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訪中,老人拿起柜上擺放著的一張泛黃的合影。照片中,五位身著戎裝的年輕女兵笑容燦爛。赫建中輕輕撫摸相框:“她們都是和我一樣,小小年紀就扛起槍打鬼子的戰友啊。”照片上五人,如今僅存兩位。時光帶走了容顏,卻讓歷史刻骨銘心。從尸山血海中爬出來的孩子到學術殿堂的學者,赫建中用一生刻下雙重足跡:一段以無畏精神在民族危亡中守護民族之火,另一段以執著在和平歲月里守護歷史之光。這個從尸體堆里被八路軍救出的孩子,最終在學術的土壤中長成了守護歷史記憶的大樹。當她在檔案館的故紙堆里跌倒又爬起時,那身影與當年從灌水的房屋中逃生的少年悄然重疊。時代幾經變遷,而一個人對信念的堅守,足以穿透烽火與書齋的界限,在民族的集體記憶中寫下不可磨滅的注腳。
![]()
歲月流轉,硝煙散盡。新中國成立后,徐明全脫下軍裝,轉身投入教育事業,為培養革命人才默默奉獻。在華東水利學院、上海海事大學計算機系的籌建過程中,他又成了拓荒者,從手搖計算機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他見證著科技的飛躍,卻始終保持著軍人的嚴謹與執著。在開展教育工作中,徐明全總愛給年輕學子講述那段崢嶸歲月。他的事跡和人生閱歷照亮了后來者的路。
![]()
抗戰期間,舒鐵民隨軍深入敵后抗日根據地。在那里,戰爭的殘酷和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都被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舒鐵民回憶,1945年,文工隊隨軍分區領導機關活動在襄南敵后抗日根據地。此地河湖港汊縱橫交錯,自從日寇入侵,敵偽頻繁來湖區“大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只能靠打魚撈蝦、采蓮挖藕勉強維持生計。為了關心群眾、搞好軍民關系,文工隊經常前往湖區進行慰問演出。由于之前一支文工隊在演出中不幸遭遇日寇,全員被俘,軍分區領導特意派出由王排長率領的8名年輕警衛戰士,分乘兩只輕便小船,全程負責保衛工作。
![]()
蔡養副告訴記者,他15歲參加八路軍,就是為正義而戰,為光明而戰,為進步而戰。同景飛說,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的勝利。80年前,四萬萬同胞投身抗日洪流,贏得了前所未有、舉世矚目的偉大勝利。劉玉吉告訴記者,抗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刻詮釋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真理力量。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思想路線,在不懈奮斗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張雨楠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