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譚忠欣 賀衛玲 長沙報道
![]()
百年前,湘江之畔,一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如驚雷劃破長空
百年前,湘江之畔,一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如驚雷劃破長空;百年后,同一片土地上,長沙學子的誦讀聲如潮水般涌起——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朗誦,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一座“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發出的時代回響。
10月31日的晨讀時分,一句句“獨立寒秋”從遍布星城的多個校園同時響起,匯成一片聲浪的海洋。這浪濤將從橘子洲頭涌向愛晚亭畔,從湖南一師漫向鄉村古樹下的課堂,讓整座城市沉浸于經典的韻律之中。
這不僅是青春的致敬,是一場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更是一座城市以文化創新踐行“兩個融合”的生動實踐。
湘江之問,世紀回響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從來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一面永不褪色的青春之鏡。它映照的,不是遙遠的革命敘事,而是每一個時代青年都需直面的命題——生命的激情、理想的重量、責任的擔當。
在毛澤東同志創作《沁園春·長沙》一百周年之際,為賡續紅色血脈,激揚青春力量,由長沙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教育局、共青團長沙市委共同主辦,紅網長沙站承辦的主題網絡思政課活動正式啟動,一場深秋的青春旅程正在星城進行。
![]()
紅楓映古亭!愛晚亭秋日美景上線,市民紛紛打卡留念。
長沙以一場覆蓋全城的網絡思政課,將百年詞章從課本中“喚醒”,送進VR實景、短視頻平臺、校園操場與紅色地標。
這場以“百年風華正茂,星城少年長歌”為主題的活動,正是長沙打造三張“文化名片”的創新實踐:
擦亮歷史文化:將“橘子洲頭”“萬山紅遍”等詞中意象,通過VR/AR技術重現,讓歷史文化可感可觸;
激活革命文化:在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前開展實景教學,讓紅色基因在沉浸體驗中薪火相傳;
塑造現代文化:運用短視頻接力、網絡傳播等現代手段,讓革命詩詞煥發時代魅力。
![]()
長郡學子校內齊誦《沁園春?長沙》,燃動少年心!杜放 夏鈺媛 攝
思政教師走出教室,在橘子洲頭、愛晚亭、第一師范等紅色地標開展“主講+走講”實景教學;VR/AR技術重現“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詩意畫卷;“我眼中的《沁園春·長沙》”短視頻征集讓歷史與現實在鏡頭中對話;長沙學子同誦更讓整座城市成為傳承經典的生動課堂。
當科技賦能紅色教育,當經典邂逅青春表達,這堂特殊的思政課,不僅實現了“紅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深度融合,更完成了“歷史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創新轉化。
百年詞章,薪火不熄;星城少年,風華正茂。在這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中,長沙用創新實踐證明:紅色基因不僅要傳承,更要創新;歷史文化不僅要保護,更要活化;革命精神不僅要銘記,更要踐行。
詞中密碼,青春養分
百年之后,我們為何仍要引領青少年齊誦《沁園春·長沙》?這不僅是對一篇文學經典的致敬,更是一場深入靈魂的精神尋根。長沙市第一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舒斌指出:“這首詞中蘊藏著青春的密碼——它關乎生命的激情、理想的重量,更關乎責任的擔當。”在詞句鏗鏘之間,青年學子汲取的,是“獨立”之精神、“競自由”之志向、“主沉浮”之擔當。
![]()
![]()
湖南大學子弟小學開展《沁園春?長沙》早讀活動,同學們齊誦經典,盡顯少年青春朝氣。杜放 夏鈺媛 攝
“獨立”,是面對世界時清醒的自我確立。舒斌說,詞中那份“舍我其誰”的氣魄,正是青年確立自我、拒絕盲從的精神基石。湖南師大附中副校長陳胸懷則從毛澤東的革命生涯中解讀出“行動的樂觀”——真正的獨立,是在不確定中依然選擇堅持,是在寒冰覆蓋時依然看見梅花。它教會青年不依附、不猶疑,以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
“競自由”,是生命最昂揚的姿態。雅禮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張瓊芳翻開學生的周記本,讀著那些真摯的文字:“原來‘浪遏飛舟’不是修辭,是行動。”當青年在山水之間放聲誦讀,他們聽見的不僅是歷史的回音,更是自己內心的澎湃。這“競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突破自我、勇立潮頭的進取;不是獨善其身,而是與時代同頻、與家國共振的奮發。
“主沉浮”,是青年對時代的應答與擔當。芙蓉區教科中心思政教研員徐湘彪認為,“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提醒青年,要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做到知行合一。從青年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到今天學子在紅色地標前的思索與提問,“主沉浮”的薪火從未熄滅。它呼喚青年不只做時代的旁觀者,更要做歷史的創造者。
![]()
故居書聲起!清水塘小學學子齊聲誦讀《沁園春·長沙》。杜放 夏鈺媛 攝
這場誦讀,是思政教育“如鹽入水”的生動實踐。它讓紅色經典從文字化為力量,讓精神基因從歷史照進現實。當學子在湘江之畔、愛晚亭邊齊誦經典,他們不僅在傳承一種文化,更在塑造一種人格——獨立以立身,競自由以立志,主沉浮以立責。百年詞章,正以此方式,化為今日青年前行的不竭養分。
星城作答,時代新聲
百年前的叩問,今日長沙如何作答?這座以“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為精神底色的城市,正以生動的時代畫卷,回應那聲響徹歷史的“誰主沉浮”。
![]()
![]()
長沙奮力邁向先進制造新高地。
以“硬核”實力作答:制造脊梁,中流擊水。
從“工程機械之都”到“智能制造高地”,長沙不只是制造機器,更在鍛造一個國家的工業脊梁。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的巨臂擎天,是“到中流擊水”的實業擔當;鐵建重工的盾構機穿山越海,是“浪遏飛舟”的技術突圍。湘江奔騰的不只是江水,更是一條先進制造業的洪流,托舉著“大國重器”的星辰大海。
以“科創”浪潮作答:數字湘軍,鷹擊長空。
岳麓山下,馬欄山上,“文創+科創”雙翼齊飛。這里是“北斗”問天的策源地,是“天河”追光的運算核,是視頻文創的靈感場。北斗導航、天河計算機……一代代湖湘英才,以“鷹擊長空”之勢,在科技星空刻下“長沙坐標”。年輕的數字湘軍,以代碼為詩、以算法為舟,在“鷹擊長空”的賽道上,把湖湘智慧寫進元宇宙、寫向深空、寫入未來。這里不只有“百舸爭流”的激烈,更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態。
以“青春”之城作答:煙火人間,自由生長。
這是一座被年輕人“投票”選中的城市。長沙以最市井的溫度,詮釋著“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當代意涵。她不刻意宏大,卻讓每一種才華都有綻放的舞臺;她不標榜高大上,卻讓每一個夢想都找到棲息的土壤。在這里,青春不是被定義的標簽,而是自由生長的狀態。
從硬核制造到數字浪潮,從科創高地到青春磁場,長沙的答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座城的集體實踐——她以歷史的厚度、革命的熱度、現代的銳度,寫下一封給未來的回信:
“誰主沉浮?”——“我輩正在作答。”
活動終會落幕,但精神的共振仍在延續。它不只是一堂課,更是一座城寫給年輕一代的“邀請函”——邀請你以獨立之精神,競自由之志向,主沉浮之擔當,共同寫好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長沙答卷”與“中國答卷”。
百年詞章未老,青春之舟再發。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每一位青年都是歷史的書寫者,每一座城市都是時代的答卷人。
湘江依舊奔流,而這一代少年的答案,正在詞聲回蕩處——破浪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