用微笑服務八方來賓、用行動傳遞邛崍溫度。作為一座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邛崍市以志愿服務為筆,蘸滿人文關懷的濃墨,在文旅融合發展的畫卷上,細致勾勒出“近者悅,遠者來”的生動圖景,吸引更多游客常來邛崍。
要讓志愿服務真正成為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首先要筑牢服務陣地。
“我們著力構建‘市—鎮街—村社’三級志愿服務陣地網絡,讓志愿服務觸手可及。”邛崍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以景區游客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為依托,遍布城鄉的400余個志愿服務站點星羅棋布。在成雅快鐵邛崍站、文脈坊街區、邛崍市博物館等游客密集地點,均設有集咨詢、休憩、應急服務于一體的志愿服務小站;在臨邛古城,通過統籌陣地資源、聯合友好商家共同建設的“崍小燈”暖心驛站,已成為游客歇腳問路的“貼心港灣”。這張覆蓋全域的志愿服務網絡,讓游客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及時獲得幫助。
志愿服務隊伍是做好文旅服務的重要支撐。邛崍市創新構建“1+8+N”志愿服務隊伍體系:以市級總隊為龍頭,8支專業隊伍為中堅,“青春講師團”“嬢嬢志愿隊”等多支特色隊伍為生力軍。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已超15.7萬人、志愿隊伍1300余支,共同構成邛崍文旅服務中最活躍的群體之一。
志愿服務的關鍵在于精準對接需求,實現服務既有溫度,更有厚度。在文旅志愿服務中,邛崍市通過提供多元化、精準化、專業化服務,解決游客的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一老一小”、殘障人士等游客的需求,邛崍市除了設置母嬰室、無障礙設施指引等硬件,還通過志愿者對其提供個性化游覽建議,將貼心服務體現在細節中。
志愿服務如何與城市文旅發展需求同頻共振?邛崍市給出的答案是——圍繞天臺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承辦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邛崍分會場等城市發展中的大事要事,提前謀劃,定制專項志愿服務。
“今年成都世運會期間,青年志愿者不僅提供引導咨詢,還化身‘邛崍通’,向四海賓朋推介我們的邛酒、邛茶、邛窯文化,成為移動的‘文化窗口’。”共青團邛崍市委相關負責人說。如今,志愿服務已深度融入邛崍市文旅融合等城市發展脈絡,成為提升城市形象和游客體驗的重要力量。
和諧穩定是文旅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邛崍市推動3900余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和景區“雙報到”,參與基層治理和應急服務。同時,積極引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成為“流動哨兵”。一支專兼結合、反應迅速的基層應急志愿服務力量正在不斷壯大。
“酒香也怕巷子深”,邛崍市深諳此理,通過項目培育、政策激勵協同發力,持續擦亮“益起崍”志愿服務品牌,不斷增強吸引遠方游客的“磁場效應”。
市委社會工作部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大力開展志愿服務帶頭人賦能培訓,舉辦“志愿邛州 點亮未崍”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孵化培育“護苗計劃”“邛窯小使者”等一批具有生命力的品牌項目。這些項目根植邛崍本土文化,瞄準特定需求,形成了可持續、可復制的服務模式,成為邛崍文旅志愿服務的重要支撐。
![]()
△志愿者在成都市邛崍市的天臺山景區游客中心志愿服務小站展示旅游資料。 邛崍市委社會工作部供圖
從天臺山的云海杜鵑,到平樂古鎮的潺潺江水;從臨邛古城的千年文脈,到現代鄉村的勃勃生機,邛崍的山水人文之間,總有一抹鮮亮的“志愿紅”悅動其間,平添無限暖意,持續為邛崍文旅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動能。
來源丨中國社會工作報
編輯丨王秋月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