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冬,秦城監獄,暖陽透過樹枝打在窗欞上,留下斑駁的樹影。
76歲的陳伯達顫抖地接過起訴書,當看到泛黃的紙張上的“激進集團主犯”的字樣時,內心一片死灰。
他曾幻想著毛主席會出面營救他,可最終他還是因自己難以洗脫的罪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那一刻,他絕望至極,掩面痛哭:“如果毛主席還在,說一句話就好了!我不輕易流淚,今天我哭了,現在沒有辦法了。”
那句嗚咽,是最后的絕望呼叫,是后悔的表白,也是那個特殊時期最具代表的元素符號。
那么,關于陳伯達與毛主席的背后,又有著怎么的故事呢?
![]()
從筆桿子到毛主席秘書
陳伯達,1904年出生于福建惠安一個普通家庭。
他的父親曾是清末秀才,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章寫得不錯,師范畢業后曾在當地當過一兩年的小學老師。
1924年,20歲的陳伯達在福建老鄉的幫助下來到上海闖蕩,后在老鄉的介紹下,接受到了馬列主義影響。
1927年,陳伯達加入到我黨,同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30年歸國后,因北方黨組織遭到破壞陳伯達一時與上級失聯,一度靠翻譯和教書為生。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他輾轉抵達延安,先在中宣部、國家黨校做教員,后進入陜北公學從事理論教育工作。
陳伯達理論知識豐富,在一次討論會上,他因獨到的見解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此后毛主席多次與他進行暢談。
![]()
另外,陳伯達文筆犀利、理論見解獨到,后被調到毛主席身邊,成為毛主席的秘書,負責起草講話、社論和文件。
在延安時期,陳伯達參與起草了《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重要文獻,為國家建立理論體系作出了貢獻。
可以說,他不僅是毛主席的秘書,更是毛主席的“思想助手”,在黨內地位迅速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陳伯達在毛主席身邊工作期間還救過毛主席一命。
那是在1948年4月13日的河北阜平城南莊,當時毛主席在此地辦公,特務通過叛徒得知了毛主席的行蹤,隨即敵人派飛機前來轟炸。
當陳伯達見有敵機,第一時間趕到毛主席的住處勸說其轉移,剛開始毛主席對敵機并不在意。
陳伯達眼看著毛主席沒有轉移的意思,于是呼叫幾個工作人員硬硬將毛主席抬了出去。
當他們剛剛離開辦公室沒多遠,屋子就被炸毀了,眾人不禁后背發涼,要是撤離再晚一點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
關于毛主席唯一一次遇險記,文史君在文章《1948年毛主席“城南莊遇險記”,聶榮臻12個月揪出內鬼,就地正法》中曾有解讀,感興趣的讀者可在本賬號搜索閱讀。
新中國成立后,陳伯達繼續擔任毛主席秘書,并兼任中宣部副部長、《紅旗》雜志總編輯等職。
他是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人物,參與了大量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的起草工作。
在1950年代的整風、反右運動中,陳伯達積極發聲,撰寫了大量批判文章,成為斗爭運動中的“理論打手”。
后來,他與康生、江青等人關系密切,逐漸成為毛主席意識形態路線的堅定執行者。
1966年特殊運動爆發后,陳伯達被任命為“特別行動小組”組長,進入國家核心高層,成為僅次于毛、林、周的“第四號人物”。
他主持起草了《五一六通知》、《十六條》等重要綱領性文件,是毛主席發動群眾的重要推手。
![]()
歷史的審判
然而,過度的權力賦予,讓陳伯達的野心逐漸膨脹,也開始逐漸遠離自己的初心。
1970年,廬山會議上,陳伯達公然支持林總的提議,被毛主席點名批評,也開始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其中,毛主席在《我的一點意見》文章中,就曾嚴厲指責陳伯達“搞陰謀詭計”。
一夜之間,陳伯達從“第四號人物”淪為“激進分子”。
后來,隨著林總出逃事件爆發,陳伯達于1971年被隔離審查,關進秦城監獄,從此人生跌入深淵。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陳伯達的希望隨之破滅。他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
正因如此,1980年,當身處獄中的陳伯達接到起訴書時,內心的絕望和痛苦徹底爆發,于是發出了沉重的慨嘆:“如果毛主席還在,說一句話就好了。”
![]()
最終,國家高層認定了陳伯達三項核心罪狀:
1、參與制定了激進行動綱領。
2、組織激進武裝力量。
3、策劃了謀害毛主席等領導人的行動。
1981年特別法庭最終判處陳伯達有期徒刑18年,剝奪權利5年。
那個量刑既考慮了其參與激進集團的客觀罪行,也體現了對特殊時期歷史問題的審慎處理。
不過,沒多久,1981年8月,陳伯達就因健康原因獲準保外就醫。
保外就醫期間,組織每月還給他發放200元生活費,并配備有專職護理員。
晚年的陳伯達生活低調,深居簡出,于1989年9月20因心臟病去世,終年85歲。
陳伯達的一生,是一位知識分子在歷史洪流中沉浮的典型案例。
![]()
他才華橫溢,文筆出眾,曾是毛主席最信任的“理論家”;但他也深陷權力斗爭,成為風暴中的工具與犧牲品。
他既是理論體系的建構者之一,也是特殊時期錯誤的推波助瀾者。
他的悲劇在于,過于依附權力,缺乏獨立人格;他的價值在于,晚年敢于反思,留下警醒后人的教訓。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一生是一個悲劇,希望后人能從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當今天回望陳伯達的一生,我們不僅看到一個秘書的沉浮,更看到一個時代對人物的影響,任何一個強大的偉大的人物,終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粒沙塵。
讀者們,關于“陳伯達與毛主席的人物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