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攻堅“宣傳片罕見公開了,解放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演習,由2艘075型兩棲攻擊艦與4艘071型船塢登陸艦坐陣,總噸位高達20萬噸的“收臺艦隊”可以直接把5000人的陸戰旅級單位投送到臺島。
此次深度演習,和以往央視宣傳片都有所不同,立足于實戰,非常實際且直觀,宣傳片更是直接借解放士兵之口,明確告訴了觀眾,打仗就要多想戰場上的困難,少做不流血的幻想,把它想明白,想通,做好犧牲負傷的心理準備的。
![]()
而實戰模擬演練,就是力求將傷亡降低到最低,而此次兩棲登陸演習,解放軍更是公開了沖灘收臺新戰術,那就是上萬自殺式無人機沖灘收臺。
兩棲登陸沖灘作戰被公認為軍事行動中最困難的作戰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進攻方在關鍵階段面臨一系列難以克服的物理限制與戰術劣勢。核心難點首先在于進攻環境的極端不利性。登陸部隊在海上航渡階段,龐大緩慢的登陸艦艇編隊極易被敵方偵察發現,成為空中、水面、水下及陸基遠程火力的靶標,敵方擁有充足的預警時間進行攔截。當登陸艇在距岸一定距離放下艙門(泛水),人員裝備換乘至兩棲車輛或小艇向灘頭沖擊時,速度驟降且機動性受水文、潮汐、灘底質和障礙物嚴重制約,完全暴露在敵方預設的無遮蔽“殺傷區”內,此時進攻方處于最脆弱狀態。
而相比于登陸部隊,守灘敵方則擁有顯著固有優勢。他們可充分利用懸崖、高地等地形,預先構筑堅固工事、布設密集水雷、軌條砦、反坦克壕和地雷等障礙物,并精準標定火力射界。其隱蔽良好的火力點依托工事防護,以逸待勞,對暴露在開闊水域和灘頭的進攻方形成交叉、縱深、多層次的立體火網。同時,敵方處于內線作戰,能便捷調動預備隊、補充物資,而登陸部隊受限于海上運輸和灘頭卸載效率。
![]()
可以說長期以來破障一直是登陸作戰的世界性難題,至今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但是利用自殺式無人機沖灘就不一樣了,自殺式無人機解決兩棲登陸破障難題的核心在于其獨特的作戰方式。傳統破障依賴工兵抵近作業或火力覆蓋,在敵嚴密設防的灘頭面臨巨大傷亡風險且效率低下。自殺式無人機則從空中發起攻擊,憑借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突破敵防空網,直接飛抵目標區域。其攜帶的精確制導彈藥(如聚能破甲戰斗部或末敏彈)精準識別并摧毀單個關鍵障礙物(如反坦克樁、雷區)或火力點(如暗堡射擊口),實現高效“點穴清除”。
多架無人機可協同飽和攻擊,迅速撕開防線。同時,它們能在登陸區域上空長時間游蕩待命,對突發威脅做出秒級實時響應,為登陸部隊提供持續的伴隨火力支援。更重要的是,其低成本可消耗特性允許大規模使用,在近乎零己方傷亡的前提下,以極高性價比壓制敵防御體系,快速開辟安全通道,從根本上破解了傳統破障中生存難、效率低、響應慢的致命困境。
![]()
實際上,在俄烏沖突和緬北沖突當中,已經驗證了自殺式無人機對陣地工事的降維打擊,原本軍事力量薄弱的果敢軍使用無人機對緬軍發動空中打擊,特別是那些據守山頭據點的緬軍和電詐民團火力點。這些據點在過去,都是絕對的易守難攻,幾挺機槍就能讓果敢武裝毫無辦法,一個月也奪取不了1個據點。而在緬北沖突中,果敢軍利用無人機4天奪取50多個據點和村鎮,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新奇跡。
而且隨著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攻克跨介質無人機技術的國家,跨介質兩棲無人機的運用,也可以更好運用在沖灘登陸中。破障要發生在登陸作戰之前,但又不能提前太多,否則會給敵方留出時間重新布障。反登陸的灘頭障礙種類五花八門,常見的有軌條砦、水雷雷場等,有的露出水面,有的沒入水下,而且受到潮漲潮落的影響,此時露出水面的障礙物彼時又可能沒入水下為后續破障工作造成極大困難。如果使用普通無人機飛到區域上方進行偵測,而該區域恰好又處于漲潮時段,必然會造成一些目標的丟失。利用兩棲無人機既能夠潛入水下,又可以在空中飛行的特點,搭載專業的光學設備或聲吶設備,可以對水中及灘頭的障礙物進行精確定位,然后在水下精確爆破打擊,直接摧毀敵方布置在水面的雷場。
![]()
可以說,央視此次公開解放軍大規模兩棲登陸演習,就說明了解放軍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打仗不可能不流血,而不斷的實戰演習,就是為了確保百分百可以完成任務。
中國大陸一直在強化兩棲登陸作戰能力,也是要正告臺當局,如果不及時回頭,那么大陸的“收臺艦隊”隨時沖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