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就這么點兒人?中方就派了三百人來對付我們?”
馬吉德旅的指揮官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轉頭對旁邊的副手說道。
2024年12月,俾路支地區風沙狂舞。
八架銀灰色的運-20運輸機穿透巴基斯坦上空的云層,穩穩降落在卡拉奇機場的跑道上。
一支全副武裝的中方精銳部隊迅速下機,登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車輛,向瓜達爾港區域疾馳而去。
俾路支反政府武裝完全沒想到,就在他們公開宣稱“將繼續打擊中方在巴項目”的第二天,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便授權展開了針對他們的“全面清剿行動”。
更讓他們詫異的是,這支僅有三百人的中方隊伍,攜帶的裝備箱數量竟然比士兵還多。
馬吉德旅首領站在山頂哨所前,眺望著遠方沙漠中升起的塵土,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支被他們輕視的部隊,實際上是一個重裝合成營,他們帶來的是人類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作戰模式……
![]()
當第一架運-20降落時,潛伏在瓜達爾港附近的俾路支武裝分子已經收到了情報:八架沒有任何識別標志的大型軍用運輸機抵達。
十余名武裝人員排成一列,架起望遠鏡,仔細監視著這支特種部隊的一舉一動。
運輸機緩緩打開后艙門,一隊全副武裝的戰士依次走出。
這些來自東方的戰士幾乎人手一個黑色裝備箱,他們迅速分成小組,行動有序地完成裝載。
機場一側,早已待命的重型戰術車輛引擎轟鳴,隨時準備啟程。
一名放下望遠鏡的狙擊手轉向身旁的戰友,傲慢地說道:“這幫中國佬來了也是白搭,才三百號人,怎么可能對付得了我們三萬游擊戰士?”
俾路支武裝曾襲擊過瓜達爾港的中方平民,但從未與中方軍隊正面交過鋒。
這一次他們完全低估了這支戰斗素養和裝備水平都遠超他們想象的精銳部隊,即將用一場科技戰爭讓他們領略現代戰爭的殘酷。
車隊消失在地平線盡頭后,馬吉德旅領導拆開了剛收到的密函。
紙上是一段用阿拉伯文寫就的信息,催促他立即聯絡印度方面的資助者。
馬吉德旅已通過其他渠道獲悉,此次中方部隊帶來了大量無人機和機器人犬。
當地的戰斗專家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些不過是些華而不實的擺設,他們在這片山地沙漠地帶的游擊戰技巧從未失過手。
夜幕降臨,第一架無人機悄然升空。
這不是常規的偵察設備,而是專為復雜地形環境打造的“蜂群”作戰系統。
每臺無人機都配備了熱成像技術、透墻雷達以及可在惡劣天候下精準打擊的制導武器系統。
![]()
一機器犬在無人機引導下,沿著山脊線靜默前行。
它們腿部安裝的多傳感器能探測周圍數公里內的微小動靜,無論是腳印、洞穴還是臨時營地,都難逃這些鋼鐵獵人的偵測。
“群狼”戰術全面展開,中方特戰隊摒棄了傳統的人海戰術,轉而采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遠程清剿。
馬吉德旅的第一個據點在深夜遭到了突襲。
他們甚至來不及發出警報,便被精確制導的導彈直接命中。
緊接著十余只機器犬沖入營地,追捕幸存的武裝人員。
整個行動過程中,沒有一名人類戰士出現在前線。
殘余的武裝分子驚慌失措地喊道:“快撤!全體撤退!”
然而他們引以為傲的游擊戰術在此次行動中卻毫無用武之地。
因為追擊他們的不是人類,而是永不疲倦、無懼生死的機器。
一個又一個隱蔽點被相繼發現,戰略目標在短短數小時內便損失了大半。
這個夜晚,整個俾路支地區的武裝分子首次嘗到了現代科技戰爭的滋味。
他們引以為豪的山地游擊戰術,在這些能夠自主判斷、協同作戰的機器面前,顯得如同持棍對抗裝甲車一般無力。
天亮前馬吉德旅失去了三處重要基地,七名高級指揮官被擊斃,而這僅僅是行動的開始階段。
遭受重創后,馬吉德旅殘余的武裝決定分散突圍。
然而他們不知道,中方特戰隊早已借助衛星數據,繪制了精確到米的立體地形圖。
所有可能的逃生路線都被計算在內,一個數字化的封鎖網正在悄然形成。
老練的游擊隊員們趁著夜色轉移,打算分散后尋找機會反擊。
但這一次,他們慣用的反追蹤技巧全部失效。
機械犬在峽谷間穿梭,熱感系統輕松鎖定每個逃竄的目標。
狙擊手不必親自埋伏在陣地上,而是通過遠程操控的自動射擊系統,就能輕松完成精準點射。
撤退途中,馬吉德旅二號頭目拉希德意識到了情況的不妙。
![]()
他們引以為傲的隱蔽點接連被破,那些機器似乎能看透一切,對據點的最薄弱環節進行精準打擊。
更令人恐懼的是,連他們秘密轉移物資的地下通道都被發現了。
就在此時,一架低空飛行的無人機投下了一個神秘的黑盒。
拉希德剛想上前查看,黑盒突然展開,變形為一臺四足機器人。
它的光學系統閃爍著紅光,迅猛地朝拉希德撲來。
拉希德抬槍射擊,但子彈擊中裝甲后只發出清脆的金屬碰撞聲,毫無效果。
“這到底是什么鬼東西!”
拉希德邊后退邊對身邊的同伴大喊,臉上寫滿了驚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