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捏蛋姐”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閱兵結束了。
這兩天,我一直在整理相關數據,卻發現了不少有趣的數字:
五角大樓緊急追加了87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
洛克希德·馬丁的股價下跌了4.3%;
日本防衛省連夜將2025年軍費上調至國內生產總值的2.5%;
臺積電宣布加速向美國轉移產能......
這些數據,其實都指向同一個事實:
中國的這次閱兵,后勁太大了!
![]()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后勁一、國防熱情大高漲
有個數據,征兵網的服務器在閱兵后崩潰了4次。
技術人員說,同時在線人數峰值達到了1847萬。
這是什么概念?
這相當于荷蘭的總人口同時在線。
更有意思的是里面的用戶畫像:18至24歲占61.3%,本科及以上學歷占47.2%,來自北上廣深的占18.6%。
![]()
這組數據說明什么?
說明關心國防的主力人群,已經從過去的退伍老兵、軍事愛好者,擴展到了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一代。
這是質的變化。
再看一個對比。
2009年國慶閱兵后,清華大學參軍入伍的畢業生是17人;2019年是43人;這次,截至目前已經有126人報名,其中碩士38人,博士7人。
北大的數據也類似,高達198人報名,創歷史新高。
高端人才向軍隊流動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未來解放軍的知識結構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大家都知道,美軍的一個優勢是什么?就是高學歷士兵多。
美軍士兵中,大學學歷的占比是41%,咱們現在是23%,但照這趨勢,5年內咱們就能趕上,10年內或許能反超。
還有一個細節。
據報道,小米、大疆、華為這些民營企業,在閱兵之后主動聯系了軍方。此次要求參與軍民融合項目的企業,較以往增加了整整三倍——
商湯科技稱要將視覺識別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比亞迪計劃把刀片電池技術用在軍用車輛上,寧德時代正在研究如何提高潛艇電池的能量密度。
民營企業的技術反哺軍工,這個趨勢一旦形成,我們的技術迭代速度會呈指數級增長。
現在,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后勁二、軍事認知大跨步
這次展示的裝備,有個特征很多人沒注意:國產化率100%。
100%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從芯片到軟件,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造的。全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中美俄,而俄羅斯的電子元器件還要依賴進口。
舉個例子。
風-41洲際彈道導彈,它的固體燃料配方、碳纖維彈體、慣性導航系統、核彈頭小型化技術,每一項都是工業皇冠上的鉆石。
它的制造涉及39個工業門類、1200多家配套企業。
![]()
再看殲-20。
它的渦扇-15發動機,單晶葉片的制造需要1700度的高溫和每分鐘3萬轉的離心力,全球能造的國家不超過5個。
它的隱身涂料,雷達反射面積值小于0.01平方米,相當于一只麻雀大小。
它的有源相控陣雷達,1856個發射/接收組件,探測距離20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30個目標,打擊其中的6個。
這些數字背后是什么?
是材料科學、精密制造、系統集成能力的集大成。沒有10年以上的技術積累,根本做不出來。
更重要的是產能。
我查了一下數據,成飛的脈動生產線,月產能已經達到2.5架殲-20。沈飛的殲-35生產線剛剛建成,設計產能是月產3架。
對比一下,洛馬的某款戰斗機生產線,理論月產能12架,實際只有7至8架,而且良品率只有63%。
我們的造艦速度更夸張。
現今,江南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一年下水的軍艦噸位是20萬噸。
而美國所有的造船廠加起來,一年才不到4萬噸。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會說:“中國海軍的增長速度是我們的5倍。”
后勁三、國際訂單大爆發
很多人不知道,這兩天,中國的訂單紛紛而至。
