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腳丈量民情 以實干贏得民心
記進賢縣鐘陵鎮康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文紅球
從防汛堤壩上的連夜巡查到抗旱溝渠邊的汗水揮灑,從“碼上監督”平臺的快速響應到困難戶家中的噓寒問暖,他用十二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腳下沾泥土、肩上扛責任、心中有百姓”的村支書本色——他就是進賢縣鐘陵鎮康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文紅球。
“走,在家里的都來,一家一個,走走走!”近期天氣高溫少雨,灌溉用水開始緊張。文紅球一聲吆喝,村民和干部們來到鐘陵鎮康樂村涂家墩抗旱站信西聯圩外側,開展筑壩蓄水,并將水引入溝渠,對新栽種晚稻進行灌溉。
據文紅球介紹,在涂家墩附近信西聯圩內側,有水田面積近5000畝,目前全部栽種了晚稻。由于近期高溫少雨,堤內新栽種晚稻水源不足,他就帶領村民四處尋找水源,并從信西聯圩外側引水。
作為村里的“大管家”,有困難時文紅球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2022年,康樂村遭遇旱情,他連夜組織黨員干部攔壩引水,購買水泵、電線,請挖機開溝,投入21萬元保障1800畝農田灌溉,守住了村民“糧袋子”。2024年,面對信西聯圩超警戒線水位險情,文紅球又帶頭組建黨員先鋒突擊隊,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帶領干部群眾24小時輪班駐堤巡查,排查處置滲漏多處,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就是這樣一次次與村民“并肩作戰”,讓他成了村民們最信任的人。“鏟泥土、灌沙袋、扛沙包……每次抗旱搶險都是書記帶頭,和我們一起干。我們很信任他,各家各戶有些什么困難,也會找書記幫忙,他都很熱心。”康樂村村民萬發云說。
防汛抗旱工作筑牢了田地的安全防線,但要讓村民的錢袋鼓起來,產業發展是關鍵。為此,文紅球錨定產業振興,規范履行“四議兩公開”程序,創新盤活600畝閑置水塘資源,通過公開招標實現集體經濟年增收12萬元。同時,巧借鄉村振興政策東風,建成2.9公里產業動脈,破解水產運輸梗阻難題。
在村民們的眼中,文紅球不僅是帶領他們發展的好書記,更是切實考慮百姓需求的貼心人。“前幾年的意外大火,讓我們家的房屋付之一炬。當我們為棲身之所發愁時,文書記主動提出讓我們暫住大隊,并多次陪同前往縣里辦理受災補貼申請。他不僅熟悉各項政策流程,更在生活上給予我們細致指導,手把手傳授家禽養殖技術。”村民黃社輝告訴記者,在文書記的幫助下,自己通過養殖鴨子逐漸有了積蓄,經過兩年努力,就建起了屬于自己的新居。
文紅球始終將村民冷暖系于心間,他“點亮”55盞太陽能路燈,讓星火輝映的不僅是村道,更是鄉親們的心田;完成涂家墩排澇站機組維修和3公里機耕道整修,惠及農田2000余畝;對困難群體的關懷如春風化雨,每年走訪慰問脫貧戶60多次;交通勸導、重點水域防溺水巡查也成為他的工作日常。此外,他還積極運用進賢縣“碼上監督”平臺傾聽民聲,建立“接訴即辦”響應機制,實現問題解決“不過夜”、服務群眾“零距離”,村里的工作也從“單線推進”蛻變為“同心共治”。
“鄉親們評判干部的標準像秤桿一樣分明,就是做‘實誠人’,為村民干實事,帶著大伙過上好日子。”文紅球表示,唯有真正走進群眾心里,用真心換真情,村民才會將村干部視作家人、當作親人。“每到年終時,村民對村委會干部及班子豎起大拇指,這便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文紅球說。
來源:南昌黨建、南昌日報、南昌廣播電視臺
南 昌 老 干 部
唱響主旋律 傳遞正能量
交流好經驗 展示新作為
微信號:nclaogan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