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網(wǎng)信辦對美光的產品啟動了網(wǎng)絡安全審查,這是基于國內法律法規(guī)來評估供應鏈風險。
美光作為美國芯片大廠,在中國市場份額不小,占了它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主要賣存儲芯片給數(shù)據(jù)中心和服務器用。
審查過程持續(xù)了幾個月,專家組查了代碼漏洞、供應鏈環(huán)節(jié),最后在5月21日出結果,說美光產品有安全隱患,會影響國家安全,所以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得停用它的貨。
![]()
美國國務院馬上在5月22日發(fā)聲明,說中國這決定沒事實依據(jù),還會扭曲芯片市場。美光股價當天就跌了8%,市值沒了60多億美元,華爾街分析師估算短期訂單少三成。
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主席加拉格爾跳出來說政府得立刻反制,聯(lián)名寫信催商務部查中方。芯片協(xié)會的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供應鏈風險漲了15%。
美光早在2018年就因知識產權問題被中國反壟斷調查過,鬧得挺大,這次焦點全轉到安全上,公告里證據(jù)鏈一條條列著,清清楚楚。
![]()
國務院發(fā)言人馬修·米勒就職于2023年4月24日,以前在司法部和咨詢公司干過,擅長媒體協(xié)調。他在會上批中國不透明,結果被美聯(lián)社記者馬修·李問了個措手不及。
他先問華為事件看法,米勒說立場已知,不評論。然后李直擊要害,說美國能禁中國企業(yè),為什么中國不能禁美國貨。
米勒回說美國是出于國家安全,李反問中國也有安全顧慮啊。米勒提中國承諾開放,李立刻說美國也承諾過。整個過程米勒的回應被媒體評作回避邏輯問題,暴露了雙標。
![]()
這事件在中美科技戰(zhàn)大背景下看,就跟拔河似的,你拉我拽,誰都不想輸。2018年美國禁中興,2019年拉黑華為,加實體清單,出口許可層層卡,全球企業(yè)都得繞道走。
中國那時忍著,推動國產替代。等到2023年,美光被禁,就被說成經濟脅迫。美國總覺得自己規(guī)則是普世的,禁華為時拉G7盟友圍堵,中國一出手就成孤立主義了。
這雙標讓不少人看不慣,國際媒體議論紛紛,說科技不是零和游戲,得互利才行。
![]()
后續(xù),美光試著修復業(yè)務,高管去北京遞整改計劃,但關鍵訂單沒了。2023年6月,美國商務部跟中方接觸,進展慢,拖到2024年高層通話,科技議題上桌,但芯片管制分歧大。
2025年5月,美國又警告用某些中國芯片違規(guī),企業(yè)界開研討會討論。終于在2025年10月17日,美光宣布停供中國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器芯片,轉去紐約建廠,押注AI增長。
當天股價跌3.84%,年報直言中國市場是重大挑戰(zhàn),收入貢獻掉到10%以下。
![]()
競爭對手撿了便宜,三星、海力士訂單增加,中國本土企業(yè)如長江存儲和長鑫存儲份額漲,生產線忙活起來。全球芯片鏈條調整,臺灣代工廠改計劃,日本電子展上美光攤位冷清。
兩年多下來,從審查到退出,涉及多方博弈。國內企業(yè)換供應商,調庫存,推動技術自主。國際上,歐洲汽車商備貨,日本企業(yè)改采購單。數(shù)千家企業(yè)重整鏈條,成本上升了。
![]()
這不光是芯片的事,還關乎國家安全和經濟主權。誰都不想命脈捏在別人手里,美國禁華為是為了護自己,中國禁美光也是自保。
這事件讓大家明白,互利大于弊。對話需對等,規(guī)則共守。科技進步靠合作,不是圍堵。未來或緩和,但碰撞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