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張檔案
>小張檔案
前言
![]()
羅馬軍隊在占領埃及后,企圖把邊境往南推進。然而,好斗的庫什人卻奮起反抗,使羅馬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著名的條頓堡森林之戰,由于它阻擋了羅馬帝國的擴張,而聲名遠揚。盡管戰爭的結果是深刻的,羅馬人被困在萊茵河西岸,但是羅馬人的潰敗卻并非首次。
![]()
羅馬的擴展也并非首次中斷。二十年以前,瓦魯斯的軍隊被日耳曼尼亞的叢林吞沒,羅馬軍隊在努比亞的荒原上經受了磨難。
傲慢與妄想的結合讓羅馬帝國在新占領的埃及失去了防線,這使得好斗的庫什國的復仇王后可以對羅馬大軍進行回擊,并讓奧古斯都皇帝自己蒙羞。
盡管羅馬人竭盡全力地想要恢復對自己的統治及其尊嚴,但是庫什特人的強烈反抗迫使皇帝放棄了自己的戰爭,并且給予了長久的和平。
因為這次被忘記的戰爭,羅馬人不再冒險進入非洲,而是在羅馬王朝滅亡以前,建立了一條永久的南方邊境。
本文將以此次與非洲庫什王國的戰爭入手,論述羅馬帝國邊境線并未繼續擴張的原因。
羅馬軍隊在埃及與庫什王國開戰前
屋大維于西元前30年亞克興的戰爭勝利后,帶領他的部隊到達埃及。克利奧帕特拉的自盡結束了他的統治,使他的王位空缺。但屋大維卻不同意。他把埃及變成了羅馬的行省。
三年之后,屋大維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奧古斯都。埃及和它那龐大的財富變成了君王的私人財產。
![]()
奧古斯都派遣三支軍隊前往埃及,以保衛自己的“王冠之寶”。他們的首要使命是維護國家的穩定,并在南方邊界上進行巡邏。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兩支軍隊的名字:萊基奧三代和第二十代德托里亞納。第三位的姓名早已被歷史所淡忘。
從整體上看,羅馬在該省約有15000人的軍隊。大部分的軍隊都在靠近底比斯和亞歷山大港口的地中海海岸。當敵軍發動攻擊時,他們會向南方挺進,幫助邊境部隊。
![]()
雄心之險
奧古斯都為了避免又一次的內戰而獨占了帝國的軍權。所有的軍隊都是由他們的最高統帥-皇帝直接指揮的。
但是,鑒于埃及在帝國的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奧古斯都指定了他的親信蓋烏斯·科尼利厄斯·加盧斯作為羅馬埃及的首位總督。
和一般的總督不一樣,他也是三個軍團的總司令。由于加盧斯尚未站穩腳跟,南方的塞恩(現在阿斯旺)發生了一次起義。我們不應該忘記埃及剛進行過一次政治變革,并非所有埃及人都會對新的統治者心滿意足。
![]()
但是,加盧斯遠沒有那么簡單。在鎮壓了叛亂之后,他又繼續南下,經過了努比亞的第一大瀑布,占領了菲萊島要塞(北方)。加盧斯在菲萊建了一座紀念碑,以示對他的功績表示敬意。不過,這還不是結束。
據歷史學家迪奧·卡西烏斯所說,這位驕傲的總督一直在埃及的各個地方修建他的墓碑,即使是在金字塔的頂部正如人們預料的那樣,皇帝對這件事并不感到高興,反而把加盧斯當成了一個潛在的威脅。
![]()
即使加盧斯是個博學多才、又是個在羅馬上層社會中享有盛譽的詩人,但也并不能改變結果。
這導致了埃及第一任羅馬統治者的悲慘遭遇。加盧斯感到羞愧,失去了財產,又為自己的性命擔憂,于是他選擇了自殺。
奧古斯都不想冒任何風險,于是就找了一個更溫順、更有野心的人來頂替他的位置,那就是埃利烏斯·加盧斯。
和他的先輩們不一樣,埃利烏斯在西元25年對阿拉伯費利克斯的遠征中,他的首次軍事行動徹底失敗。更糟的是,很多埃及的軍人都被派到了遠征部隊,這使得南方邊界遭到了敵意的攻擊。
南方勇士隊
