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養機制”,我校積極推進協同育人,完善實踐、實訓、實戰型人才培養鏈條,構建“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引導師生在社會實踐中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無論是在黨政機關、基層一線、西部邊陲,還是在國際舞臺,法大師生爭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宣傳部特推出“與法同行”專欄,記錄法大人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入腦入心的多元路徑和生動實踐。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院校教育培養機制”的要求,中國政法大學師生赴國際統一私法協會(英文: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Unification of Private Law,法文:Institut international pour l'unification du droit privé,簡稱UNIDROIT)開展學術研究與實踐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成立于1926年,總部位于意大利羅馬,是一個獨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宗旨在于研究、起草并推動國際私法規則的統一與協調。目前,協會正在積極推進多個重點項目,涵蓋數字資產、銀行破產、保理以及私人藝術品收藏等領域。
2023年,中國政法大學與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簽署了《中國政法大學與國際統一私法協會諒解備忘錄》,正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兩年來,我校已累計派出十余位師生前往協會位于羅馬的總部開展交流與研究。例如,國際法學院郭帥老師曾擔任銀行破產工作組顧問,積極推動我校與國際統一私法協會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此期間,我校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學術研究/課程學習—國際標準制定/國際組織實踐”轉化機制。
法大師生在國際統一私法協會
![]()
鄧皓月
國際法學院
2021級碩士研究生
2023年,鄧皓月前往羅馬開展實習工作。她深度參與擔保交易專項項目,核心工作聚焦于《開普敦公約》及其《空間資產議定書》的相關研究與實踐。期間,其具體承擔的任務包括:協助推進專項課題研究、起草項目概念說明及各類文件草案、撰寫正式會議報告、完成多語種文件翻譯,并獨立負責一項子課題的研究工作。在項目團隊官員的專業引領下,鄧皓月不僅系統提升了學術研究與法律實務操作能力,更在高頻次的跨文化協作中,有效增強了國際視野與全球勝任力,為未來深耕相關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戴靖婉
國際法學院
2022級碩士研究生
2024年,戴靖婉加入“信貸獲取”項目組開展實習工作。她深度參與《開普敦公約》及其《空間資產議定書》相關工作,研究重心聚焦于公約及議定書中的債權人救濟制度,形成專業性研究成果。實習期間,她協助起草國際統一私法協會(UNIDROIT)提交至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的發言稿,全程參與多場《空間資產議定書》專題會議,并獨立負責會議記錄的整理與撰寫工作。此次實習為戴靖婉提供了優質的國際實踐平臺,不僅使其跨境法律研究能力得到系統性鍛煉,更在高頻次國際協作中強化了實務操作水平,為今后投身相關國際法律領域工作筑牢基礎。
![]()
馮舒悅
中歐法學院
2022級碩士研究生
2025年,馮舒悅在文化遺產工作組開展實習工作。她深度參與孤兒文化物品專項項目,為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工作提供實務支持。實習期間,她具體承擔三項核心任務:協助起草工作組第三次會議的正式報告;開展國際法框架下“文化物品重要性”概念的專題研究;參與多場項目合作伙伴會議,并獨立完成會議報告的撰寫工作。此次實習讓馮舒悅實現實踐能力與認知視野的雙重突破:不僅系統深化了對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框架的理解,更在實務操作中積累了跨文化溝通與多邊協作的寶貴經驗,為后續深耕該領域奠定扎實基礎。
![]()
袁澤
國際法學院
2021級碩士研究生
2025年,袁澤加入電子登記設計與運營最佳實踐項目組(BPER)開展實習工作。期間,他以電子商業登記系統為核心研究與實踐方向,深度參與項目各項實務推進。他承擔多項關鍵任務,如系統檢索并梳理電子登記系統運營相關的國際標準與文獻資料,形成專題總結報告;協助優化《電子商業登記最佳實踐指南》的內容完善工作;全程參與第九屆BPER項目研討會,并參與會議報告的聯合撰寫。此次實習為袁澤搭建了國際數字治理領域的實踐平臺,使其在信息檢索分析、制度比較研究及跨境協作執行等方面得到系統性鍛煉,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在國際法治與數字治理領域的專業視野,為后續相關領域研究與實踐奠定良好基礎。
![]()
包海日
國際法學院
2023級碩士研究生
2025年,包海日參與《開普敦公約》及其《礦業、農業和建筑設備議定書》與《保理示范法頒布指南》兩大重要項目的實務推進。實習期間,她以議定書的推廣、批準及實施為核心工作方向,承擔多項關鍵任務。她系統收集全球相關設備進出口數據,完成數據整理與可視化分析;撰寫議定書在特定國家落地實施的經濟效益專題報告;開展議定書與目標國家國內法的比對研究,精準評估其納入國內法律框架的可行性。此外,她還全程參與工作組會議,負責記錄專家意見與會議討論內容,并獨立完成會議報告撰寫。此次實習為包海日提供了國際法律實務的優質實踐場景,使其在數據分析處理、法律比較研究及國際協作執行等核心能力上實現全面提升,為后續深耕國際商事法律領域積累了扎實經驗。
![]()
鄒依佳
民商經濟法學院
2021級本科生
2025年,鄒依佳在“有效執行和最佳實踐”組完成實習工作,期間以項目文件支持為核心職責,為團隊日常運轉與項目高效推進提供扎實保障。她深度參與法規原則草案的修改與完善工作,助力制度內容優化;系統開展各類工作文件及資料的整理與歸檔,保障團隊信息管理規范;負責會議紀要的記錄與后續跟進,確保研討內容有效落實。此次實習成為鄒依佳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實踐契機:一方面,她對跨境執行機制的認知實現深度深化;另一方面,通過文件處理、制度完善及團隊協作等實務操作,其綜合實踐能力得到切實鍛煉,在跨境法律事務領域的實務勝任力顯著增強。
![]()
胡惟祎
國際法學院
2020級本科生
2025年,胡惟祎經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國際組織實習合作渠道嚴格遴選,成功入選并成為協會首屆高級法律實習生(Legal Senior Intern),以一年為期開展實習工作,深度參與《開普敦公約》及其《鐵道車輛議定書》工作組的專項實務。實習期間,他承擔三大核心職責:聚焦登記系統在各國的落地實踐及與國內法的銜接問題,開展針對性比較法律研究;撰寫專項法律報告,為項目推進提供專業支撐;協助統籌協調相關討論與會議的組織工作,保障議程高效推進。此次為期一年的國際組織實習,不僅助力胡惟祎進一步拓展全球視野,更使其在跨文化溝通、國際協作及法律實務操作等關鍵能力上實現系統性提升,為后續投身國際法律領域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
通過在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的實踐與鍛煉,中國政法大學師生不僅積累了國際法研究的學術經驗,也提升了參與國際法實務工作的能力,培養了在跨境法律事務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全球視野,進一步增強了全球勝任力。
未來,中國政法大學將持續拓展和深化與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在國際法領域的研究與實踐,致力于培養兼具國際視野、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法治人才。學校將充分發揮學術優勢,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推動全球治理及國際法治建設貢獻法大智慧與力量。
![]()
法大微信【第20250921期】
內容來源:教務處
排版:王若旭
校對:張瑤瑤
責任編輯:謝翔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