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方圓》雜志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這是歷史上長征的開端
——1934年10月10日
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
從“長征第一山”云石山開始
綿延5公里的山路
皆是出發的紅軍和送別的群眾
那是人類軍事史上罕見的巨大轉移
也是一次不問歸期的送別
![]()
一草一木都是歷史的見證
![]()
瑞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碑(攝影:方圓記者 張哲)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之際,《方圓》記者來到瑞金。這里被稱為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遍布紅色資源,仿佛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即便一座木橋、幾棵松柏,也隱藏著許多動人的革命故事。
在瑞金城西19公里處,有一座高不過50米的云石山。1934年7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硝煙四起,原駐在瑞金沙洲壩的中央機關不斷遭到飛機轟炸。當時云石山及其周邊一帶山高林密,便于隱蔽。為安全起見,所有中央機關便遷移至此,3個月后,也就是從這里邁出了長征的第一步,這里因此被稱為“長征第一山”。
“長征第一村”豐垅村就在云石山腳下。“當時豐垅村僅有500人,就有150余名村民投身革命,76位烈士的名字被永遠銘記。時任糧食人民委員部部長的陳潭秋在長征前夕的征糧過程中,在這里留下了‘一只鐵皮箱,一段魚水情’的動人故事。”豐垅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梁柏卿向《方圓》記者介紹說。
![]()
71歲的村民梁在桂家里珍藏了一只鐵皮箱。“我要把它保存好,傳給我的下一代。”(攝影:方圓記者 張哲)
71歲的村民梁在桂向《方圓》記者展示了一只珍貴的鐵皮箱,“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的陳潭秋曾經生病留在我家,我奶奶對他進行了救治。長征出發要走的時候,他就把一只鐵皮箱送給了我爺爺奶奶。這是革命歷史的紀念,我們全家人都很愛惜它。我奶奶把它傳給了我父親,我父親然后就傳給了我,我也要把它保存好,傳給我的下一代”。
梁在桂也是紅軍的后人。“全家九口人,有七口參加了革命。伯父梁士何帶頭參軍,犧牲在了戰場上。我父親梁學祥當時只有16歲,也跟著上前線,當起了前線偵察員。他穿著爛衣服,拿著一根棍子和籮子,打扮成‘討飯佬’的樣子去偵察地形。后來大腿中彈回來醫治,好了以后又去長征,再次受傷后被迫回到家中養傷,直至2011年去世。”梁在桂回憶說。
![]()
村民梁在桂的爺爺的殘疾軍人證。(攝影:方圓記者 張哲)
無論是梁在桂的鐵皮箱還是云石山的一草一木,都鐫刻著珍貴的紅色記憶。“長征第一山”腳下,刻有“瑞金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字跡的石碑矗立于此。而在舊址入口處有六棵古樟樹,樹干粗壯,一人難以環抱。盡管樹齡已有180余年,但樹冠仍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為炎熱的天氣帶來不少清涼。
這些古樟樹生長在特殊位置,見證了那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不僅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方圓》記者注意到,每棵樟樹不僅配有“銘牌”,掛著幾袋營養液,樹根周邊小草青翠欲滴,地上還打有8個通氣口,幫助根系龐大的樟樹“呼吸”和吸收水分。但就在幾個月前,這些百年樟樹還面臨“口渴”的難題。
![]()
讓百年樟樹重煥新顏
![]()
《方圓》記者跟隨瑞金市檢察院檢察官走訪了解“長征第一山”云石山入口處古樟樹的生長情況。(攝影:方圓記者 張哲)
在迎接長征出發90周年之際,江西省贛州市檢察院主動服務長征文化公園(贛州段)建設,推動長征出發地舊址及烈士紀念設施整體保護,組織瑞金市、于都縣等檢察院重點開展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法律監督活動。這些“口渴”的古樟樹便進入了瑞金市檢察院的公益訴訟視野。
“2024年1月,我們走訪時看到,位于‘長征第一山’舊址入口處的部分古樟樹樹葉發黃,枯樹枝明顯增多。進一步查看時發現,樹冠投影范圍內地面雖鋪設了空心磚,但空心磚下面卻鋪上一層厚厚的水泥,水泥層阻卻了地表水往下滲入,嚴重影響古樟樹的生長。”瑞金市檢察院檢察官曹森成向《方圓》記者表示,破壞古樟樹的生長就是破壞其生態價值和歷史意義,有損社會公共利益。
同年2月,瑞金市檢察院立案調查,經審查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江西省文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相關文物主管部門,負有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內革命文物、遺址及其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等職責。相關林業部門作為本級古樹名木主管部門,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職責。屬地基層政府應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本行政區域內革命遺址及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利用等工作。上述行政機關對案涉問題存在未依法履職情形。
瑞金市檢察院隨即召開磋商會,充分聽取各行政機關意見,并向相關行政部門集中送達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建議對案涉長征出發地舊址及設施、古樹名木進行管理保護,加強日常監管維護。
