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7日深夜,重慶白公館,楊欽典握著牢房鑰匙,手在發抖。
這個河南農民的兒子,此刻要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是按上級命令殺掉這19個"政治犯",還是放他們一條生路?
楊欽典的人生軌跡,完全是一場意外。
1918年,他出生在河南郾城縣大劉鎮周莊村,這是一個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貧苦農家。父親早死,母親拉扯著幾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
22年后,為了躲避抓壯丁,楊欽典報考胡宗南的西安軍校七分校教導團。
那個年代,抓壯丁就是送死,與其被強制拉走,不如主動報名,至少還能挑個好點的部隊。
1942年,楊欽典從騎兵做起,訓練很苦,伙食很差,軍餉經常拖欠。
可是一米八的大個子在那個年代格外顯眼,蔣介石親自挑選他進入警衛團,這個河南農民的兒子,突然間成了國民黨高層的貼身保鏢。
![]()
從西安到四川,楊欽典先后給宋子文、孔祥熙這些大人物當過警衛,他見過的世面,比村里所有人加起來都多。
八年警衛生涯,楊欽典始終只是一個拿工資的小角色,對政治一竅不通,對主義更是毫無概念。他只知道聽命令,完成任務,然后拿那點微薄的軍餉寄回老家。
1948年,又一次調動來了,楊欽典被派到重慶白公館,擔任看守班班長。上級告訴他,這里關押的都是窮兇極惡的政治犯,必須嚴防死守,絕不能有絲毫松懈。
![]()
楊欽典信了,直到他親眼看見這些所謂的"政治犯"。
白公館的第一天,楊欽典就懵了。
這些"政治犯"哪里像壞人?他們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報社編輯,有的還是十幾歲的學生,說話文質彬彬,舉止溫文爾雅。最讓楊欽典意外的是,這些人居然還會關心他這個看守。
![]()
宋綺云是楊虎城的秘書,文質彬彬,說話總是輕聲細語,他會問楊欽典家里的情況,勸他多讀書。
看到楊欽典不識幾個字,宋綺云甚至主動教他寫自己的名字。"欽典這個名字很好,欽佩典范的意思。"
許曉軒是川東特委的干部,經常跟楊欽典聊天,從來不把他當敵人看。有一次楊欽典感冒了,許曉軒還從牢房里遞出一包草藥,"這是我老家的偏方,很管用的。"
最讓楊欽典佩服的是陳然。這個《挺進報》的負責人,每天都要被特務提去審訊,回來時總是鼻青臉腫。
可是,陳然從來沒有求饒過,更沒有出賣過任何人,有時候疼得厲害,也只是咬緊牙關,一聲不吭。
![]()
陳然
"老楊,你說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陳然有一次這樣問楊欽典。
楊欽典答不上來,在農村,好人就是不偷不搶,壞人就是欺負老實人。可在白公館,這些被關押的人明明都是好人,憑什么被叫做政治犯?
更讓楊欽典困惑的是,這些人總是在談論一些他聽不懂的詞匯,民主、自由、解放、為人民服務。起初他以為是什么暗號,后來才明白,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慢慢地,楊欽典開始給這些人一些方便,放風時間延長十分鐘,傳紙條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時候還會悄悄帶些書報進來。看守所里有什么風吹草動,他也會提前透露一點消息。
![]()
被關押的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尚未爛到心肺的看守"。
這個評價讓楊欽典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這些他敬佩的人認可了他;難過的是,他終究還是個看守,還是站在對立面的。
1949年9月6日,楊欽典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到了。
命令來得很突然,處決楊虎城及其秘書宋綺云一家。楊欽典跟著看守長楊進興來到戴公祠,心里咚咚直跳,他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可真到了跟前,還是覺得腿軟。
![]()
現場布置得很簡單,就是一間普通的屋子。,楊進興檢查了一遍工具,幾把匕首,一根繩子,還有一塊用來堵嘴的破布。
楊虎城被帶進來時,依然保持著軍人的挺拔,宋綺云夫婦緊緊抱著兩個孩子,8歲的宋振中和更小的楊拯貴。小蘿卜頭怯生生地看著這些陌生的面孔,不知道即將發生什么。
楊進興動手很快,幾刀就結果了宋綺云夫婦,血濺了一地,楊欽典嚇得直打哆嗦。輪到8歲的宋振中時,楊進興把刀遞給了楊欽典。
"你來。"
楊欽典的手抖得厲害,這個被大家叫做"小蘿卜頭"的孩子,平時總是怯生生地躲在媽媽身后。在白公館的時候,他還教過這孩子寫字,現在,這雙無辜的眼睛正看著他。
![]()
"叔叔,我怕。"小蘿卜頭的聲音很輕很輕。
楊欽典下不去手,他試圖用雙手掐住孩子的脖子,可是力氣總是使不上,手在顫抖,心在流血。那么小的一個孩子,那么瘦弱的脖子,怎么下得去手?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楊欽典還是沒有完成"任務"。,楊進興不耐煩了,罵了一句"廢物",一刀結果了小蘿卜頭。
從戴公祠回來的路上,楊欽典一句話都沒說,那雙小手,那雙眼睛,那句"叔叔,我怕",像烙印一樣刻在他心里。
回到白公館,他一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每次閉上眼睛,就會看到小蘿卜頭的臉。
![]()
兩個多月后,1949年11月27日,命運給了楊欽典一次救贖的機會。
