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昊星
近些年,汽車逐漸成為居民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而摩托車產業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市場份額和社會關注度慢慢下降。但有一座城市卻在大力發展摩托車產業——這就是被譽為“摩托之都”的重慶。
9月19日至2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摩博會在重慶舉行,本屆摩博會參展企業數量達到950家,創下歷史新高,超過3000款摩托車型在重慶集中亮相。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重慶摩托車產量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行業總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全國每出口三輛摩托車,就有一輛產自重慶,當地政府稱重慶正打造“世界摩托車之都”。
重慶為何“押注”摩托車產業?
重慶和摩托車的不解之緣
重慶被譽為“摩托之都”,背后既有深厚的歷史積淀,也得益于其獨特的地理優勢。
早在抗戰時期,重慶就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軍工城市。例如,耳熟能詳的嘉陵摩托車,其前身重慶國營嘉陵機器廠便是曾經生產軍工產品的機器廠之一。
到了改革開放初期,重慶的軍工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軍民結合”政策,嘉陵機器廠、建設機床廠等開始探索民用產品的生產之路。
嘉陵廠就看中了民用摩托車產品,開始赴多國考察摩托車生產技術,并著手自主研發摩托車產品。1979年9月,第一輛嘉陵50型二沖程輕便摩托車在重慶嘉陵廠問世。嘉陵50成為我國第一輛自主研發的摩托車。
當時,一般企業工人的月工資只有幾十元,想買一輛汽車幾乎是天方夜譚,而售價僅為幾百元的嘉陵摩托車,則成為普通工人家庭攢錢能買到的代步工具。自那時起,嘉陵摩托快速風靡全國,甚至遠銷海外。
除了產業積淀,重慶特殊的地理特征也使得摩托車成為一種非常契合本地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
眾所周知,重慶被稱為“山城”,道路崎嶇、坡度大,且巷弄狹窄、彎道眾多。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摩托車憑借靈活的機動性和良好的通過性,能夠輕松穿行于坡道、狹窄巷弄和擁堵路段,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
![]()
圖源:重慶市文化旅游委
此外,重慶高樓密集、公共空間有限,摩托車占地小、停車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的停車壓力。
目前,重慶本土摩托車企實力雄厚。宗申集團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是2025年榜單上唯一的摩托車企業。全國燃油摩托車銷量前十名中,有3家渝企上榜;全國摩托車出口前十榜單上,則有5家渝企在列。
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敬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重慶之所以成為全國摩托車產業的重要集聚地,得益于深厚的軍工背景,這為產業提供了初步的技術、人才和基礎設施。隨后,民營資本的涌入以及市場的良性進一步釋放了產業活力。加之崎嶇的山城道路讓摩托車高效靈活的天然優勢得以更好發揮,這些因素共同推動重慶成為“摩托之都”。
營商環境友好
重慶摩托車產業之所以能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友好的營商環境。
首先,整個摩托車產業正受到政策的推動。
例如近日舉辦的2025中國摩托車重慶論壇上,重慶市經濟信息委透露,將全面提升摩托車產業發展能級,持續推動摩托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并支持傳統燃油摩托車企業加強大排量、高性能車型研發,加速突破中高端市場。
其次,有溫度的法治環境也為重慶摩托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李敬介紹說,不同于一些采取“禁限摩”政策的城市,重慶選擇了更為開放、務實的管理思路,對摩托車堅持“規范管理”而非“一禁了之”。
他指出,重慶“有牌證、戴頭盔、限兩人、靠右行”的管理口號深入人心。這樣的治理方式不僅保障了摩托車駕駛者的合法路權,也為產業發展創造了寬松而有序的社會環境,讓摩托車在重慶得以延續并煥發新的活力。
此外,重慶獨特的摩托車文化也為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摩托車博主“摸摸愛摩托”羅鋒表示,在重慶騎行能明顯感受到摩托車與汽車享有平等路權,汽車司機普遍會主動禮讓摩托車駕駛員。加之摩托車在當地民眾中基礎深厚,因此社會整體接受度極高,普遍將摩托車出行視為一種自然、常見的交通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慶摩博會的一大變化是摩托車后市場品牌和摩托文化元素的大量涌現。作為多次參展的摩旅博主,羅鋒觀察到,今年主機廠和整車新品發布相對減少,但后市場裝備卻空前活躍,展館內涌現出大量摩旅用品、車機系統及改裝配件品牌。
例如,有廠商推出專為摩旅設計的背包和復古戶外裝備,也有車機企業展示毫米波雷達與折疊后視鏡結合的盲區監測系統,兼具安全與實用。展會上,參展摩友不僅能集中體驗全系列新品、試用騎行裝備,還能以優惠價格入手心儀配件。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展會更具互動性和煙火氣,從單一的整車展示轉向更貼近車友需求的摩托生活方式呈現。
![]()
2025中國摩博會在重慶舉行。圖為民眾前來展廳參觀摩托車零部件。馬佳欣 攝
摩托車行業的巨大潛力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摩托車產業蘊含著巨大的潛力,雖然當前整體產值不算高,但卻能撬動近一萬億元的消費市場。
與此同時,產業升級的趨勢也愈發明顯。中國摩托車商會會長、宗申集團董事局主席左宗申指出,全球摩托車產業正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走在前列,國內消費需求也在加速從民生代步向休閑娛樂實現雙重升級。
中國摩托車商會秘書長張洪波強調,重慶并未因“禁限摩”與新能源浪潮而放棄傳統燃油摩托車,而是立足既有優勢,加快向電動化、大排量和高性能方向突破,從而保持了產業的持續活力和競爭力。
在本屆重慶摩博會上,電動摩托車整車參展商數量較上屆增長60%,智能科技與配件參展商增長20%,直觀展現出重慶摩托車產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轉型的強勁勢頭。
張洪波指出,其他具備一定產業基礎的地區同樣可以借鑒重慶經驗:一方面守住傳統優勢,完善配套體系;另一方面順應產業升級趨勢,加大在智能化、電動化等前沿領域的投入,推動摩托車產業在轉型中實現新的發展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