在他的許多功績中,不幸的科尼里厄斯加盧斯談到了梅羅派的使節,他們曾在菲萊停留的時候去看望過他。麥羅埃庫什特王國按照記載,成為羅馬的一個附屬國。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個觀點。加盧斯或許是個幸運兒,他沒有幸存下來,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勝利變成了一場災難。羅馬人的勝利給南方帶來了麻煩,也激怒了那些自命不凡的斗士們。
![]()
早在羅馬人占領以前,一系列不可跨越的急流就被稱作尼羅河的第一大瀑布,把埃及和南部的努比亞隔開了。
盡管努比亞的土地沒有其北方鄰居那么肥沃,但是這里物產豐饒,像黃金,象牙,烏木,以及香火。
這個區域是庫什人的聚居地,他們皮膚黝黑,身材高大,他們和埃及人的交往越來越多,他們的文化也越來越被他們所接受。
他們信奉埃及的神明,按照埃及的喪葬風俗,在他們死后為他們的王族修建宏偉的金字塔。
![]()
庫什特國王還成功地登上了埃及的王座,并成為了第25個朝代。
盡管從法老的軍隊到波斯的北方軍隊,他們可以占領努比亞的一小塊土地,但是這僅僅是一種臨時的勝利。
坎比西斯部隊因流沙而聲名狼藉的喪失,充分說明了這片荒漠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使庫什特腹地不受敵軍攻擊的情況下的重要性。
假如敵人在某些方面打敗了大自然,那么他將不得不與這些恐怖的勇士作戰。在羅馬人所稱的“麥洛伊族”中,以武力和箭術著稱的“古希族”,是一位令人畏懼的勁敵。
![]()
使一個帝國蒙羞
羅馬人像埃及的先輩那樣,癡迷于努比亞的黃金以及其它非洲的財富。在得到菲萊的時候,他的愿望已經快要實現了。
但是,羅馬人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在阿拉伯人的不幸遠征開始以前,艾利烏斯·加洛斯一直在向庫什王國的征收賦稅。
據斯特拉博透露,此次事件惹惱了阿曼尼瑞納斯皇后,這是我們沖突的首要情報來源。 斯特雷波把她叫做“坎達克”。我們并不能肯定它所指的究竟是“太后”,還是“統治者”。
![]()
我們可以確信,阿曼尼瑞納斯是一名可怕的領導者,她是一個與羅馬人作對、使帝國蒙羞的斗士。
在西元前24年,在大軍不在的情況下,皇后帶著她的部隊北上到了第一大瀑布。庫什特部隊很快就攻破了羅馬在菲萊的駐軍,并向帝國境內挺進,直到塞耶內和埃列芬廷。
接著,他們把戰利品、羅馬戰俘以及成千上萬的埃及戰俘都帶到了南方。作為對奧古斯都神像的最后一次羞辱,庫什人將他的頭顱割下。
1910年,人們發現了一個比真人還要大的帝王銅像,它被安葬在麥羅埃阿蒙神殿的石階下。場地被仔細挑選。
以保證每一個人走進大樓時,都會踩著奧古斯都的肖像,這強烈地提醒著庫什特人打敗了羅馬的國王。
![]()
帝國反擊
這是無法忍受的恥辱,羅馬必須作出反應。新任總督佩特羅尼烏斯率領十萬多名軍隊,一路南下,直逼努比亞。兩個部隊在普塞爾奇斯附近碰面。
盡管敵軍的數量接近羅馬軍隊的3倍,但是裝甲更好、紀律更好的羅馬軍隊還是取得了勝利。嗜血的彼得羅紐斯繼續向南方進軍,直到沙漠。
但是,在部隊沿尼羅河岸邊行進的時候,卻遇到了巨大的沙丘。羅馬人在兩個大瀑布之間攻占了普雷姆尼斯鎮。
羅馬軍隊終于抵達了納帕塔,這是庫什王國的首都。羅馬人不同意阿馬尼雷納斯提出的和平建議,于是把它變成一片廢墟,把幾百個居民變成奴隸。
但是,未知的地形,酷熱和瘟疫的危險,使佩特羅尼烏斯無法繼續向敵國進軍。他決定改變主意,把敵人的首都夷為平地,這是對那些膽敢向羅馬政權挑釁的人的最好的懲罰。
佩特羅尼烏斯在路上把一支羅馬軍隊留在了普雷姆尼斯,把羅馬的邊界擴展到了下努比亞。佩特羅尼烏斯回到亞歷山大港,把他的戰利品和幾千個敵人的俘虜帶到了羅馬,帝國重獲榮耀。
![]()
但佩特羅尼烏斯卻是錯誤的。羅馬人的懲罰并未征服當地的部族,他們和報復的王后聯合起來,增強了自己的力量。
阿曼尼雷納斯再次挑起戰爭,并率領軍隊向北進發。她在普雷姆尼斯包圍了羅馬軍隊,但是沒能拿下這座要塞。
佩特羅尼烏斯決定一鼓作氣擊敗庫什人,再度向南方進發。具體情況還不清楚,但是到了公元前21年,雙方都精疲力竭了。
