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南海的航母動作,以及時不時流露的軍事威懾,像往平靜水里扔了顆石子,讓國際上議論紛紛。直到戰略學者蔡正元拿印巴沖突舉例,點出美國要是真對中國軍艦動手,只會賠本更多,這場看著劍拔弩張的對峙,才露出了虛張聲勢的底。
![]()
說美軍厲害,確實有擺在明面上的本事。五角大樓調兵速度夠快,12架A-10攻擊機帶著300多個兵,從美國本土飛1.3萬公里到中東,不到5天就落地,接著就進入戰備狀態;靠著全球的軍事基地,從德國飛中東隨便哪個地方只要7小時,跨洲際運反導系統、搭起來也才16小時。可這些風光背后,是美軍撐不住的現實——賬面上11艘航母,真能拉去打仗的也就3到4艘;部署在前沿的“杜魯門”號,跟胡塞武裝耗了百來天,不光丟了艦載機,休整時還撞了商船,渾身是疲態。
![]()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軍正悄悄從“第一島鏈”往后撤。4500名駐韓美軍要挪到關島,之前還有9000名海軍陸戰隊從沖繩撤走,那條曾經想困住中國的“第一島鏈”,早就名不副實了。懂行的人都清楚,這不是美軍想收縮,是他們心里有數:離中國海岸線近了交手,討不到好,遠程導彈、高超音速武器一來就扛不住。所以美軍轉而把關島打造成“堡壘”,擺上陸基“宙斯盾”、B-2隱身轟炸機和核潛艇,想搞個能攻能守的據點。
![]()
但中國的反制能力,讓美軍這算盤落了空。東風-41導彈能打遍全球,誤差不到一百米,還能裝6到10枚分彈頭,25馬赫的速度,從中國飛到美國也就20多分鐘,反導系統根本攔不住。再說反潛,中國搭起的“陸海天電”五維網,讓055驅逐艦能帶著潛艇、反潛機一起行動,水下威脅根本藏不住;2025年7月那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成功,更是直接削弱了美軍潛射導彈的威懾力。
![]()
經濟上的綁在一起,更是讓沖突打不起來。特朗普當初加關稅,沒達到目的不說,2025年一季度美國GDP還跌了0.3%;中國這邊,對美出口占GDP的比例從2018年的4.1%降到2.3%,東盟市場早就補了上來。更關鍵的是,蘋果30%的利潤靠中國,特斯拉上海工廠產的車占全球四成;真要是鬧起來,華爾街科技股得崩,而中國握著全球90%的鎵鍺產量,斷供了F-35生產線就得停。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關系,誰動武都是自損。
![]()
再看看歷史,美軍也不敢隨便冒險。布朗大學算過,阿富汗、伊拉克兩場仗,美軍傷亡超11萬,花了差不多4萬億美元;參戰的兵里,五分之一(30萬人)得了創傷后應激障礙,每年光治這個就得花幾十億美元。打游擊戰、巷戰的苦頭吃夠了,美軍現在對地面戰斗怕得很,根本不敢提大規模打仗的事,這種戰爭留下的陰影,早刻進了美軍的戰略里。
![]()
現在美軍潛艇在蘇比克灣亮坐標,“尼米茲”號航母在南海晃悠,看著是秀肌肉,實則是戰略上沒底氣。美國想靠加關稅、秀武力保住霸權,卻走進了死胡同:越強硬,越顯得慌;越施壓,越推著世界往多極化走——歐盟跟中國的貿易額頂著壓力漲了15%,東盟國家明說不“選邊站”,都是明擺著的事。
![]()
大國之間的較量,從來不是比誰的武器多、誰的聲音大,拼的是綜合國力的長久比拼。這邊美國還在為33萬億國債的利息犯愁,中國已經穩穩推進航母建設、搞量子技術突破。這場決定21世紀格局的競爭里,贏的肯定不是那些喊得兇的賭徒,而是能算清代價、拎得清利益的明白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