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月27日,2025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報告發布活動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作為2025中國廣播電視精品創作大會的重要前奏,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院長、廣播影視信息網絡中心主任馮景鋒發布了《廣播電視大屏收視報告(2025)》專業研究報告,為即將開幕的行業盛會提供了權威數 據支撐,錨定了大會聚焦行業前沿議題、推動創作交流與產業合作的總基調。
![]()
馮景鋒表示,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今年以來視聽內容供給與傳播效果實現雙增長,精品創作邁出堅實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衛視頻道節目收視總規模7824億人次,同比上漲9.9%,累計收視總時長1534億小時,政策“組合拳”成效顯著。
《廣播電視大屏收視報告(2025)》
廣播電視規劃院
今年以來,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握時代脈搏、扎根火熱生活,創作播出了一大批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精品力作。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深入實施精品創作工程,通過出臺“廣電21條”、深化“雙治理”、推動超高清建設、集中整治虛假宣傳醫藥廣告等政策“組合拳”,提升內容質量,優化收視體驗,多措并舉強化內容建設,使更多精品、更廣傳播、更優環境取得新成效。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今年以來,視聽內容供給與傳播效果實現雙增長,精品創作邁出堅實步伐。
CVB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衛視頻道節目收視總規模7824億人次,同比上漲9.9%,累計收視總時長1534億小時,政策“組合拳”成效顯著。其中,電視劇收視規模最大,累計收視1936億人次、519億小時;其次是新聞資訊節目,累計收視1672億人次、318億小時;少兒節目收視規模位列第三,累計收視739億人次、69億小時;文藝節目收視規模位列第四,累計收視638億人次、196億小時;紀錄片收視規模位列第五,累計收視635億人次、95億小時。從漲幅來看,新聞資訊增速最快,累計收視人次同比上漲15.5%,體現了廣播電視新聞立臺的政治擔當;生活服務類節目增速位列第二,累計收視人次同比上漲14.9%,體現著大屏在“生活助手”方面的巨大作用;影視劇增速位列第三,累計收視人次同比上漲14.3%,印證觀眾對精品視聽內容收視需求持續旺盛。再看紀錄片和文藝節目,累計收視人次同比上漲均在9%左右,同樣保持著良好增勢。此外,今年還涌現出多部優秀作品,在網絡端收獲超高話題熱度,多次登上熱搜、熱榜。收視規模、收視時長和網絡熱度持續保持高位,充分體現了廣電視聽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聚焦抗戰主題,宣傳聲勢浩大,精品迭出,特別是紀念大會直播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9月3日,紀念大會直播轉播規模、收視人數、收視時長均創歷史新高,全國電視大屏直播收視1.6億戶次,實時收視4.3億人次,平均每個收視終端觀看65分鐘,網絡視聽平臺直播收視逾19.2億人次。當晚播出的文藝晚會《正義必勝》直播收視1.18億戶次,實時收視3億人次,平均每個收視終端觀看53分鐘,網絡視聽平臺直播收視逾7.92億人次,反響熱烈。聚焦紀念抗戰勝利,廣電總局精心組織創作推出了一大批電視劇、紀錄片、微短劇,并在今年7月以來集中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截至9月底,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四部重點電視劇《我們的河山》《浴血榮光》《陣地》《歸隊》在全國17個衛視頻道播出累計收視47億人次,收獲觀眾熱議和廣泛好評。總局還組織了多部經典抗戰劇重播,其中《叛逆者》《亮劍》《闖關東》重播效果最好,累計收視規模分別達到了7.8億、4.6億、4.2億人次。七部重點紀錄片《東北抗聯》《正義之戰》《心安何處》《勝利》《盧溝橋:我們的紀念》《山河銘記》《家書——四萬萬人的抗戰記憶》先后登上27個衛視頻道,累計收視6.4億人次,并在多個頻道播出時位列當地同時段節目收視率首位,很多作品在網絡上形成熱點話題,《盧溝橋:我們的紀念》網絡話題閱讀量達到10.6億。四部微短劇《坐標》《晴空之下》《燎原之重回1938》《自古英雄出少年》播出以來在抖音平臺話題播放量累計達到3949萬。
節假日再現收視熱潮,“情感錨點”效應持續放大。總臺央視春晚在47個衛視頻道播出,綜合收視份額74.258%,創下近四年以來最高,全國累計收視時長達2.9億小時,在這組數據背后,體現的是廣大觀眾“同看一臺春晚”的文化基因。春節期間,全國衛視頻道共推出130余臺春晚,其中遼寧衛視、北京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天津衛視春晚包攬地方衛視收視率前五。元旦前后,全國衛視頻道共播出24臺跨年晚會,其中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推出的跨年特別節目,全國收視率位列地方衛視前五。今年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多檔中秋特別節目全國累計收視3.4億人次,其中央視中秋晚會直播收視率同比上漲9.8%;省級衛視推出的中秋晚會精彩紛呈,湖南衛視、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山東衛視、浙江衛視包攬晚會直播收視率前五,河南衛視《2025中秋奇妙游》全國收視率達到近四年以來最高,微博話題閱讀量達13億,討論量超1400萬。
