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11月1日,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落幕,泰州隊以4:3擊敗南通隊奪冠。
"蘇超"橫空出世,火爆"出圈",已經躍升為年度現象級體育賽事IP。
"蘇超"的最大價值,是打開了促消費的新思路。
![]()
擴大內需,消費居首。
關鍵是,如何促消費?
這是個大命題。
既要讓國民"有錢花"(消費能力),又要"敢花錢"(消費意愿),還要"想花錢"(消費供給),最好能"方便花"(消費環境)。
可見,促消費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形成"收入增長—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就業增加"的良性循環,才能讓消費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與"壓艙石"。
"蘇超"的創新之舉,主要在"想花錢"這一環節。
既然是新思路,那么,此前的舊思路是什么?
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國補/以舊換新"與"假日經濟"。
![]()
家電以舊換新
"國補"(國家財政補貼)與"以舊換新"的底層邏輯類似,都是通過財政直接補貼,降低特定商品(如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的購買成本,刺激居民的剛性或改善型需求。
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
其中,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份;4986.3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7761.8萬臺;5352.9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5662.9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650萬輛;家裝廚衛"煥新"5762.6萬單。
"假日經濟",則是利用五一、國慶黃金周等集中休假制度,創造集中的消費時間窗口,激發休閑、旅游、購物等消費欲望。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全國國內出游人數達到了8.88億人次,較去年增加了1.23億人次,出游總花費更是達到了8090.0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
![]()
國慶假期文旅消費TOP10目的地城市 圖片來源:美團旅行
這兩大措施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非常顯著,但也存在局限性。
"國補/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長期實施后,對新增需求的刺激效果會減弱。
"假日經濟"消費高度集中于短暫假期,易導致交通擁堵、體驗下降、價格飆升等問題。
最關鍵的是,都存在天花板。
前者受限于財政預算,不可持續,退出后效應易衰減。
后者受時間安排制約,缺乏常態性,易陷入"節后疲軟"。
要想進一步促消費,就需要新思路。
![]()
"蘇超"提供的新思路,新在什么地方?
"蘇超"是新事物,資金上不占用財政預算,時間上與節假日錯峰,創造了一個新場景,帶來了新增量。
與"國補/以舊換新"的 "政策讓利驅動"、"假日經濟"的 "時間窗口驅動" 相比,"蘇超"驅動的是"熱愛足球"的人。
球迷對足球的熱愛是一種交織著情感寄托、社群認同、精神共鳴與文化聯結的復雜情感共同體,這是一種更高層級、更內化的消費動機。
"蘇超"刺激的消費形態更多、更廣。
經濟學研究發現,出行就有極強的"乘數效應"。
通俗說,消費者花1元出行后,可能帶來2-3元的其他消費。
![]()
"蘇超"決賽現場觀眾人數達到了62329人
"蘇超"的一張球票,吸引市民走出家門,撬動了出行、旅游、餐飲、住宿等多個領域的消費。
圍繞"蘇超",足球培訓、裝備購買、場地租賃等消費也在持續增長。
"蘇超"的持續性更強。
國補有周期,節假日有盡頭,蘇超的比賽時間更長。
本屆"蘇超"從5月10日開幕至今,已走過近6個月的賽程。
"蘇超"創造一種常態化、可持續的消費節奏,持續為城市商業體(尤其是球場周邊)注入穩定客流,形成"周末經濟"新支柱。
總結來說,"蘇超"構建的是一個高頻次、高粘性、強歸屬感的消費場景。
說了這么多理論知識,我們來看看蘇超的實戰成績單。
9月27日常規賽最后一輪,南京隊坐鎮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對陣宿遷隊。
當晚,61106名球迷涌入體育場觀賽,這是南京隊主場三個月內第四次創造"蘇超"現場觀賽人數紀錄。
支付平臺監測數據顯示,9月27日,全市重點商圈和商業街區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單位實現交易金額8.2億元、環比前一周增長4.4%,商場超市類、住宿餐飲類監測樣本企業客流量環比分別增長11.7%、6.6%。
![]()
南京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第二現場"
當晚,南京設置近80個"第二現場"點位,其中——
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當日街區消費較日常周末增長約16%。