這天下午4點,白公館的大屠殺開始了。由于渣滓洞那邊人手不夠,大部分看守都被調走支援,白公館只剩下楊欽典和伙房工人李育生。
19個人,還剩下19個人沒有被殺。
楊進興匆忙離開前,把剩下的任務交給了楊欽典:"看好他們,等我回來處理。"說完就帶著手下急匆匆地趕往渣滓洞。
關鍵時刻到了,楊欽典丟下牢房,走出大門,落上鐵鎖,一個人跑到外面。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只是不想再待在那個地方,一個多小時里,白公館完全沒有人看守。
楊欽典在歌樂山上漫無目的地走著,腦子里亂成一團,繼續當看守?那就要繼續殺人。逃跑?能跑到哪里去?家鄉河南已經解放了,國民黨政權眼看就要完蛋。
![]()
李育生找到了他:"楊班長,現在只有一條路,救他們出來,羅廣斌他們會給你作證的。"這個伙房工人早就被策反了,一直在等這個機會。
回到白公館,羅廣斌等人已經在等他。牢房里點著一支蠟燭,19張臉在昏暗的光線中顯得格外堅毅。
"老楊,跟我們走吧。共產黨說話算數,你救了我們,就是大功一件。"羅廣斌的聲音很平靜,可是楊欽典聽得出其中的緊張。
楊欽典把鑰匙交給了羅廣斌,約定好信號,他和李育生上樓觀察,如果警衛撤光了,就在樓板上跺三下腳。
樓上很安靜,外面的警衛真的都跑光了,楊欽典深吸一口氣,用力在樓板上跺了三下。
三聲腳步響起,羅廣斌按照早就商量好的路線,把19個人分成5組,年輕人照顧老弱,男人保護婦女兒童。郭德賢抱著兩個孩子,周居正和李蔭楓幫忙照顧。
![]()
羅廣斌
所有人輕手輕腳地走出牢房,向后山沖去。
楊欽典也跟著他們,一起躲進了歌樂山,那一刻,他覺得前所未有的輕松,仿佛終于從噩夢中醒來。
1949年11月30日下午,重慶解放,第二天,楊欽典就到重慶市公安局自首了。
他沒有隱瞞任何事情,參與殺害楊虎城一家的事,釋放19個政治犯的事,全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羅廣斌等19個人全部為他作證,詳細說明了他在關鍵時刻的表現。
![]()
楊欽典
審訊室里,面對一群解放軍干部,楊欽典顯得很緊張,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會是什么結果,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政府很快做出決定楊欽典雖然犯過罪,但在關鍵時刻立了大功,將功補過,不予追究。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包括那19個被救的人。
政府甚至準備給他安排工作,重慶市公安局愿意接收他,讓他繼續發揮自己的專長。
楊欽典謝絕了,他只想回到熟悉的土地上,重新開始,拿著政府發的路費,他回到河南老家,重新當起了農民。
這本該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1966年7月,重慶市公安人員突然出現在郾城縣。"逮捕國民黨特務楊欽典!"一紙判決書,20年有期徒刑,這一次,沒有人能為他作證。
![]()
那些為他作證的人,自身難保,楊欽典的大兒子楊存良,因為有個"特務"父親,生產隊會計的職務被撤銷,村里人開始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一家。
1977年,楊欽典的妻子因為思夫心切,病死在家中,臨死前,她還在念叨著丈夫的名字。
楊欽典在監獄里待了15年,每天干重活,吃粗糧,頭發全白了,背也駝了。最痛苦的不是身體上的折磨,而是心理上的煎熬,自己明明做了好事,為什么還要受罰?
1982年,轉機終于來了,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理此案,多方取證,核實了當年的情況。認定楊欽典在"11·27大屠殺"中確有立功表現,撤銷原判,當庭釋放。
回到河南老家的楊欽典,已經是一個64歲的老人,妻子已故,兒女成家,他成了村里最孤獨的人。政府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給了一些照顧,讓他的晚年不至于太凄涼。
![]()
從1998年開始,他每年都要去重慶,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祭奠那些犧牲的烈士,每次去,他都會帶上香燭和紙錢,在烈士墓前跪上很久。
2004年11月27日,白公館舉行"11·27大屠殺"殉難烈士悼念活動,楊欽典蹲在墓碑前,哭著為烈士們燒紙錢。86歲的老人,顫顫巍巍地點燃每一張紙錢,嘴里不停地說著"對不起"。
2006年4月,一個意外的客人來到楊欽典家,楊虎城的孫子楊瀚專程從北京趕來。見面時,楊欽典泣不成聲,一個勁地道歉:"我對不起你爺爺,對不起你們一家。"
楊瀚握著這個老人的手,說了一句讓所有人意外的話:
"其實,他也挺可憐,也是時代的受害者!"
2007年11月17日,楊欽典在河南老家安詳離世,享年89歲。彌留之際,他還在念叨著那些烈士的名字,特別是小蘿卜頭宋振中。
![]()
這個河南農民的兒子,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選擇"。
在最黑暗的時刻,他選擇了光明;在最恐懼的時候,他選擇了勇敢。歷史給了他犯錯的機會,也給了他救贖的機會。
歷史不會忘記那個深夜,白公館里響起的三聲腳步,那是一個普通人良心覺醒的聲音,也是19個生命獲得重生的信號。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每一個善良的選擇都顯得格外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