佩特羅尼烏斯同意了阿馬尼雷納斯的求和。或許是因為加盧斯的遭遇,所以總督提議,這位使者應該把自己的處境告訴國王。
![]()
庫什帝國大獲全勝:羅馬軍隊投降
奧古斯都那時正在希臘薩摩斯島,忙著同帕提亞帝國的關系。羅馬帝國在東部的有力競爭者帕提亞,這或許可以幫助奧古斯都同意阿馬尼雷納斯提出的兩個請求,其中之一是將羅馬軍隊全部從努比亞有爭議的地區撤軍。
這也是奧古斯都主動廢除以前對庫什人施加的進貢的原因。和帕提亞相鄰的非洲王國相比,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這是因為帕提亞剛剛消滅了他們的羅馬大軍。
![]()
另外,南方邊界的和平穩定讓奧古斯都可以把軍隊調往別處,同時庫什人也重新成為區域大國。雙方都從交易中得到了好處。羅馬人給他們的稅收很高,庫什王國也因此而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撇開同盟不說,單眼勇士阿曼尼瑞納斯及其部族的頑強反抗已經讓羅馬軍隊投降,并且遏制了羅馬的擴張。當羅馬部隊撤離時,庫什特人就象征性地把國王的塑像推倒并砍下了他們的頭顱。
![]()
在奧古斯都去世后的五十年里,羅馬人還打算進行新一輪的進攻曾曾孫尼祿派遣了一支小隊到非洲的心臟地帶去探險。
盡管正式的使命是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但是這次的使命看起來卻是另有其事。在禁衛軍這一精銳部隊的領導下,探險家們詳細地記載了他們的航海歷程,其中就有關于庫什特的麥羅埃的記載。
![]()
軍隊部隊遷移到埃及,其中包括利吉奧十五世阿普洛尼亞等,這些都是尼祿策劃的全面軍事行動的證據。
但是,由于國王的自殺以及隨后發生的流血內戰,這項計劃被永久地擱淺了。羅馬軍隊將不再入侵努比亞,庫什的王后們也不再需要割讓土地、資源或對羅馬進行供奉。
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羅馬帝國停止向外擴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庫什國的奮起反抗,另一方面也是筆者所認為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羅馬軍隊所到之處過于深入非洲內部,且戰線過長,導致軍隊疲憊不堪。
事實上在羅馬軍隊剛剛抵達非洲時,他們是不可阻擋的,但是隨著他們的不斷深入,非洲大陸的各方面影響也紛至沓來。而且長達幾十年的戰斗也使得軍隊無心戀戰。再加上這中間經歷了國內的動蕩,他們的頹勢是必然的。
![]()
縱觀歷史,有所記載的遠征都會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從而導致作戰的失敗,如亞歷山大東征,拿破侖遠征俄國,成吉思汗西征等。他們都是擁有強大的兵力與戰斗力量,但又都由于戰線過長而鎩羽。
所以筆者認為,羅馬軍隊的鐵蹄之所以停留在了南方邊境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遠征的弊端,戰線過長且對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夠了解,最終造成了擴張的失敗。
參考文獻:
- 昆鳥.《奧古斯都》:世界與世界之夢[J].上海文化,2019(01):119-127.
- 孔繁倩. 古埃及拉美西斯時代對外戰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 王悅.和平與無序:羅馬共和國對外戰爭再思考[J].歷史教學問題,2020(03):112-118+212.
- 汪詩明.羅馬共和國的對外擴張[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04):427-4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