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技劇《先聲》演出現場 本報記者 盧 旭 攝
話劇《正紅旗下》里,老舍的父親為了守住北京城犧牲在八國聯軍的刀槍之下;音樂劇《覺醒年代》中,李大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錚錚誓言響徹劇場;音樂劇《尋找李二狗》中,當代青年常衛國帶著一本殘缺的回憶錄穿越到1950年的朝鮮戰場,與當時年僅17歲的爺爺并肩作戰;雜技劇《先聲》中,演員們騰空、跳躍、翻飛,展現東北抗聯戰士英勇殺敵的場景……在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文藝工作者用一部部舞臺藝術作品,與觀眾一起回溯波瀾壯闊的戰斗征程,感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由北京廣播電視臺與開心麻花聯合出品的音樂劇《覺醒年代》采用通唱式的藝術方式,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和多線敘事,30首原創音樂涵蓋說唱、電子、交響等風格,生動展現了革命先驅沖破黑暗、尋找光明的堅定意志。演出過程中,多個精彩段落引發觀眾共鳴——當陳獨秀、李大釗站在舞臺中央舉起手臂莊嚴宣誓,當《國際歌》在全場響起……“音樂劇《覺醒年代》讓我對中國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革命者為實現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付出了巨大犧牲,讓我深刻認識到銘記歷史的重要性,從中汲取守護正義、開創未來的力量。”西南民族大學學生邊鄭赫激動地說。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正紅旗下》,以第一視角展現了老舍出生前后、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時的百態萬象。劇中老北京的生活狀態和對亂世中家國情、民族情的表達,彰顯出作者的悲憫情懷和自我省察,讓觀眾得以穿越時空、窺探歷史的面容,感受時代變遷下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
在表現形式上,《正紅旗下》打破了傳統的線性敘事結構,以多視點、多層面、不同光影下的人生組合出豐富的劇情,讓老舍作為劇中人、回憶者、講述者、觀察者、反思者融入其中。戲曲程式化的穿插和音效的化用,更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凸顯了戲劇性,讓觀眾不僅感受到老舍一貫的大愛與悲憫,更體會到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深沉厚重的人文關懷。
“我飾演的老舍,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敘事的推進者。”濮存昕說,從“敘述者老舍”的視角切入,更能讓觀眾走進老舍的內心世界,體會動蕩時代個人命運與社會大潮的交織。
“我帶兩名學生一起看了話劇《正紅旗下》,深受觸動。感謝文藝工作者化身革命精神的追光者,深入歷史深處,從先輩的奮斗故事中采集精神火種,以傳統舞臺為紙、當代藝術為筆,精心勾勒時代畫卷。”四川外國語大學教師曾立說。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推出的音樂劇《尋找李二狗》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十九軍一一六師的真實戰史為背景,以“和平萬歲”勛章為情感線索,以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當代審美表達的舞臺空間,借助“穿越”敘事架起歷史與當下對話的橋梁。一位來自四川宜賓的觀眾說:“歷史場景讓人身臨其境。站在那里,自己仿佛也身處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沈陽雜技演藝集團的雜技劇《先聲》,藝術再現了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高擎抗日大旗,團結帶領東北人民發出誓死抗戰“先聲”的壯闊史詩。舞臺上,演員們以身體為“筆”,用飛杠象征浴血沖鋒,用爬桿演繹不屈抗爭,用網吊訴說家園破碎與信仰升騰。
回望每一段烽火歲月,無數先輩用熱血與犧牲鑄就勝利豐碑,而舞臺藝術以獨特魅力將歷史鮮活呈現。“歷史需要被記住,一部優秀的舞臺藝術作品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和對先烈的崇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說,“我們不希望通過戲劇說教,更期待觀眾走進劇場看完戲,哭過、笑過之后有所感悟。”
2025年10月28日《中國文化報》
第1版刊發特別報道
《“期待觀眾看完戲,哭過、笑過之后有所感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