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華盛頓總部的活動上,新加坡總統尚達曼的一番講話引發熱議。
他直言,中國如果真的想讓世界和平,就不能追求“完全自給自足”,必須接受與歐美的“相互依賴”。
![]()
更敏感的是,他還把中國的科技發展與臺海局勢聯系在一起,暗示一旦爆發沖突,就是中美直接碰撞。
這話一出,輿論瞬間炸開,有人罵他是“美國的代言人”,也有人認為他只是小國在復雜局勢下的現實表態。
不過,要真正理解這番言論,不能只看表面,諷刺的是,新加坡自己最重視的核心戰略,恰恰就是“自給自足”,這是怎么回事?
![]()
“自給自足”的雙重標準
說來有趣,“自給自足”這個追求,對新加坡自己而言,非但不是威脅,反而是立國之本,是寫進國家基因里的“高瞻遠矚”,新加坡最大的焦慮是什么?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過去的新加坡幾乎所有淡水都依賴馬來西亞進口,命脈被人握在手里。
為了擺脫這種依賴,他們啟動了“四大水喉”計劃:收集雨水、海水淡化、從污水中提純“新生水”、再加上跨國水源,如今已經能自供六成以上,目標是在2045年前徹底獨立。
不僅是水,糧食問題也讓新加坡焦慮,九成以上的糧食依靠進口,讓政府始終有危機意識,于是,他們投入巨資發展都市農業、垂直種植,還與中國冷鏈企業合作,保證糧食運輸安全。
![]()
換句話說,新加坡在各方面都在努力“自力更生”,可有趣的是,當新加坡這樣做時,外界稱贊它“前瞻、聰明”。
但當中國強化自主體系時,卻被說成是在“挑戰國際秩序”,我國推動“自主可控”,并不是要與世界脫鉤,而是被逼的。
我們經歷了太多卡脖子的案例,美國的“實體清單”一出,華為、中興、長江存儲等企業隨時可能被斷供,荷蘭ASML一句禁令,就能掐住整個芯片產業的脖子。
![]()
面對這種現實,中國沒有退路,而是加快布局,如今我國在多方面上都實現了百分百國產,甚至別的國家現在還要看我們的臉色。
最典型的就是稀土,眾所周知,稀土在軍工、化工、新能源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10月9日,我國商務部直接對稀土及稀土技術進行限制。
這一下,全世界不少國家和企業都陷入了被動,因為我國不僅擁有稀土,還有稀土精煉的技術,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給自足”呢?這并不是封閉自己,而是要在關鍵時刻不被別人掐斷生路。
馬六甲的暗流與博弈
“自給自足”的爭論,其實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較量在地緣政治上,而核心就在馬六甲海峽。
![]()
對新加坡,這條海峽是國家經濟命脈;對中國,它是能源生命線,超過八成的進口石油要從這里經過,誰掌握了這條航道,誰就能影響亞洲的經濟節奏。
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在華盛頓公開點名中國,說如果中國想要世界和平,就不能追求“完全自給自足”。
這話聽起來像是在談經濟,其實是政治信號,新加坡是在向美國和西方表態:我們在同一陣線,可是,真正的動作遠比嘴上那幾句更有分量。
![]()
9月7日,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突然宣布,邀請印度海軍參與馬六甲海峽聯合巡邏,別看只是一次巡邏安排,背后的意味不簡單。
印度與中國在亞洲本來就是競爭關系,如今讓印度軍艦出現在中國的能源運輸線上,無疑是在給中方施壓。
中國當然不會坐視不理,沒過多久,中方宣布與馬來西亞舉行“和平友誼—2025”聯合軍演。
![]()
陸海空三軍齊上陣,演習區域覆蓋馬六甲核心海域,規模遠超以往,中國的意圖很清楚——馬六甲的安全,應該由區域國家自己來管,不需要外部勢力插手。
這既是對新加坡舉動的回應,也是一次公開宣示影響力,如今的馬六甲,成了一場“無聲的對峙”。
一邊是新加坡口口聲聲說要穩定與合作;另一邊卻邀請印度參與敏感海域的巡邏,看似中立,實則是雙向下注。
![]()
“多聲部外交”的生存藝術
不過,如果把尚達曼的發言當成新加坡的官方立場,那就誤會大了,新加坡在外交上一直玩的是“多聲部策略”。
![]()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領導人說出不同的話,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國家利益最大化。
從體制上看,新加坡總統主要是象征性角色,真正有權做決策的是總理,尚達曼在華盛頓的那番言論的話,很可能不是隨口一說,而是經過計算的試探。
他把話放出去,是想看看美國和西方世界會有什么反應,如果反響太激烈,政府還可以輕松撇清:“那是總統個人觀點。”
![]()
這就是典型的新加坡做法,話說在前頭,退路留在后頭,而真正有實權的總理黃循財,態度明顯不同。
他在10月23日公開批評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像朋友該做的事”,還直接說世界已經進入“后美國時代”。
這句話分量很重,透露出一種更中立、更現實的判斷:新加坡不會完全站在美國一邊,也不會去得罪中國。
![]()
更早之前,前總理李顯龍就已經把國家底線說得很清楚——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臺獨”不容碰,這立場至今沒變。
對比下來,就能看出三層分工:總統負責對外釋放信號,總理維持平衡,前總理定調底線,三人說法不一樣,但組合起來,恰好形成一個完整的策略系統。
表面上看,新加坡的聲音雜亂,其實每一句都有分工:對美國講“我們理解”,對中國講“我們合作”,對國內講“我們安全”。
![]()
這種靈活、謹慎、甚至有點精明的手法,是新加坡長期以來在大國夾縫中生存下來的關鍵。
當下,全球都在談“自給自足”,背后是中美對抗的延伸,對新加坡這樣的國家來說,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生存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