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方圓》雜志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因為年久失修
祠堂都快倒了
楊志成找到那些長輩協商
“能不能把門給我們?”
得到同意后
檢察機關派員把它從祠堂里拆了下來
還找了一輛貨車
走了400多公里路拉到井岡山
……
這扇門就是“檢察第一門”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
《方圓》記者來到
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
探尋黨絕對領導下的
人民檢察事業的偉大開端
![]()
人民檢察事業從這里啟航
![]()
走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偉大開端”四個金色的大字映入眼簾。
走進紀念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偉大開端”四個金色的大字。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開始了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探索。
![]()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開始了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探索,人民檢察事業從這里啟航。
工農檢察部、裁判部(內設檢察員)、政治保衛局等具有維護蘇維埃法律法令正確實施、預審和出庭告發各類犯罪等檢察職能的機構隨之誕生,人民檢察事業從這里啟航。
![]()
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頒布了憲法大綱,展廳內展示著毛澤東同志頒布大綱的情景還原畫。
紅都瑞金,就是人民檢察事業的光輝起點。蘇區時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制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頒布實施了土地法、婚姻法、勞動法等120余部法律法規,創建了特色鮮明、初具規模的蘇維埃法律體系和政法組織體系。
![]()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大力開展法制建設,先后頒布了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為核心的120余部法律法令,初步構建起了蘇區法律體系。
1933年4月,中央工農檢察人民委員部辦公地點從葉坪村遷到了沙洲壩一處客家宗廳,當地人稱為“楊氏宗廳”。
楊氏宗廳始建于清康熙年間,距今300余年。宗廳坐北向南,寬5間,深3間,中間有天井兩個,把宗廳從北至南分成上、中、下三進。何叔衡、高自立、董必武、項英曾在這里辦公;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共中央、中央政府領導同志都曾到這里指導查處貪污浪費大案要案等工作。
楊氏宗廳見證了人民檢察制度的發端,見證了何叔衡、項英等檢察先驅的光輝業績,見證了人民檢察機關初創時期艱難的奮斗歷程。楊氏宗廳的正門,因此被稱為“人民檢察第一門”。
“2007年,為了更好地保護革命歷史舊址,留住人民檢察事業開創初期的歷史見證,人民檢察博物館、江西省檢察院和瑞金市檢察院一起將它從瑞金搶救性地收集過來,展陳在當時位于國家檢察官學院井岡山分院的人民檢察博物館。”回憶起搶救“人民檢察第一門”的故事,瑞金市檢察院退休干警楊志成有說不完的話。
![]()
展廳內展示著“人民檢察第一門”。
“當時,這扇木門還是當地老表家的,新中國成立后因為年久失修,祠堂都快倒了。我是土生土長的沙洲壩人,就找到那些長輩協商說,能不能把這扇木門給我們?得到同意后,檢察機關派員把它從祠堂里拆了下來,還找了一輛貨車,走了400多公里路拉到井岡山。”楊志成說,到2023年,瑞金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經過上級檢察機關同意,我們又把“檢察第一門”從井岡山請回到紀念館里面來。現在這扇門是國家二級文物,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觀眾來參觀。
2021年退休的楊志成,也是紅軍后代。“我爺爺1929年參加了紅軍,壯烈犧牲后,我父親又參加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受傷回來,沒能走完長征是他最大的遺憾。”楊志成說。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部控告局制的控告箱。
“人民檢察第一門”旁邊是一個木質的控告箱,寬約30公分,厚度15厘米,頂部是一斜面,其頂部、正面、左側和右側用毛筆書寫了舉報規定,字跡清晰可見。
“各位工農群眾,凡是一切什么事情都可以來這里控告”“無名的控告者一概不作處理”……時至今日,《方圓》記者仍能從這個90年前的箱子感受到當時工農檢察機關依靠和發動群眾開展各項工作的力度與決心。
控告局是工農檢察部的內設機構之一。1932年9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刊載《工農檢察部控告局的組織綱要》(簡稱《綱要》)。
《綱要》規定,“在工農集中的地方,控告局可以設立控告箱,以便工農投遞控告書,還可以指定不脫離生產的可靠工農分子代替控告局接收各種控告”。工農檢察部為將蘇維埃政府建設成為“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紀念館還有許多檢察文物,從泛黃的“代英縣裁判部檢察院謝恩光二審案件的卷宗”,到仍然殘留紅色印泥的“中央工農檢察人民委員部總務處木印章”,都是檢察開端的生動見證。2024年3月,紀念館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全國檢察機關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
傳承好紅色檢察的“根”和“魂”
![]()
瑞金市檢察院檢察官來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參觀學習。
“追尋人民民主法治源頭,研究和宣傳蘇區法制建設的光輝歷史、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對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推進新時代法治建設偉大事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人民檢察博物館館長閔釤接受《方圓》記者采訪時表示,知所從來,明所將往,蘇區工農民主政權的檢察探索,為抗日民主政權和解放區人民政權的檢察制度以及新中國檢察制度建設,提供了寶貴歷史經驗,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成熟定型,以檢察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營養劑”。傳承紅色基因,保護和宣傳好這段法制建設歷史,是新時代賦予“共和國搖籃”的使命。
瑞金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周文向《方圓》記者表示:“作為瑞金的檢察人,我們要大力弘揚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傳承人民檢察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賡續人民檢察為人民的紅色血脈,傳承好紅色檢察的‘根’和‘魂’。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高質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用心用情辦好檢察為民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更多內容請關注《方圓》10月上期)
本文雜志原標題:《探尋人民檢察開端》
延伸閱讀
90年前,長征從這里出發
他毫不猶豫地將8個兒子送上了戰場,無一人生還
檢察力量如何守護“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
編輯丨肖玲燕王麗設計丨劉巖
首席記者丨劉亞
圖、視頻拍攝、視頻制作丨張哲
往期精彩
![]()
![]()
![]()
點擊圖片
購買《方圓》雜志
好看的人都點了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