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黃宣
近日,第29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圓滿落幕。由武漢市黃陂區楚劇團與武漢市藝術學校聯合創排的原創少兒楚劇《戲鞠》從全國眾多優秀劇目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最高榮譽“小梅花優秀集體節目”,成為黃陂文化傳承與創新道路上的一座亮眼里程碑。
![]()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戲劇藝術中心承辦,中國劇協各團體會員單位協辦,是代表中國少兒戲曲最高水平的權威賽事。本屆賽事共吸引來自全國19個省、2個直轄市的百余位小演員攜34類劇種齊聚宜城,既有京劇、豫劇、黃梅戲等大眾熟知的劇目,更涵蓋孝義碗碗腔、祁劇等稀有劇種。
《戲鞠》一劇另辟蹊徑,以宋代“文彥博灌水取球”與“司馬光樹洞取球”的智慧典故為藍本,創造性運用傳統戲曲手法,融入超現實的趣味演繹。充滿巧思的創意構思,賦予了該劇獨特的靈動性與藝術感染力,成功拉近了古老智慧與現代觀眾的距離,成為其折桂“小梅花”的關鍵所在。
![]()
舞臺上的光芒萬丈,皆由臺下汗水澆灌而成。對于武漢市藝術學校2023級楚劇班(黃陂學員)而言,這份成績更顯不易。學習楚劇不足兩年的他們,必須在緊張的課業學習中,兼顧基礎訓練與劇目排練,唯有以勤補拙、以練促學。
為將人物的靈動演繹得淋漓盡致,小演員苦練前橋、絞柱、矮子步等技巧,一次次地蹲身、移動,哪怕練到雙腿酸麻也咬牙堅持。手中那個關鍵的“球”,更是反復練習的重點——拋接、翻滾、傳遞,每一個動作與技巧都經過了千百次磨合,才在舞臺上化作舉重若輕的童趣演繹。
老師們也全程傾注心血,一招一式規范姿態,一顰一笑點撥神韻,手把手傾囊相授。正是這份師生同心的堅守與教學相長的默契,將古老的唱腔與身段,化作了孩子們理解并熱愛的藝術表達,并最終在舞臺上完美綻放,贏得滿堂喝彩!
黃陂是楚劇發源地,也是楚劇之鄉,曾三次因楚劇被文旅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楚劇根基深厚。作為“湖北省重點院團”,黃陂區楚劇團始終秉持“植根鄉土、服務人民”理念,常年深耕“木蘭村戲”,扎實開展“送戲下鄉”與“文化惠民”等演出,既筑牢了群眾基礎,也為創作注入不竭動力。
此次獲獎,不僅標志著黃陂區在楚劇藝術創造性轉化與發展上取得國家級認可,更充分印證了劇團在培養戲曲后備人才、打造精品少兒劇目上的強大實力。
未來,劇團將以此獲獎為契機,繼續堅守藝術初心,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楚劇之花綻放在荊楚大地及全國舞臺,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添磚加瓦。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