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以來,美國高層對臺海問題的風向正在快速轉變。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在于,美國主流媒體開始密集地批評臺灣當局。
從《國家利益》到《時代》雜志,再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這一連串的負面報道,讓賴清德當局感到大事不妙。
![]()
據臺媒“中時新聞網”11月4日報道,自美國《時代》周刊用專欄文章稱賴清德為“魯莽的領導人”、指臺灣成為“最危險的引爆點”之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也開始報道臺當局的負面消息。
美國《國家利益》指出,臺當局潛艇制造計劃正因內部問題面臨嚴重威脅,陷入管理不善、資源不足與合約內斗,導致戰力堪憂。
細講起來,“海鯤號”潛艇合約商與海軍顧問因爭奪后續合約利益爆發了內斗,連賴清德辦公室層級的召集人都在關鍵階段辭職。
要知道,“海鯤號”潛艇制造計劃可是賴清德當局最雄心勃勃的所謂“防務自主計劃”,賴清德當局對此寄予厚望。
![]()
前不久,臺當局自主制造的潛艇被大陸用“破銅爛鐵、不堪一擊”幾個字評價后,賴清德當局依然在粉飾太平。
但此次美國媒體一報道,民進黨當局和大量島內民眾心理防線再度被擊穿,立馬破了防。就連臺“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顧立雄都承認,首艘潛艇的完成目標“過于樂觀”。直白來講,“海鯤號”潛艇項目已經徹底失控。
國際政治評論員方恩格總結了近期三個現象,現在美國“國防優先”組織批評賴清德、美國官員缺席紐約“挺臺”活動、美媒連續發文抨擊臺當局軍備計劃。
![]()
這種轉變不是偶然的,這反映出美國正在對臺當局的治理能力和“自我防御”能力失去信心,特別是在軍事項目上。
美國也在事實層面上表現出了對臺當局的“輕視”。要知道,就在11月3日,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承認,臺當局三項對美軍購案、總計3886.6億元新臺幣的采購計劃,出現嚴重延宕。
最新報告顯示,臺當局采購的AGM-154C導彈、F-16V戰機、MK-48重型魚雷這三項重要軍購全部延期。
![]()
面對島內的質疑,顧立雄的回應一如既往地含糊其辭。民眾黨官員黃國昌抨擊稱,臺當局編列超過2400億元購買新式戰機,結果錢都付了,一架飛機也沒有拿到。有人這樣在做生意的嗎?
島內官員清楚地知道,美國的軍售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行為。
如今美國對“武裝臺島”這么不上心,除了美國自身的武器產能不足之外,更多地體現出美國認為臺當局正在失去利用價值,甚至可能會給美國帶來麻煩。
![]()
臺當局在軍購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連討價還價的余地都沒有。而如今,美國更是想直接坑走臺當局的錢,延緩給臺當局交付武器產品。
特朗普政府大概率正在盤算,它該如何在中美博弈中,把臺島“賣個好價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