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深秋,當我們回望1960年11月5日戈壁灘的早晨,仿佛還能聽見那聲劃破天際的轟鳴。那不僅是“東風一號”導彈的試射成功,更是一個民族在國防現代化道路上發出的自力更生的宣言。六十五年過去了,那段傳奇的起點,至今依然讓我們心潮澎湃。
1960年11月5日,東風一號(1059)發射成功,東風導彈從此誕生。(01:01)
1960:戈壁驚雷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65年前的11月5日。9時2分28秒,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一聲轟鳴刺破戈壁的寧靜,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一號”(代號“1059”)點火升空,導彈飛行7分31秒后,準確命中554公里外的目標,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1960年11月5日9時2分,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代號1059)發射瞬間。@央廣軍事 圖
![]()
“東風一號”起飛。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圖 王文華 供圖
這一聲轟鳴,意義非凡。它標志著新中國導彈技術實現了“零”的突破,從此具備了近程導彈的研制和發射能力,打破了當時大國的技術壟斷。主持發射的聶榮臻元帥激動地宣告:“今天,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發射了我們自己生產的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
1960年11月5日,聶榮臻元帥和錢學森在酒泉發射現場。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圖 王文華 供圖
1960年11月5日,聶榮臻元帥在錢學森的陪同下,在發射現場為“剪彩彈”剪彩。CCTV國家記憶 視頻片段
這聲“驚雷”的背后,是異常艱難的創業歷程。1956年10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中國導彈與火箭事業的征程就此啟航。最初,我國決定仿制蘇聯P-2導彈,并將其命名為“1059”,意為力爭在國慶十周年之際實現首飛。然而,正當任務進入決戰階段,蘇聯單方面撕毀協議,專家撤離,大批資料帶走,留給中國科研人員的是一片空白與前所未有的壓力。
![]()
科研人員使用手搖計算機工作。中國航天報 圖
![]()
科研人員群策群力解決問題。中國航天報 圖
![]()
錢學森《導彈概論》手稿。上海交通大學 圖
但中國人從未屈服。在錢學森等科學家的帶領下,科研人員憑借著一部錢老親筆撰寫的《導彈概論》的啟蒙教材,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最終讓“1059”導彈翱翔于天際。1964年3月12日,“1059”導彈正式命名為“東風一號”。
![]()
1960年11月5日,在酒泉發射場,“1059”導彈昂首矗立在發射陣地,蓄勢待發。中國航天報 圖
![]()
起豎的“東風一號”導彈。中國航天局 圖
![]()
1960年11月5日,“1059”導彈及參試人員在酒泉發射場進行飛行試驗發射。央廣軍事 圖
首戰告捷后,中國導彈事業開啟了更加系統的征程。1965年,錢學森在《地地導彈發展規劃》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八年四彈”規劃——計劃用八年時間,研制出中近程彈道導彈東風二號、中程導彈東風三號、中遠程彈道導彈東風四號和洲際導彈東風五號,并要求每個新型號的射程都比前一型號翻一番以上。這一宏偉藍圖,為“東風家族”的后續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體系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
1999年9月3日,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展出的東風1號。
![]()
2011年11月15日,為了配合軍博展覽大樓加固改造工程,原聳立于兵器館中央大廳的“東風一號”導彈搬至軍博南廣場。
![]()
這是“東風一號”50年來首次搬家。視覺中國 圖
“東風”這個名字蘊含著深刻的時代印記。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接見中國留學生時,引用了《紅樓夢》中的名言“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西風”,并做出了“東風一定壓倒西風”的精妙論斷。承載著這一歷史重任,中國戰略導彈家族以“東風”為名,開啟了半個多世紀的壯闊征程。
![]()
現陳列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層兵器大廳的“東風一號”。
閱兵場上的“東風家族”
自那聲戈壁驚雷之后,“東風”便不再只是一枚導彈的名字,它成了一個血脈不斷延續的龐大家族的姓氏。65年來,“東風家族”成為我國核威懾力量的標志。而這個家族最盛大的“家庭聚會”,便是在一次次的共和國閱兵式上,它們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讓中華民族在世界東方挺直了脊梁。
·1984年:東風-5奠定基石
1980年,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引發世界轟動。4年后的10月1日,戰略導彈方隊首次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震驚世界。
![]()
1984年10月1日,首次參加檢閱的戰略導彈方隊。東風-5。 新華社 圖
多型國之重器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其中包括“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和“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特別是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的亮相,莊嚴宣告中國擁有了可靠的遠程戰略打擊能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戰略威懾能力。
![]()
1984年,戰略導彈部隊通過天安門廣場。央廣軍事 圖
![]()
1984年國慶閱兵,第二炮兵中程導彈方隊。中國軍網 喬天富 圖
·1999年:東風-31橫空出世
在199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閱兵式上,“東風家族” 迎來規模化展示的里程碑。壓軸出場了4個“東風”導彈方隊,打出了“東風”新型常規地地導彈、中程彈道導彈和遠程戰略導彈等型號的組合牌,創造了當時國慶閱兵“東風”導彈展示數量最多的紀錄。
![]()
在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中程地地核導彈方隊亮相。中國軍網 喬天富 攝
其中,首次亮相的“東風-31”機動戰略核導彈尤為引人注目。它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戰略核導彈,實現了從液體發動機向固體火箭發動機轉變,體積更小,可以進行公路機動,生存能力更高,標志著中國固體燃料、公路機動洲際導彈時代的到來。“東風-31”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型固體燃料遠程彈道導彈,也是中國第二代戰略導彈的核心型號。
![]()
在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東風-31核導彈亮相。
