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穿越云層,灑在伊金霍洛旗廣袤的大地上,光芒映照著各族兒女幸福的笑臉。這里,處處回響著團結奮進的歌聲,每一條路都通向共富的遠方,每一個角落都生動詮釋著“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深刻內涵。
青春同行,深化交往交融
作為聯系各族青年的橋梁紐帶,團旗委員會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打造“伊青共成長”“青年思享匯”等特色“青”字號品牌矩陣,先后開展青年幫扶活動100余場,惠及8萬余人次;推出“理響伊旗·暖青之聲”宣講活動,讓青年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講述人;與中國人民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高校結對推出“城市推介官”活動,讓青年人才走進伊金霍洛,讓伊金霍洛故事成為青年共識;承辦“蒙渝同心,共赴青春”“百名青年看暖城”研學活動,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到各個角落。
![]()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促進“共事共樂”的基礎。團旗委以建設自治區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為契機,在水岸新城等青年聚集區創新打造青年示范街區和友好社區,為各族青年搭建起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舉辦青年夜校,覆蓋不同領域青年3000余名,成為各族青年“共學”成長的加油站和非遺傳承的重要途徑;開展多場線上線下招聘會,用876個就業見習崗位托起了5000余個青春夢想。
![]()
聚焦立德樹人,團旗委以學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主陣地,開展主題團課、“民族團結夏令營”“手拉手研學行”等活動,助力家國情懷薪火相傳;組織“伊青同行·愛心暖冬”“新時代雷鋒精神耀北疆”等關愛行動,資助280余名兒童,募集16萬余元愛心款物,讓“共建共享”成為青少年成長路上的一抹亮色;1999年申報成立的自治區首批“研支團”項目辦,至今已有27支支教隊伍、3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伊金霍洛旗奮斗。老師們跨越千里的奔赴,是民族間手拉手的信任,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志愿者把團結寫在草原、寫進心里的堅守。
![]()
“共青團要把加強對廣大團員和青年的政治引領擺在首位,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斷為黨輸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鮮血液。”團旗委的生動實踐,正是這一要求的鮮活注腳。
勞動筑夢,夯實共事基礎
在奮進新時代的征程中,工會如一座連心橋,將各族職工緊密相連,百川歸海般匯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作為“全旗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旗總工會以“中國工人大思政課·伊金霍洛在行動”為載體,將黨的創新理論化作照亮生活的星光,融入了煙火日常。
![]()
依托第42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旗總工會將思政課的理想之光灑向企業,讓民族政策的春風拂過街巷,讓“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宣言變得可觸可感;“工會杯”氣排球比賽、知識擂臺等“共樂”活動,成為各族職工心靈相通的紐帶;健康義診、節日慰問、集體觀影等暖心服務,讓“大家庭”的關懷如涓涓細流,浸潤著每一個平凡而溫暖的日子。
![]()
同心鑄就幸福路,團結花開別樣紅。未來,這座“連心橋”會繼續守望著煙火日常,讓團結的力量扎根心底,讓每一份奮斗都有歸處、有希望。
文化潤心,營造共樂氛圍
作為文藝戰線的“排頭兵”,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不僅深耕民族團結文藝創作,摘得中國舞蹈“荷花獎”等多項殊榮,還以每年不少于10部的民族團結文藝作品,續寫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
2024年,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圍繞“北疆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開展“送歡樂、送文明”“百團千場”等主題文藝演出98場,讓“共樂”的喜悅遍布全旗的每一個角落;在隊內開展國家通用語言學習、業務“一帶一”,讓隊員們在互相幫助中增進情感認同,讓心與心的距離在交融中愈發貼近。
![]()
始終將根須深扎于人民群眾的沃土,通過“我是烏蘭牧騎隊員,我幫你”等活動,爭取各類項目資金30余萬元,為當地群眾辦實事15件,助銷農牧產品10萬元,每年完成慰問演出60場,輔導服務30余次。這些“共建共享”的舉措,讓各民族在文化浸潤、經濟共榮、社會交融中緊緊相依。
![]()
文化如雨,潤物無聲。這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用歌舞傳遞真情,用旋律譜寫團結,讓各族群眾在“共學共樂”的滋養中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成果共享,繪就幸福實景
所有的壯闊愿景,都需扎根百姓的獲得感。在這片團結的熱土上,各族人民的互助實干,將發展藍圖轉化為一個個觸手可及的幸福實景。
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1%,創“十四五”以來最高增速,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20%,超額完成規劃目標,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2%,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28位,蟬聯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增長1.9%,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增長18.2%,成為全區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這些成績背后,是“共居”環境持續優化、“共享”水平穩步提升。
經濟發展的脈搏,躍動著生活底氣;公共服務的改善,溫暖著民生日常。“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樂章隨處回蕩,各族群眾攜手同行,將“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華章,鐫刻在了伊金霍洛旗的每一寸土地上。
丨來源:伊金霍洛旗融媒體中心(楊芳菁)
丨責編:郭楷彥丨校對:陳思雨
丨審核:朱肸 張金玲
伊金霍洛發布長期面向社會征集稿件,請讀者朋友們積極投稿。郵箱:3248054815@qq.com。本信息圖文僅為公益宣傳,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
大美綠城?公益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