本次閱兵期間,沙特的國防部代表團其實在秘密訪華,隨行的有27名軍事技術專家。他們點名要看東風-21。這款反艦彈道的導彈,射程長達1500公里,甚至可以擊沉航母。
可想而知,如果沙特真的買到手,整個霍爾木茲海峽都會進入他們的打擊范圍。
![]()
巴基斯坦更直接,大聲嚷嚷著要購買48架殲-35戰斗機,這是五代機,隱身性能不比某外國戰斗機差,但價格只有它的60%。
要是成交,巴基斯坦會成為南亞第一個裝備五代機的國家,印度的某款戰斗機立馬就會就成靶子。
阿聯酋則對我們的紅旗-9防空系統很感興趣。這套系統,攔截高度達27公里,射程達200公里,可以攔截諸多彈道導彈。關鍵是價格,只有美國愛國者-3的三分之一。
![]()
這些意向訂單加起來,總價超過1200億美元。
但關鍵的不是金額,這是說明全球軍貿市場的游戲規則正在改變。
以前高端裝備就只有美俄能提供,購買的人沒別的選擇,現在中國裝備性能不比美俄差,價格還低了30%到50%,還不附帶任何其他條件。
土耳其就是個例子。
美國不賣某款戰斗機給土耳其,土耳其轉頭就來找我們談殲-31的引進。埃及也一樣,美國限制某款戰斗機的升級,埃及就采購了我們的翼龍無人機。
蘭德公司有份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占全球軍貿市場的25%,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二大軍火出口國。
我覺得他們還是保守了,按現在的趨勢,可能不用等到2030年。
后勁四、臺海軍事大逆轉
我們先來看一組對比數據。
1996年臺海危機時,解放軍能夠跨海投送的兵力是2個師,約2萬人;現在,72小時內可以投送8個合成旅,超過10萬人。當時我們最好的戰機是某款戰斗機,數量24架;現在,殲-20服役超過200架,殲-16超過400架。
再看海軍。
1996年,我們在臺海方向能夠布置的最大軍艦是3700噸的旅海級驅逐艦;現在,光是萬噸級的055型驅逐艦就有8艘。
潛艇方面,常規潛艇從當時的20艘增加到58艘,而且全部是不依賴空氣推進潛艇,可以在水下潛伏20天。
最關鍵的是導彈。
東風-15、東風-16、東風-17,射程覆蓋全島,精度圓概率誤差小于10米。
什么概念?
可以精確打擊停機坪上的每一架戰機,港口里的每一艘軍艦。
![]()
島內的所謂“刺猬戰術”,就是大量部署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但問題是,這些發射陣地都是固定的,在我們的偵察衛星面前無所遁形。
戰斗一開始,這些陣地的生存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
美國呢?
從日本沖繩到臺海,直線距離600公里,某款戰斗機的作戰半徑800公里,看似能夠介入。
但問題是,我們的東風-26可以打擊關島,東風-21可以反航母,某型防空系統和紅旗-9構成的防空網可以覆蓋整個臺海上空。
蘭德公司做了18次兵棋推演,結論是: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美軍無法阻止解放軍的統一行動。
另一家智庫的結論更悲觀:即使美日聯合介入,也只能延緩而不能阻止統一進程。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私下說過:“臺海的軍事平衡已經不可逆轉地倒向了大陸。”
讓我們再回到根本問題:為什么這次閱兵會產生如此大的震動?
因為它展示的不僅僅是武器,而是一整套工業文明的成果。
從基礎材料到系統集成,從人工智能到量子技術,我們在幾乎所有關鍵領域都實現了自主可控。
這種全產業鏈的優勢,全世界只有中國具備。
美國的某款戰斗機,發動機是普惠造的、雷達是諾格造的、機體是洛馬造的。這些公司各自只提供自己的零件,如果其中一家出問題,整個項目就要停擺。
而我們的殲—20,從螺絲釘到發動機,全都能自己造。
更重要的是速度。
現在,我們裝備的迭代周期已經縮短到5年,美國還停留在15至20年。
當我們開始測試六代機時,他們還在聚焦解決某戰斗機高達900多個的技術缺陷。
這種代際優勢一旦形成,追趕只會越來越難。
日本想追趕?
他們的心神戰機搞了20年,還停留在驗證機階段。
印度想追趕?
他們的光輝戰機搞了40年,性能還不如我們20年前的殲—10。
這已經不是一兩件武器的問題,這個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因為技術進步是非線性的,是指數級增長的。
這就是為什么五角大樓如此緊張,
這就是為什么日本如此恐慌,
這就是為什么某島如此絕望。
因為,
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閱兵,
而是中國新時代的開啟。
在這個時代里,
規則,由我們來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