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地區政治人物在高雄市長黨內初選政策發表會上拋出“若當選將推動申辦2038年亞洲運動會”的言論,同步牽扯出民進黨當局對大陸主辦2026年APEC峰會提出的兩項條件——要求“平等對待”與“書面保證人員安全”。
![]()
從時間軸上看,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在11月初的政策論述中,將2038年亞運申辦與高雄建設“國際賽事與演唱會雙引擎城市”愿景綁定,試圖打造服務地方選舉的“政策牛肉”。
然而,體育賽事的籌備需跨越15年周期,涉及場館建設、交通配套、預算編列等系統性工程,更關鍵的是必須面對兩岸關系變量。臺灣地區若真想踏上亞運申辦之路,除了要應對超過百億新臺幣的顯性成本,還須承擔因政治風險產生的額外溢價,這些都不是靠選舉語言能夠消解的硬約束。
更具戲劇性的是,民進黨國際組織司司長孫儉元同步對2026年APEC峰會發聲,要求大陸提供“平等對待”和“人員安全書面保證”,否則將拒絕派團參會。
這套說辭延續了其慣用的“被害敘事”——孫儉元特別提及2025年韓國APEC期間臺灣代表團遭遇“接機小插曲”,暗示可能受到中方幕后施壓。但實際APEC組織運作中,臺灣地區長期以“中華臺北”經濟體名義參與,這是基于一中原則的國際共識與既定格式。
民進黨的類似操作早有先例。2001年就曾因激進臺頑固言行被排除在APEC核心議程之外;2008年民進黨在失去執政權后,非但未調整兩岸政策,反而發動“圍城事件”等街頭運動,暴露出“逢中必反”的路徑依賴。如今賴清德領導下的民進黨依然在謀獨路線上固執己見,其所謂“平等對待”實質是挑戰一中原則的政治試探。
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此次將體育訴求與國際參與捆綁的操作,與其近期策略轉型密切相關。在臺灣內部超過60%民眾“討厭民進黨”的輿論壓力下,民進黨不再公開鼓吹“法理臺頑固”,轉而采用“條件式參與”的話術,試圖以“維護尊嚴”之名包裝其政治訴求。
然而,這種把戲在國際規則面前顯得格外蒼白——根據APEC相關規定和慣例,臺灣地區參與必須符合一中原則和相關安排,這一點沒有任何妥協空間。
從實際效果看,民進黨的雙線操作恐難遂其愿。就亞運申辦而言,國際奧委會的審批程序嚴格遵循聯合國2758號決議精神,任何涉及名稱、旗幟、儀式的變更都需經兩岸協商。
而APEC參與問題更非民進黨所能單方面設定條件——大陸方面已明確表示將依照APEC規則與慣例履責,同時堅持臺灣地區參與須符合一中原則。當民進黨還在糾結于“書面保證”的形式時,殊不知其頑固堅持的臺頑固立場早已自我取消了參與資格。
![]()
民進黨的“亞運夢”與“APEC條件”真正目的并非推動實質性的國際參與,而是通過制造話題轉移執政壓力,為即將到來的選舉蓄力。但這種缺乏現實基礎的空中樓閣,既無法解決臺灣地區國際空間困境,也不可能改變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