“針對古樟樹樹冠投影范圍內地面硬化影響古樟樹正常生長問題,相關單位雖回復采納并采取一定措施,但仍履職不到位。2024年6月,瑞金市檢察院依法對林業部門和屬地鄉鎮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曹森成說。
提起訴訟后,行政機關高度重視,科學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挖除硬化地面、回填黃泥土、增施有機肥、滴灌營養液等措施。“經現場核實,古樟樹樹冠投影范圍內地面硬化問題得到徹底整改,古樟樹生長環境得到有力地改善,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維護。”曹森成說。
![]()
用血肉鑄成的長征路
![]()
位于瑞金市武陽鎮的“長征第一橋”是紅九軍團長征出發時路過的第一座橋。瑞金市檢察院檢察官來到橋前查看文物保護情況。(攝影:方圓記者 張哲)
走完長征第一山,《方圓》記者來到位于瑞金市武陽鎮的“長征第一橋”,這是紅九軍團長征出發時路過的第一座橋,也是一座用床板、門板和血肉之軀鑄就的渡橋。
1934年9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共中央決定實行戰略大轉移,正在福建閩西戰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接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后,于10月4日從長汀出發,8日到達武陽,寬闊的綿江河阻擋了一萬多名紅軍戰士緊急渡江的腳步。
當地干部曾光林等人立刻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動員鄉親捐獻床板、門板、木凳、布包、油桶等物品加固木橋,支援紅軍渡河。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紛紛跳到河里,頂住晃動的橋墩,想盡辦法撐住橋面,即便腿站麻了,肩膀磨起泡了,也不為所動。
還有幾位小伙子,硬生生站在水中,讓紅軍戰士踩著自己的肩膀渡河。一萬多名紅九軍團戰士就這樣渡過了武陽橋,踏上了長征的道路。
“作為首批出發部隊,如果轉移失敗將極大地打擊士氣,并造成后續部隊轉移更為困難,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險。”說起熱情支援紅軍的場景,當地村干部告訴《方圓》記者,“老表們把能提供的都提供出來了,有戶人家甚至把新打好的婚床也捐了出來!”
除了“長征第一橋”舊址,位于萬田鄉麻地村的“長征第一站”,是中央機關長征出發后駐扎宿營的第一站,同樣見證了歷史的興衰榮辱、軍民的魚水之情。
中央紅軍長征麻地宿營地(毛澤東舊居)舊址,原為劉氏祠堂。1934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遷駐云石山后,毛澤東就選擇到萬田一帶進行宣傳動員和調訪工作,其間曾在此居住。中共中央、軍委、紅軍總司令部等主要機關和人員下午離開瑞金梅坑駐地,當晚抵達麻地村。
根據《關于第一野戰縱隊組成及集中計劃的命令》安排計劃,第一縱隊的第一、第二梯隊經沿壩至麻地宿營,第四梯隊也都經過麻地并在該境內宿營。因此,麻地村是中央紅軍長征的第一個宿營地。
“當年麻地群眾得知紅軍部隊缺糧,全村都行動起來,你一斗我一籮,僅半天就為部隊收集了1000多斤大米,有的村民把家中僅有的存米都捐出來了,就是為了讓紅軍多帶點糧食上路。”當地村干部告訴《方圓》記者,鄉親們用火一般的革命熱情,筑就了一道敵人無法突破的屏障,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擁護和支持,就是最有效的“崗哨”。
![]()
守護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瑞金是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這里遺存有革命舊址120 余處,長征系列舊址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舊址文物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見證了蘇區時期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歷史,見證了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挽救中國革命、挽救紅軍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原生態、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和‘黨史大課堂’。”瑞金市檢察院檢察官梁有文介紹說。
“近年來,瑞金市內以‘長征第一山’‘長征第一橋’‘長征第一站’為主要代表的長征系列紅色舊址、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日常監督和管護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存在破損坍塌、荒蕪以及維護修繕管理不到位等情形。”梁有文表示。
2023年6月,檢察官在走訪中發現,“長征第一橋”舊址內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春耕生產運動贈旗大會會址”文物保護單位,存在雜草叢生、瓦片破碎、房梁脫落、墻角等維護修繕管理缺失問題。
“長征第一站”舊址內的“毛澤東同志舊居”日常管護不到位,存在環境衛生保護措施缺位、墻角布滿蜘蛛絲,房間內的軍用被上發現動物糞便,部分墻上文物字跡毀損嚴重等問題。
“愛護好、維護好現有革命舊居、舊址等紅色資源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得到清理或糾正,將破壞革命舊址及周邊環境,甚至破壞革命文物的本體,嚴重影響舊址文物本體、歷史、研學等價值,更破壞了莊嚴肅穆的環境,不利于長征精神的傳承,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梁有文說。
通過聽取各行政機關意見,瑞金市檢察院向相關行政部門集中送達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建議對案涉破壞毀損長征出發地舊址的違法行為依法處理,確保革命文物的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對案涉長征出發地舊址及設施、古樹名木進行管理保護,加強日常監管維護。