![]()
在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從天安門廣場駛過了三輛搭載有導彈發射筒的重型運載車,這是東風-31核導彈首次公開曝光。新華軍網 圖
·2009年:東風-31A首次登場
在2009年的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人民解放軍基本形成以新型主戰裝備為骨干,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相協調,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洲際、地地、艦空、空空、地空等多種戰略、戰術導彈悉數登場。改進型“東風-31”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接受檢閱。此外,東風-11A、東風-15B、東風-21D悉數出場。
![]()
在200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方隊受閱。新華社 圖
![]()
在200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方隊在長安大街行進。新華社 圖
![]()
在2009年的國慶閱兵式上,這是DF-15B常規導彈方隊接受檢閱。
·2015年:東風-5B首次公開亮相
2015年9月3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新中國歷史上首次在抗戰勝利日舉行大閱兵。在本次閱兵中,可攜帶多彈頭的“東風-5B”改進型液體洲際彈道導彈領銜首次公開亮相。此外,“東風-16”近程彈道導彈,可打擊大型海上移動目標的“東風-21D”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6”中遠程核常兼備彈道導彈首次亮相。
![]()
“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解放軍畫報 圖
![]()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核導彈第二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圖
![]()
2015年9月3日,“東風-21D”常規導彈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 圖
·2017年:東風-31AG首次亮相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沙場閱兵”中,備受關注的“東風-16改”彈道導彈、“東風-31AG”改進型洲際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成為此次閱兵式上的焦點武器。
東風-31AG彈道導彈,是在東風-31A彈道導彈基礎上改進研制的新型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它使用了三種新技術,一是采用全驅動越野車底盤,提高導彈的機動能力;二是采用野外無依托快速發射,提高系統生存能力;三是采用分導式多彈頭,提高突防能力。
![]()
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于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這是核導彈方隊,東風-31AG接受檢閱。新華社 圖
·2019年:東風-41壓軸登場
2019年10月1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體亮相。備受全球矚目的“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和造型前衛、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術的東風-17常規導彈壓軸出場。“東風-41”以其無與倫比的射程、精度和突防能力,成為國家戰略威懾的最堅強基石;“東風-17”則代表了新興的、難以攔截的戰術打擊力量,代表了“東風家族”在新時代的科技巔峰,讓世界為之震撼。

在201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東風-41”核導彈方隊接受檢閱。
東風-41彈道導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裝備的一種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是東風-31彈道導彈的一種發展改進型。
![]()
在201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東風-41”核導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圖
![]()
在201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東風-41”核導彈方隊接受檢閱。央廣軍事 圖
·2025年:最新成員東風-61
202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舉行。大會包括約70分鐘的盛大閱兵,“東風家族”再次以全新陣容傲然登場。在核導彈第一方隊中,“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等最新成員首次公開亮相,標志著中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部隊正進入一個新階段。
![]()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導彈第一方隊震撼登場,“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接受檢閱。新華社 圖
![]()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導彈第一方隊登場,“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接受檢閱。新華社 圖
壓軸出場的核導彈第二方隊中,12臺大型導彈運輸車載著“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浩蕩通過天安門廣場。“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是我國戰略反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打擊范圍覆蓋全球,全時戒備、有效威懾,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
2025年9月3日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導彈第二方隊登場,“東風-5C” 接受檢閱。胥冰潔/新華社 圖
![]()
“東風-5C” 接受檢閱。顏麟蘊/新華社 圖
![]()
“東風-5C” 接受檢閱。楊冠宇/新華社 圖
回望這一張張圖片背后的六十五年,從戈壁孤箭到鋼鐵長城,這不僅僅是一條武器的進化之路,更是一個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最有力的見證。這條礪劍之路所鑄就的,正是今日十四億中國人身后最堅實的底氣。
東方快遞,使命必達!
本文參考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中心官網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官網 科普中國 中國軍網 央廣軍事 新華社
圖片 新華社 中國軍網 視覺中國 央廣軍事 新華軍網 解放軍畫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