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同步舉辦高新視聽博覽會、對口幫扶展等特色展會及跟著漢字游玄武主題活動,全場客流超萬人。
金陵STYLE同步開展"第二現場"與供銷大集市集,精心設計客流動線,觀賽區與160余個展位、街區餐飲形成聯動,帶動客流達兩萬余人,較前一周增長25%。
9月27日當日的消費數據,是與前一周(沒有蘇超比賽)相比較而言的。
蘇超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此外,與傳統職業聯賽不同,蘇超巧妙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使賽事成為江蘇地方文化"活名片"。
從場館布置到吉祥物設計,再到"內卷"的城市文化展示,"蘇超"放大和強化了"十三太保"的文化辨識度和特色性,讓素來低調務實的江蘇城市集體亮相。
這種傳播模式不僅提升了賽事影響力,更使城市品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與認同。
數據顯示,截至常規賽階段13輪78場比賽,現場觀眾總人數超211.8萬,場均約2.71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17.34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電總臺等央級主要媒體持續關注報道,抖音、微信視頻號、新浪微博、快手等平臺話題播放量超667.7億次。
聚光燈下,"十三太保"個個都是主角。
"蘇超"早已超越一場球賽的范疇,正成為城市形象展示與資源鏈接的"超級接口"。
"蘇超"成為南京的營商環境、產業生態的"加分項",吸引著更多項目紛至沓來。
南京某開發園區的招商工作人員就跟正解局聊到,現在外出對接企業,和負責人剛落座,還沒聊業務細節時,只要一提"蘇超",氣氛很快就熱了。
順著這個輕松的話題,再自然過渡到南京的人才吸引力、產業配套活力,甚至具體的園區政策,反而比一上來就談合作更容易拉近距離,不少次都從"聊球賽"慢慢推進到了"談項目合作意向"。
"蘇超",成了招商中特別實用的"破冰神器"。
緊跟"蘇超"熱度,南京市投資促進局以賽事為契機,推出招商引資主題短視頻,以"投資南京就是投資未來"為視覺主線,并邀請在寧外企高管、國際投資人、創新企業代表共同觀賽,打造"體育+招商"新場景,引發廣泛關注。
![]()
8月17日晚,"蘇超"南京主場對陣鹽城的比賽在南京奧體中心上演,"投資南京就是投資未來"的橫幅下,藍色旗幟與應援服匯成一片熱烈海洋
正解局注意到,在9月23日舉辦的南京金洽會上,59個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南京,計劃投資總額891.87億元。其中,重點產業項目51個,計劃投資802.21億元;基金類項目8個,基金規模89.66億元。
"蘇超"為城市品牌宣傳創造的價值,廣泛而深遠。
![]()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蘇超"的創新,并非否定"國補/以舊換新"與"假日經濟"的價值,而是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更為重要的是,"蘇超"模式,具有長效性與可復制性。
江蘇已經明確,"蘇超"要辦下去,而且要越辦越好。
"蘇超"的火爆出圈,為其他省份提供了模板與范例,在全國引發"超"級聯賽熱潮。
截至2025年10月,全國已有16個省份推出類似蘇超的省級足球聯賽。
這些省級足球聯賽,也有不錯的表現。
8月23日開打的2025年伊利內蒙古足球超級聯賽,不僅在綠茵場嗨翻天,還順便帶動文旅和消費。
四輪比賽結束后復盤,自治區外觀眾占比從第一輪1.2%提升至第四輪8%,單輪人均消費從第一輪280元提升至第四輪820元,文旅消費環比增速超200%。
![]()
內蒙古足球超級聯賽現場
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級聯賽首輪6.6萬名觀眾創造的直接門票收入約50萬元,而同期全省聯動景區接待量突破約12萬人次,帶來的門票、餐飲、住宿綜合收入,是門票收入的40多倍。
湖南省足球聯賽揭幕戰,吸引40877名觀眾到場觀看。
賽事當天催生了4.4億元的經濟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消費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特別是過去二十年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已逐步從投資和外貿凈出口拉動,轉向科技進步和消費創新驅動。
今年9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支持地方舉辦大眾體育賽事,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精品賽事、職業聯賽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競賽表演品牌。
10月2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大力提振消費",并作出"加大直達消費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具體部署。
提振消費,仍將是未來國家經濟戰略的重點方向。
江蘇,為全國提振消費貢獻了一個長效性、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蘇大強,還是強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