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召開專題調度會并聯合開展專項行動,經整治,“長征第一橋”“長征第一站”周邊舊址及設施環境衛生已得到全面整改提升,文旅部門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修繕資金,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春耕生產運動贈旗大會會址”列入維修保護項目。
《方圓》記者跟隨檢察官“回頭看”時發現,“長征第一山”入口處的古樟樹綠意盎然;“長征第一橋”舊址建筑經過修繕后環境整潔,既古樸又莊嚴;“長征第一站”舊址內的“毛澤東同志舊居”得到及時清理,軍用被子進行了清洗,破損的文物字跡進行了修繕。
據介紹,舊址修繕提升后成為黨史學習教育及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2023年10月以來,共接待105萬人次開展紅色教育。
當地村支書向《方圓》記者感慨道:“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守護紅色資源,圍繞革命遺跡、遺址、紀念設施、重要人物舊居、故居、紅色文化等,努力推動解決紅色資源保護的重點難點問題,讓這些紅色歷史的見證重新‘活’起來了,跨越時空的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有了新傳承。”
![]()
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瑞金紅色資源豐富,革命遺址點多、量大、面廣,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4處37個點。”據瑞金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周文介紹,近年來,瑞金市檢察院積極落實贛州市檢察院“七彩練”公益訴訟工作部署,立足本地紅色資源優勢,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主動作為,辦理紅色文化遺存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2件。
“在守護紅色資源上,瑞金市檢察院與瑞金市人大常委會聯合出臺《瑞金市人大常委會與瑞金市檢察院建立聯動監督工作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依托代表聯絡站,設立紅色資源保護檢察聯系點,實現人大監督與檢察監督的有機貫通、相互促進;與文廣旅局、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在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專業支持、日常溝通聯絡、重大事項通報等方面建立協作配合機制。”周文表示。
同時,瑞金市檢察院積極探索跨區域保護協作機制,拓展紅色資源保護“公益圈”。瑞金與福建長汀是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地山水相連,為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兩地檢察機關先后組織4批105人次開展主題黨日、座談交流等活動,推動兩地檢察機關會簽《關于加強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的協作意見》,進一步加強與長征相關的重要會議遺址、紀念設施、重要人物舊居的跨區域協作保護利用。
2024年,兩地檢察機關針對紅色秘密交通線舊址保護開展協作,發現舊址存在日常管護缺位,磚瓦脫落等問題,依法向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
“與此同時,我院圍繞全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現狀開展調研,形成書面調研報告,并依托基層立法聯系點平臺,為《贛州市革命舊址保護條例》的出臺提出合理化建議,也為紅色旅游及紅色研學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周文說。
“保護好長征出發地舊址對于弘揚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參加過長征、仍健在的紅軍已為數不多,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里,長征系列文物得以保護,長征精神得以賡續,紅色基因得以傳承。”周文向《方圓》記者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瑞金檢察人將繼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蘇區精神,用法治力量守護好這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傳承紅色基因,庚續紅色血脈,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今年9月,長征出發地舊址及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公益訴訟系列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與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發布的英雄烈士保護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本文有刪減,更多內容請關注《方圓》10月上期)
本文雜志原標題:《90年前,長征從這里出發》
![]()
編輯丨肖玲燕王麗設計丨劉巖
首席記者丨劉亞
圖、視頻拍攝、視頻制作丨張哲
往期精彩
![]()
![]()
![]()
點擊圖片
購買《方圓》雜志
好看的人都點了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