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骨頭搬不動,兒女不在身邊,這張舊床放了大半年,多虧政府政策和志愿者幫忙!”家住郫筒街道書院社區的78歲獨居老人王大爺,望著被4人合力抬下6樓的百余斤木床,拉著志愿者的手連連道謝。
這場貼心服務,正是成都市郫都區大件垃圾免費收運活動的生動縮影。?
10月13日至31日,成都市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大件生活垃圾便民收運惠民活動,郫都區立即響應,迅速啟動全域大件垃圾免費收運服務,以“高位統籌、雙軌服務、閉環處置、志愿賦能”的全鏈條治理模式,破解市民“處置難”痛點。活動期間,全區完成線上預約603單,收運大件垃圾150余噸,用精準高效的民生服務,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寫下實踐樣本。?
高位統籌,全域聯動織密服務網?
“小程序預約3步搞定,下班后師傅還提前等候,20分鐘就清完了家里閑置的大件垃圾!”90后上班族張先生的體驗,印證了服務的便捷性。
作為成都市級部署的惠民舉措,郫都區將大件垃圾處置列為民生重點,由區綜合執法局牽頭,構建“部門協同、街道主戰、企業參與”工作格局,明確職責、流程與應急機制,筑牢工作根基。?
為實現政策知曉全覆蓋,郫都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街道(鎮)張貼海報、發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定向告知;社區依托網格群、宣傳欄精準推送,詳解預約流程與注意事項;同時,開展專項培訓,確保工作人員、志愿者、收運團隊熟練掌握服務標準。?
針對“搬運難、投放難”,郫都區創新“線上預約+線下投放”雙軌模式:80余名收運人員、16輛專用車輛與專業接單團隊,實現訂單接收、派單、跟進閉環管理;200余個臨時投放點滿足自主處置需求,而行動不便、無搬運能力的市民,通過“天府市民云”或“蓉城清運”小程序預約后,即可享受“家門口到運輸車”全程免費上門服務,老舊小區無電梯住戶也無需發愁。應急搬運隊伍的組建,更確保大件垃圾積壓等突發情況快速響應。
閉環處置,綠色循環激活新價值?
收運環節之外,郫都區著力構建“資源回收—精細拆解—再生利用”的閉環體系。所有收運的大件垃圾均統一運往2024年底投用的郫都區大件垃圾處置場集中處置,該場站年處理能力達2萬噸,配備專業拆解設備及分類存儲設施。
在處置現場,工作人員對舊家具進行精細化拆解,將木質框架、金屬彈簧、海綿填充物、布料外套等材料分類分揀,分別進行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實現“變廢為寶”。
“我們拆解的木材會粉碎后用于生物質發電,金屬材料回收再加工,海綿和布料經過處理后也能實現資源再生。”處置場負責人介紹,提升資源化利用率的同時,真正讓“廢物”煥發新價值。?
此次活動不僅解決了垃圾處置難題,更推動循環經濟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賦能,共治共享凝聚民生力?
“每天幫十多戶居民預約,跟著收運師傅跑樓棟,看到樓道變整潔,再累也值得!”犀浦街道梓潼社區黨員志愿者的話道出了志愿者們的心聲。此次活動中,各街道(鎮)、村(社區)組建積極成立志愿者隊伍,這些志愿者既是政策宣傳員,深入樓棟講解指導預約;又是一線搬運工,協助完成垃圾搬運,尤其為老年家庭、特殊群體提供貼心幫扶。?
為確保服務落地,郫都區綜合執法局建立質量監督機制,每日隨機回訪下單市民,傾聽訴求、優化流程。“整個過程就像寄快遞!”紅光街道居民陳阿姨的點贊,成為服務成效的生動注腳。?
此次活動是郫都區回應民生訴求、創新城市治理的生動實踐。下一步,該區將持續優化大件垃圾處置服務體系,完善長效機制,讓環保惠民舉措貫穿市民生活始終,為建設美麗宜居郫都注入持久動力。(閆新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