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我校持續推進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健全典型引領機制,涌現出了一批批師德優秀典型。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我校啟動第二屆“師德先進”評選活動,旨在表彰在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中政治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貢獻突出的教職員工。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引領全校教師爭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經過嚴格評審,10位來自不同崗位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深刻內涵,展現了新時代教師的崇高品格,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先進事跡。
![]()
本期人物
![]()
馬琳琳,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曾就職于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師從中央民族大學張公瑾先生攻讀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師從中國政法大學朱勇教授修讀中國法律史。學術研究領域包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法律史、國際中文教育等。
推薦語
“她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在國際中文教育中講好中國故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知華友華的留學生。”
個人事跡
01
以黨建引領教學,筑牢思想根基
馬琳琳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國際中文教育教學實踐。作為國際教育學院教研室副主任,她組織開展教研室集體學習與備課十次,積極深化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推動教研團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在教學設計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視野”融合課程、組織中外學生共同參與文化實踐活動等,為國家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合作培育高素質人才。
02
立足本職工作,創新教學范式
針對法學特色院校留學生培養需求,馬琳琳組織撰寫針對來華留學生教育、依托中國法制史和法文化的專門用途中文教材《基礎法律漢語》兩冊,開創性地將法治文化融入語言教學。她組織國際中文教育名家講壇和學者論壇5次,以業務促學習、以專業促發展,其帶隊獲得第六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北京賽區特等獎;獲得首屆語言服務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獎。
03
感知中國—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除課堂教學主渠道外,馬琳琳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課外活動,構建感知中國文化育人體系。開展武術太極、傳統體育等體驗活動8次,創新推出“《詩經》植物種植”“紅色足跡尋訪”等特色項目。她指導留學生拍攝的“我眼中的中國”系列視頻獲HSK短視頻大賽參賽機構優秀組織獎,在潛移默化中講好中國故事。
![]()
法大微信【第2025922期】
內容來源:黨委教師工作部
文字:張思怡
編輯:張京川 蘭燕
排版:張瑤瑤
責任編輯:謝翔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