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于10月28日公布,為“十五五”時期中國的發展擘畫了藍圖。
根據規劃,“十五五”時期推動經濟社會的主要目標是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新階段,同時,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增強、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與國家安全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這一系列部署不僅是未來五年的發展綱領,更是通往2035年遠景目標的關鍵一步。到2035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藍圖已經繪就,它將如何具體地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就業、收入、消費與投資選擇?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就此對話了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
![]()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受訪者供圖
穩增長的主要任務最后還是要落在增加福利方面
新京報貝殼財經:“十五五”規劃建議正式發布,看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李稻葵:看完全文,我主要有兩點突出的感受:一是穩增長。現階段還是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這是未來五年發展的一條潛在基本線,整體來看,當前穩增長的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
二是增福利。如何穩增長?關鍵在于增加福利。目前來看,投資和基建還會繼續進行,但對經濟發展的拉動空間有限。科技創新也不是單靠大規模投資就能夠實現,而且科技創新在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限,其主要意義更多體現在國家安全、自主可控和長期競爭力上。
所以穩增長的主要任務,最后還是要落在增加福利方面。我比較關注的,也是“十五五”規劃建議在民生領域的提法,關于居民增收、社保體系和收入分配機制這些方面。
因為只有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后顧之憂解決了,大家才有能力消費,也敢去消費。有消費,才有內需;有內需,我們的經濟發展才有基本的保障。如此一來,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都會比較穩定。
新京報貝殼財經:《建議》在提及“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時,提到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其中提及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你認為這個合理區間應在什么樣的范圍?
李稻葵:“十五五”規劃建議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已經在淡化經濟增長的量化指標。但是考慮到《建議》明確,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實現這一中期發展目標,“十五五”期間隱含的經濟增長速度,需要和“十四五”期間基本持平。也就是說,保持在4.5%以上,維持在5%左右,這也是目前學界的基本共識。
當然,關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具體區間,還有很多討論和算法。其中一個比較復雜的因素是,如果以美元為單位,1美元到底相當于多少人民幣的生活水平。
因此,要讓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未來發力的關鍵還在內部,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讓生產要素和商品服務自由、高效地流動,將中國14億多人口巨大的潛在內需,轉化為穩定、可持續的有效需求。
養老金制度改革可能會加快,更多向低收入群體傾斜
新京報貝殼財經:對老百姓的生活、投資,“十五五”規劃會產生哪些影響?
李稻葵: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建議》提到要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并且出現“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的表述。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所以可以預期,“十五五”規劃將通過就業、收入、社保、納稅等方面一系列舉措,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首先,高質量的充分就業是夯實收入的基礎。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促進就業置于經濟社會發展更突出的位置。而創造穩定且有發展前景的就業崗位,關鍵在于穩企業。
只有企業的經濟循環跑通,實現可持續盈利,企業才有意愿且能夠進一步擴大用工。其中,地方政府應盡快清理欠賬,切實減輕相關企業負擔,助力其恢復經營活力。
其次,應著力推動農村居民向中等收入群體邁進。《建議》提出構建“橄欖型”社會結構,所謂“橄欖型”社會:中間大,兩邊小,中間指的是中等收入人群。因此構建橄欖型社會,毫無疑問著力點在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當前,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4億人,而且主要集中在城鎮,多數農村居民仍未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因此,在穩住現有中等收入群體的同時,還需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外來務工人員新市民化,從而促進他們的收入朝著中等收入水平邁進。
此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對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建議》首次提出,要“落實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這就意味著,未來幾年養老金制度的改革可能會加快,資源更多向低收入群體傾斜。
例如,將農民基礎養老金逐步提高至每月1000元左右的水平。此舉不會花費太多錢,但卻可以極大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又反過來增加消費、稅收,提高企業活力,實現多贏效果。
再比如,目前我們的勞動稅負比較高,財產和資本的稅負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稅收調節的效果。《建議》提到稅收方面要健全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的政策,未來能更好發揮稅收“抽肥補瘦”的作用,也有助于我們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橄欖型分配格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穆祥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