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南海都流傳著一個魔咒,只要美軍想對華采取激進動作,就會頻頻發生事故,最近,兩架美軍機又墜毀在了南海,一時間種種猜測開始蔓延。
其中不乏一些“對抗論”,比如美軍遭到了解放軍的電子戰,軍機在電磁攻擊的影響下失控墜海,尤其先墜毀的是“海鷹”直升機,后墜毀的是F-18“超級大黃蜂”,頗有“遭遇敵情”的意味。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回應此事時,直接否決了這種可能,聲稱美軍機并沒有遭到人為的蓄意破壞,可能是出現了燃油問題。
那么,他到底是在掩蓋真相,還是確實如此呢?解放軍給出了答案。
![]()
解放軍方面回應南海事件
解放軍旗下的新媒體“中國軍號”,就美軍機接連墜海一事做出了回應,開篇就否決電磁攻擊的猜想,因為不可能做到。
當時,美軍正在南海周邊軍演,無論是“海鷹”直升機,還是“超級大黃蜂”,都是從尼米茲”號航母上起飛的,周圍處于整個航母編隊的監控之下。
所以,哪怕擁有足以讓飛機墜毀的電磁武器,也沒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情況下,對美軍發動攻擊,要是被發現了,肯定會爆發一場海上沖突。
最有可能引發墜機事故的原因,還真是特朗普提到的燃油問題,因為這次參與演習的“尼米茲”號航母,已經處在退役的邊緣了,甚至這次行動都會視為是它的“最后一舞”。
而“海鷹”直升機和“超級大黃蜂”的動力燃料,都是美軍通用的JP-8噴氣燃油,所以也能解釋得通。
![]()
至于到底是燃油存在問題,還是加油人員出現失誤,就是事故的關鍵了。
在解放軍看來,所謂的“南海魔咒”,實際上就是疲于奔命的美軍,已經無法保持高強度的訓練了。
比如2017年,美國海軍就在南海發生了三起嚴重事故,“菲茲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撞船,導致7死3傷;“斯特塞姆”號驅逐艦士兵失蹤、“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撞船,造成10死5傷。
而當時,正是美菲強推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引發中美軍艦緊張對峙之后,美軍加強了對南海的軍事活動。
隨后從2020年開始,美國再度加強了對南海的偵察,航母、核潛艇、電子偵察機頻頻出沒,結果在2021年和2022年,又是核潛艇撞山,又是F-35C墜海。
![]()
美國海軍疲于奔命
不難看出,這些事故基本都不是因為設備失靈,而是跟美軍士兵的狀態有關,要知道,美國跟南海隔著半個地球,過于頻繁的遠海部署,對美軍士兵的身心都是巨大的壓力。
這次也一樣,“尼米茲”號航母在發生事故前,已經在外行動了7個多月,在中東局勢最緊張的時刻被調去撐場子,時刻面臨戰爭風險,現在又被調到南海挑釁中國。
正如中方此前警告的一樣,美方頻繁派遣艦機到南海炫耀武力,是引發海上安全問題、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根源。
所以,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美軍內部出現紕露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所謂的“南海魔咒”,頻頻應驗的根本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