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西班牙知華講堂網站11月3日文章,原題:既要學會游泳,也要保護好衣物:我祖父的智慧與中國的策略 小時候,我的祖父維森特總愛說一句話,這后來成了我們家的家訓——人既要學會游泳,也要保護好衣物。那時,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才明白這句話指的是“明智的審慎”,既能邁步向前,又不忘初心,在適應變化的同時不放棄穩定。如今,在分析中國“十五五”規劃建議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祖父的這句話。
從很多方面來看,中國處處體現了在保持戰略眼光的同時顧全局勢的智慧。新的五年規劃就是一個完美例子,它展現了中國如何以雄心壯志規劃未來,同時又不放過任何保障內部穩定的關鍵因素。不同于其他一些國家“被動應對式”的政策,中國的五年規劃是前瞻性的實踐,其源于審慎的評估、磋商與分析,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其中:經濟學家、各領域學者、政府官員、地方負責人以及行業專家。
作為知華講堂的總理事,我有計劃近距離研究上述規劃的制定過程,并對每一項規劃的深度感到震撼。規劃里沒有即興發揮,也沒有空洞的口號;有的是調研、探討以及對國家穩定源于科學規劃的共識。中國的政治決策者絕不會“臨時抱佛腳”,他們花費數年時間學習治理,了解經濟和社會的底層邏輯,這種積淀在每份國家戰略文件的字里行間都能體現。
“十五五”規劃建議并未脫離過往,而是延續既有的路線:聚焦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平開放,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戰略對接、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拓展包括旅游在內的多個領域合作新空間。同時,“十五五”規劃建議還強調了發展具有強大精神凝聚力與國際影響力文化的重要性。
中國早已意識到,國家的未來取決于自主創新能力。這并非要“閉關鎖國”,而是要確保發展不依賴于不穩定的外部因素。“自立自強”不等于“孤立”,而是對“穩定”的承諾。從這個角度看,“十五五”規劃建議把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作為主要目標之一,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避免國家因地緣政治波動或緊張局勢陷入被動。
回顧中國歷史,便能理解這份堅持的根源。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就提出了“保障糧食自給自足”的必要性。近幾十年來,這一愿景成為現實:農業現代化、農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優化,讓中國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而這正是消除絕對貧困的關鍵。中國已經實現8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成就。
糧食自給自足是第一步。如今的挑戰在于如何在科技領域實現同樣的目標,最終構建一個“自主、創新、開放”三者結合的發展模式。中國不尋求孤立,而是尋求在自主和安全的環境下發展。正如我的祖父維森特所說:“既要學會游泳,也要保護好衣物。”
在我看來,這正是中國帶給世界的寶貴經驗之一:可預測性。與中國合作的國家都能知道“可以期待什么”,因為“十五五”規劃建議清晰地描繪了國家的工作方向。這里沒有政策“急轉彎”,也沒有臨時決策,而是一條經過規劃、檢驗并將被落實的道路。對于尋求合作穩定的國家而言,這種可預測性彌足珍貴。
當我閱讀“十五五”規劃建議時,祖父沉穩的聲音總會在耳邊響起,提醒我“審慎并非消極被動,而是明智地行動”。中國朝著高質量、創新、開放的未來大步邁進,但同時始終沒有“松開衣物”:維護國內經濟社會穩定,保障自身不斷發展,也為世界提供清晰的前行方向。
我想,如果祖父能有機會讀到“十五五”規劃,他一定會倍感榮幸。因為他會從中看到自己一直堅守的理念:只有懂得守護核心價值的人,才能毫無畏懼地邁步向前。(作者瑪爾塔·蒙托羅是知華講堂副主席兼總理事,唐亞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