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韓國總統李在明首次以元首身份訪美,卻在踏入白宮前遭遇特朗普的“社媒突襲”——特朗普發文質疑韓國“清洗和革命”,甚至威脅終止貿易合作。盡管會談時特朗普改口稱“存在誤會”,但這場會晤的緊張底色已不言而喻。
![]()
(特朗普發文截圖)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當場提議安排李在明與金正恩會面,并高調宣稱:“我和金正恩關系非常好,比任何人都了解他!”。李在明則順勢拋出“在朝鮮建特朗普大廈”的玩笑,甚至邀請特朗普與金正恩“打高爾夫球”,試圖用輕松話題化解火藥味。
然而,笑臉背后是尖銳的分歧:特朗普堅持對韓征收15%關稅,要求韓國承擔更多軍費,甚至要求將美駐韓軍事基地的土地所有權移交美國,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
(李在明訪美)
而李在明雖承諾增加國防開支、打造“智能軍隊”,卻回避了美軍“戰略靈活性”(即臺灣有事時介入臺海事務)的要求,顯然不愿激怒中國。
就在美韓領導人在白宮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之際,朝鮮的反應堪稱火爆。據媒體報道,就在特朗普喊話朝韓領導人會晤的同一天,朝鮮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金永福痛斥美韓“乙支自由護盾”軍演是“亞太最惡劣的戰爭演習”,并指出,駐韓美軍“并不只是針對朝鮮”,暗指美國的真正目標是中國。金永福表示,美韓勢必付出慘痛代價。
![]()
(美韓“乙支自由護盾”軍演)
更關鍵的是,朝鮮早已拒絕李在明上任后的所有和平倡議,甚至宣稱“韓國不配成為外交對象”。在這種背景下,韓國想要緩和與朝鮮的關系,必定需要借助外力。
特朗普此時重提“與金正恩會面”,大致有三重動機:
1. 外交遺產焦慮:特朗普首次任期內三次會晤金正恩卻無實質成果,如今急于復制“破冰者”光環,為自己心心念的諾貝爾和平獎再沖一把。
2. 中期選舉籌碼:在貿易、軍費議題上對韓施壓后,朝核問題成轉移矛盾的抓手;
3. 個人風格驅動:特朗普一貫偏好“領導人私交”式外交,這在他斡旋俄烏沖突、亞阿沖突中可見一斑。
然而,即使特朗普真的促成了美朝/美朝韓會晤,但美朝根本矛盾絲毫未解。朝鮮要求美國解除制裁并保障政權安全,美國則堅持“完全無核化”前提。正如專家所言:“雙方可能為會晤而妥協,卻未必為解決問題讓步。”
![]()
(板門店“特金會”)
此外,盡管李在明在華盛頓宣稱“美日韓將共同應對朝鮮威脅”,但轉身又向北京派出特使,遞交親筆信尋求修復中韓關系。這種“兩面下注”恰恰折射出韓國的困境:既需美國軍事庇護,又難舍中國經濟紅利。
真正的突破口仍在朝美。有中國學者指出,特朗普若想成為“和平締造者”,必須打破“美國要絕對安全,朝鮮要絕對擁核”的死循環。而當前朝鮮的強硬姿態,實為迫使美國在制裁讓步上“競價”——若特朗普僅滿足于會談形式,半島僵局恐將再度輪回。
當特朗普對李在明說“你比其他韓國領導人更愿推動朝韓關系”時,他或許忘了:金正恩至今未對李在明釋放任何善意信號。而朝鮮對美韓軍演的激烈反應表明,缺乏互信的行動只會加劇誤判。
![]()
(朝鮮彈道導彈齊射)
半島和平從來不是單邊施壓或領導人私交能實現的。當“和平締造者”的桂冠在閃光時,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是選擇務實妥協,還是重蹈“高調會晤、無果而終”的覆轍?答案將決定東北亞是走向黎明,還是墜入更深的黑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