多項重大活動收視規模龐大,凸顯電視大屏在重大活動、重要時刻的主陣地作用。8月21日,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布達拉宮廣場隆重舉行,大會及相關節目全國累計收視2.5億人次。9月2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在新疆人民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及相關節目全國累計收視2.3億人次。西藏衛視、新疆衛視在活動直播期間,頻道收視上漲幅度均超過100%。
從廣電視聽精品創作的類型上看,電視劇收視規模1936億人次,同比上漲8.2%。在各類型節目中,電視劇的播出時長和收視時長供需平衡,凸顯了內容生態處于良性循環態勢。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來現實題材劇漲勢突出,多部劇刷新CVB 2018年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收視記錄,春節檔在央視一套首播的《六姊妹》,全劇每集平均收視率4.349%,位列CVB電視劇收視率第一,同時也是首個單集收視率破5%的電視劇作品,共有5集達到5%以上,收視曲線保持一路上揚。電視劇《絕密較量》《北上》《駐站》《青山是故鄉》每集平均收視率均在3%以上,分別位列今年前三季度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率第二至第五。其中《絕密較量》收視率走勢一路上揚,劇集后半程收視率較前半程上漲了14.6%,最后一集收視率較第一集漲幅達到29.2%。都市職場劇收視熱度高,央視八套播出的《蠻好的人生》全劇每集平均收視率2.3%,首播收視8.2億人次,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加入跟播后,在上海和北京的本地收視份額均超10%,截至目前,該劇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了6.3億、討論量超100萬;另外,湖南衛視《仁心俱樂部》、東方衛視《許我耀眼》包攬地方衛視都市劇全國收視率前二,本地收視率分別為1.262%、3.310%,其中《許我耀眼》微博主話題閱讀量已到達24億,關注度高。古裝劇在寒暑假、春節檔收視拉動效應明顯,《國色芳華》在湖南衛視春節檔播出,位列今年以來省級衛視古裝劇收視率第一,首播收視1億人次。央視八套《藏海傳》今年6月收官,首播收視6.4億人次,位列今年以來古裝劇收視規模第一。《九重紫》在1月寒假登上浙江衛視,收視率較前檔劇上漲16.6%,首播收視1.1億人次;《雁回時》在8月暑期登上東方衛視,頻道收視率較前期上漲39.3%,首播收視7654萬人次,在熱門檔期帶來了明顯的收視增長;懸疑劇收視走勢上揚,如江蘇衛視《錯位》首播時,最后一集較首集收視率漲幅達到46.1%。
文藝節目收視規模638億人次,同比上漲9.0%。今年以來,文藝節目亮點紛呈,集中體現文化類綜藝收視規模領跑,新播綜藝收視亮眼,“綜N代”熱度持續。首先,文化類節目收視規模大,央視播出的《三餐四季 第二季》《美美與共·和美之歌》《中國中醫藥大會 第二季》包攬今年以來央視首播文藝節目收視率前三,三檔節目首播收視均超過3億人次。省級衛視新播綜藝主題豐富,收視吸引力強,音樂綜藝方面,湖南衛視《歌手2025》延續前季高熱度,首播節目累計收視超1億人次,節目同名微博話題閱讀量超80億,抖音話題播放量超113億;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第六季)》首播期間,收視超3800萬人次,抖音話題播放量2.4億,播出以來登上微博熱搜榜427次。旅行類綜藝熱度持續攀升,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同心季》、浙江衛視《向山海出發 第三季》、江蘇衛視《溫暖的客棧·元氣篇》播出時,本地收視率均位當地同時段地方衛視節目第一。談話類綜藝也有出色收視表現,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第九季)》最后一期全國收視率較首期大幅上漲56.3%,關注度持續提升。綜N代節目熱度持續,浙江衛視《奔跑吧·茶馬古道篇》、湖南衛視《中餐廳·非洲創業季》播出時,本地最高收視率均超2%,位列同時段全國所有上星節目收視率首位,收視競爭力強,其中《中餐廳·非洲創業季》首播期間全國收視超4200萬人次,位列湖南衛視季播綜藝收視規模第三。
紀錄片收視規模635億人次,同比上漲9.2%。今年前三季度,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社會現實、美食類、人物類紀錄片收視規模位列前五。首先,自然地理類紀錄片收視規模211.1億人次,其中聚焦生態保護的紀錄片欄目《秘境之眼》累計收視高達63.5億人次,透過珍惜動物的寶貴影像傳遞生態保護理念;紀錄片《秘境深處》以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為核心,今年前三季度累計收視7480萬人次;此外,《漓江》《中華白海豚》《東灘,鳥類的家園》《連接世界的中國濕地》《大河之洲 第二季》等作品,在自然地理類紀錄片中收視排名靠前。歷史人文紀錄片收視規模199.2億人次,央視播出的《文脈春秋》《人文名鎮》首播收視率分別為2.440%、2.203%,包攬同類型紀錄片收視率前二,其中《文脈春秋》聚焦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傳承故事,首播收視8.6億人次;《文運中國》以外籍友人游歷中國的第一視角展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在32個省級衛視聯合播出后,累計收視1.1億人次。