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中韓釜山機場的一場中美領導人會晤,雖僅一小時實質深度談判,卻如一塊巨石投入亞太地緣政治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這場看似非正式的會面,表面圍繞經貿、芬太尼、大豆、關稅等議題展開,實則暗藏對明年政治格局的戰略布局,而最讓臺灣政壇揪心的,莫過于懸而未決的臺海議題。就在中美博弈的棋局悄然落子之際,賴清德的突然情緒失控,為這場地緣暗戰增添了耐人尋味的注腳。
賴清德的“發飆”并非無由。《時代》雜志一篇將其描繪為“令人擔憂的魯莽領導人”的文章,直接成為導火索,他公開怒斥該報道“失實、誤導”,反應之激烈遠超尋常政治回應。這絕非簡單的情緒宣泄,而是深層恐慌的外露——西方媒體陣營的分裂信號,讓他敏銳嗅到了危機。一邊是《時代》雜志的尖銳批評,直指他可能將美國拖入臺海困局;另一邊,BBC、CNN、《紐約時報》等卻頻頻提醒特朗普“不要被中國逼到在臺灣問題上退讓”。這種看似矛盾的輿論風向,在賴清德眼中卻是致命的警示:美國對臺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劇,而他與民進黨當局,似乎正被排除在中美核心對話之外。
![]()
事實上,民進黨當局的“信息盲區”早已暴露。盡管他們常年耗費巨資運作對美關系,將美臺“溝通機制”吹得天花亂墜,但在中美高層真正的戰略對話中,卻始終處于邊緣。此次釜山會談前,中美代表已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進行了長達十個半小時的閉門“前哨戰”,中方代表李成剛寸土不讓,美方代表貝森特則急于達成共識,最終促成美國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征的10%芬太尼關稅,中方相應恢復部分大豆采購。這種實打實的籌碼交換,民進黨當局卻無從知曉細節,其所謂的“美臺緊密聯系”,在真正的地緣博弈面前不堪一擊。當賴清德意識到自己連“美國計劃如何應對臺灣問題”都無法掌握時,那種被邊緣化的徹骨恐懼,自然化作了對外媒的失控反擊。
回溯釜山會談的全過程,中美雙方的博弈節奏與戰略意圖清晰可辨。特朗普在會晤前繞道日本、韓國,拿下日本5500億美元訂單與韓國3500億合作項目,急切尋求亞太外交成果的心態顯而易見;而中方則始終沉穩應對,直到最后一刻才確認會晤,牢牢掌控了談判的主動權。會談中,稀土出口與AI芯片等敏感議題被刻意保留,預計將成為明年初特朗普國事訪問中國時的核心議題,這一安排更凸顯出此次釜山會談的“預熱”性質——中美都在為后續更深層次的博弈布局,而臺灣問題雖未被重點提及,卻始終是雙方心照不宣的重要考量。
![]()
對于臺海議題,中美在會談中大概率延續了“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支持臺獨”的慣例表態,但這種“最低限度共識”如今已無法安撫臺北當局。真正讓賴清德坐立不安的,是中美之間悄然擴大的“默契空間”。近期中方密集展開的對臺宣傳動作更具深意:官方媒體重申“統一之后要區別對待愛國者”,新華社署名文章則明確提出“對于非愛國者將依法懲戒”。這些并非空洞的外交辭令,而是統一戰略趨于成熟的信號,更暗示著關鍵時間點可能與特朗普訪華緊密關聯。釜山會談中臺海議題的“輕描淡寫”,反而讓賴清德看清了現實——在中美大局面前,臺灣的分量遠沒有民進黨當局想象中那么重。
民進黨當局多年來的“抱美大腿”策略,如今正顯現出致命缺陷。他們誤以為只要配合美國遏制大陸的戰略、保持對華強硬姿態,就能穩固自身地位,卻忽視了地緣政治的鐵律:在大國博弈中,次要角色隨時可能成為交易籌碼。賴清德心心念念的“以色列鐵穹”式防衛系統,不僅美國未松口,更未獲得以色列許可,純屬空中樓閣;耗費巨資的“潛艇自造案”更是淪為笑柄,“海鯤號”潛艇連基本下潛功能都存在問題,被島內輿論嘲諷為“燒錢自嗨”。這些所謂的“臺之盾”,在中美博弈的絕對實力差距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
賴清德的“魯莽”與“沖動”,正將臺灣推向更大的不確定性。他表面上高舉“對抗大陸”的旗幟,實則對自身在中美棋局中的定位一無所知。對特朗普而言,臺灣從來不是“信仰”,而是可用來交換利益的籌碼;而對大陸而言,臺灣是必須統一的核心利益,是不容妥協的堅定信念。兩者的立場差異,早已注定了臺灣在這場博弈中的被動處境。
如今,中美地緣博弈的輪廓愈發清晰,賴清德的恐慌不過是臺灣當局困境的縮影。當民進黨當局意識到自己可能成為被犧牲的“棄子”,當所謂的“外部支撐”逐漸顯現出不確定性,臺灣的未來之路已然明朗——唯有回歸一個中國原則,推動兩岸和平統一,才是臺灣唯一的正確選擇。賴清德的情緒失控無法改變地緣政治的大勢,而民進黨當局若繼續沉迷于“抱美抗陸”的幻夢,最終只會將臺灣帶入更深的危機。
讀者朋友們,對此,你有著怎樣獨特的觀點與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