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這個專欄叫做南北朝芻議,但是在聊南北朝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聊到南北朝的前身——魏晉時期,特別是要好好聊一聊真正意義上的先祖司馬懿。因為司馬懿不僅是晉朝得以出現的開端,也是大多數問題的源頭,當然,如果真的要追溯這些問題誕生的原因,那么不可避免的要把責任歸結到曹操的頭上,但畢竟曹操這個始作俑者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故去多年,如果從南北朝時期就要清算曹操的罪孽,從現實層面考慮也確實有些困難。所以,要整體分析南北朝出現的原因和南北朝所面臨的問題,還是要好好講一講關于司馬懿背棄誓言的故事。
晉朝的開局,其實并不好,因為自從司馬懿指洛水為誓,后又殘忍撕毀誓言之后,就給以他的家族為基礎所建立的晉朝抹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這層陰影一直伴隨到隋朝覆滅,唐朝建立,才勉強在李世民的手中擦掉,而這層陰影的開端,就是托孤大臣篡位這件事。
司馬懿作為一個橫跨三國到大魏時期的老人,對于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看的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魏武帝曹操的所作所為,可以說給司馬懿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司馬懿在最后能夠背棄誓言,恐怕也是年輕時期曹操給他在心中埋下的種子。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曹操生前干了那么多缺德事,最后讓司馬懿報應在曹魏子孫的身上,也算是活該。
司馬懿的生平,我就不過多介紹了,因為基本上看過三國的朋友大概都了解司馬懿的故事。當然《三國演義》這本書對于司馬懿的刻畫有些過于刻板了,在早年間,司馬懿也是一位熱血青年,他面對曹操對他的征辟是采用置之不理的態度,甚至不惜裝病躲避。對于他這種態度,我很難從現實層面去分析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不過我要講一下當時的社會現實,那就是在當時絕大多數世家大族和文臣武將都認為漢室將亡,曹魏當興,所以他們紛紛跑到曹操手底下當官去了。甚至本來就是劉姓皇室的劉曄也成為了曹操手底下的屬官,這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說明了在當時的社會其實已經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天下要變了。
在這樣的情緒之下,很多沒有多少理想和抱負,不想為大漢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面對曹操的征辟,其實是欣然接受的,因為跟著一個可能成為皇帝的人干,,從龍之功對于很多人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但是司馬懿卻拒絕了這一切,他并沒有理睬曹操對他的征辟,因為他并不認可曹操的所作所為,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我認為司馬懿在當時應該還是忠于大漢的。而曹操則拿出他一貫殘忍暴虐的方法,強迫司馬懿來自己這里當官,否則就要給他好看,至于這個好看究竟怎么好看,我想大家想一下也能猜出來,所以司馬懿無可奈何,只能到曹操手底下當官,這個時期司馬懿并沒有多少亮眼的表現,似乎在曹操陣營這樣的人才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而司馬懿真正發光發亮的時刻,其實是他人生的后半段,也就是作為諸葛亮的對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