社會現實類紀錄片收視規模71.1億人次,央視的《大國基石 第二季》《綠水青山中國答卷》首播收視率分別為2.371%、2.294%,包攬同類型紀錄片收視率前二;北京衛視推出的《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問計向新》聚焦城市發展問題,通過紀實手法記錄政府部門深入基層解決民生問題的過程,本地收視率3.195%,位列同時段地方衛視節目首位。美食類紀錄片收視規模53.6億人次,春節檔在央視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 第四季》首播收視率3.502%,位列美食類紀錄片收視率第一,收視規模超2.3億人次,該片在抖音平臺的短視頻傳播廣泛,話題播放量達63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7億,大小屏聯動持續放大節目的收視影響力;《鄉野有真味》《巷里巷味》《黃河味道》《小酸村》持續為觀眾挖掘中華美味,收視率位列美食類紀錄片第二至第五。人物紀錄片收視規模32.1億人次,位列第五,北京衛視《中國夢365個故事》、湖南衛視《春山可望·巾幗篇》、東方衛視《我的時代和我 第三季》包攬人物類紀錄片前三,其中《我的時代和我 第三季》累計收視人次超3900萬,在省級衛視人物類紀錄片中保持領先。
微短劇上大屏累計收視規模21.6億人次,作品供給與收視規模同步增長,收視潛力可觀。今年以來,多部微短劇在大屏播出,與小屏端形成互動效應,同樣收獲優異表現。CVB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有31個衛視頻道播出微短劇,累計播出量94部,其中9個衛視頻道專門為微短劇開辟了固定播出時段,7個衛視頻道開設了常態化播出的微短劇劇場。從收視規模來看,共有超40部微短劇在大屏播出后收視人次突破千萬,總收視規模達到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從節目來看,現實題材微短劇在大屏播出后收獲廣泛歡迎,在收視人次破千萬的微短劇作品中,70%為現實題材,包括講述年輕人返鄉故事的《和你的桃花源》、聚焦漢藏融合與生命治愈的《山有九色念有卿》、講述紹興柯橋“黃酒世家”的《春風不改舊時波》等微短劇作品累計收視2.1億人次。這些作品“以劇帶景”,將取景地的田園風光、民族風情與古鎮韻味生動呈現,點燃了觀眾到實地探訪的濃厚興趣,實現了從“線上流量”到“線下客流量”的高效轉化,展現出精品創作在賦能文旅、賦能當地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家庭情感類微短劇收視吸引力強,《歡喜一家人·愛在一起》采用單元劇形式,述說煙火氣十足的家常課題,在湖南衛視播出時,首播收視超4100萬人次,抖音話題播放量超1100萬;東方衛視《午后玫瑰》以中年女性重返職場為主線,收視率位列省級衛視微短劇榜首,目前該片在抖音的播放量已達到兩億。懸疑微短劇收視火熱,《獅城山海》描繪了南洋地區海外華人的勵志精神傳承,在央視八套播出時,每集平均收視率1.245%,累計收視4.6億人次,創造了微短劇上大屏以來的最高紀錄,目前該片在抖音的播放量達到10.6億,微博話題閱讀量1.3億,討論量、互動量均超1000萬。
“重溫經典”頻道播出多部經典國劇、紀錄片、動畫片,收獲觀眾歡迎。“重溫經典”頻道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由中國廣電集團主辦的公益性頻道,免費向觀眾提供經典作品,于2024年2月1日正式開播。CVB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重溫經典”頻道在有線電視端,播出各類節目的收視總規模達到140.2億人次、32.2億小時。今年前三季度播出的節目中,經典劇《上海一家人》《甄嬛傳》《闖關東》《三國演義》《水滸傳》每集平均收視率位列“重溫經典”頻道內電視劇前五,《甄嬛傳》《闖關東》《幸福像花兒一樣》單集最高收視率位列前三,分別達到1.274%、1.085%、1.052%。紀錄片《美美鄉村》《蘇東坡》《百年巨匠》《太湖之戀》《代號221》每集平均收視率位列頻道內紀錄片前五,《代號221》《西湖》《中國通史》單集最高收視率位列前三。動畫片《人參娃娃》《鹿鈴》《金色的海螺》《南郭先生》《哪吒鬧海》每集平均收視率位列頻道內動畫片前五,《中華勤學故事》《小虎還鄉》《熊貓和小鼴鼠》單集最高收視率位列前三。
各位領導、朋友們,中國視聽大數據CVB,是由中宣部指導、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部署建設,國家統計局唯一批準的、以大數據方式進行統計調查的傳播效果評價系統和領先科技平臺。目前,節目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已實現全國超過5億用戶收視數據的匯聚,具備超規模的海量數據源,實現處理精準到戶,改變以往抽樣調查的統計方式,實現多維度、全方位深度收視數據挖掘。當前,全國廣電系統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深入推動廣電媒體系統性變革,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的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我們將聚焦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這一重大部署,在廣電總局堅強領導下,全力推動全媒體評價體系建設,全力支撐和賦能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共同釋放數據潛能,以真實、準確的傳播數據,和系統深入的數據分析,賦能精品內容創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