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 郭媛丹 劉煊尊】央視7日報道, 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
福建艦是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舷號為“18”,2022年6月下水命名。福建艦由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其電磁彈射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軍事專家表示,福建艦的入列具有“四重意義”和“三個飛躍”,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中國海軍電磁彈射航母時代正式開啟。
軍事專家張軍社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建艦的正式入列展示出三重意義。首先,這是海軍從近海防御型向遠海防衛型轉型建設成果的一個標志和集中體現;其次,福建艦入列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第三,福建艦航母的入列也標志著中國海軍開啟電磁彈射航母時代。
此外,軍事專家宋忠平同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補充了另一重意義,他表示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使用電磁彈射裝置的航空母艦,福建艦總體技術狀態可圈可點,充分體現了中國最先進的軍工科技在航母領域的應用。“福建艦實現了技術的代際跨越與迭代發展。大家有目共睹,我們并未沿用使用了近一個世紀的蒸汽彈射器,而是另辟蹊徑,致力于電磁彈射技術的研發。這使我們在航空母艦性能與戰斗力保障力發展上進入‘快速路’,而這建立在中國軍工科技能力發展的堅實基礎之上。”
根據張軍社介紹,福建艦航母的入列將為中國海軍帶來三方面的變革和能力飛躍。第一是艦載戰斗機作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遼寧艦和山東艦使用滑躍起飛方式,無法讓艦載戰斗機做到滿油滿彈起飛,艦載機的作戰能力發揮受到影響。而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可以使戰斗機實現滿油滿彈起飛,增大了戰斗機的作戰半徑,增強了戰斗機的攻擊能力。
第二是航母作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福建艦僅需90秒便能將一架殲-15T戰斗機發射出去。在滿負荷的情況下,能起降的艦載機架次每天可以達到270~300架次。根據公開報道,山東艦曾在9天內共起降570架次,平均每天63架次。
第三是使航母編隊構成了攻防一體的遠海作戰體系。除了搭載殲-35第五代戰斗機以及殲-15T重型艦載戰斗機,福建艦還搭載了空警-600。“此前,大型的固定翼預警機無法從遼寧艦、山東艦的滑躍甲板上起飛,航母編隊只能靠直升機預警,現在福建艦的電磁彈射系統讓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得以上艦。在遠離國土的遠海大洋上,空警-600能為航母編隊提供數百公里遠的預警范圍,讓編隊看得更遠,反應更快。這樣,實際上福建艦編隊就形成了一個由航母預警機自我預警,殲-35、殲-15T戰斗機具備遠海攻防作戰能力的新型海上作戰體系。”張軍社進一步說。
宋忠平分析說,福建艦加入現役后仍需不斷訓練、磨合與自我考核。“在各類軍事斗爭準備、對抗演練,甚至遭遇對手激烈對抗的過程中磨礪自身、提升實力。福建艦加入現役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此后才是真正的考核階段,未來福建艦也將大展身手。”
兩艘航母同在一個港口的原因
對于福建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同在三亞入列,張軍社分析說,未來一個時期內兩艘航母可能會同時部署在南海的同一個港口,有兩點原因。
首先,因為南海是中國沿海平均水深最深的海域,與東海、黃海相比,南海海域面積更大、更遼闊,水深更深,海況更復雜,更適合航母開展實戰化訓練,更利于福建艦在該海域開展實戰化訓練。其次,福建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在同一個港口駐扎,更利于組成雙航母編隊,執行遠海防御作戰、奪取遠海制空制海權,還可以執行對陸打擊以及支援島礁進攻作戰等作戰任務。
張軍社進一步分析說,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和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發展航母旨在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
他表示,“福建艦的入列使得雙航母部署在南海成為事實,由于航母具有強大的攻防作戰能力,這無疑將對‘臺獨’分裂勢力以及個別對中國圖謀不軌的外部勢力產生戰略威懾作用,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福建艦入列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了三航母時代
據張軍社分析,在福建艦正式入列后,中國海軍未來可以在遠海組成三航母編隊,執行海上防御作戰任務。由于航母搭載的戰斗機性能先進、作戰能力強,三航母編隊未來可以在遠海形成更廣泛的制空制海作戰范圍,使中國海軍在遠海對海域的控制可由間斷性、臨時性的控制發展為持續性控制。
他說,“未來的福建艦與遼寧艦、山東艦進行三航母編隊聯合作戰,可利用航母之間艦載機互降、3個航母編隊防空圈疊加,以及交互掩護補給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戰術創新,拓展航母編隊遠海作戰范圍,使航母編隊真正具備遠海獨立作戰能力。”
宋忠平也表示,回顧過去,遼寧艦、山東艦的艦載機梯隊不夠完善,主要依靠殲-15戰機和直升機構建體系作戰,這種體系作戰能力相對有限。如今,由固定翼飛機與直升機共同構成的完整體系作戰能力,使戰斗力和保障力得到大幅提升。這也標志著中國航空母艦從解決“有無”問題,轉向重點解決質量問題和戰斗力倍增問題。“ 盡管中國目前僅有三艘航母,但一艘比一艘強,戰斗力和保障力展現出更強大的后勁與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艦、山東艦和遼寧艦并非單打獨斗,它們各自擁有航母戰斗編隊。編隊中包含最新型導彈驅逐艦、水下核潛艇以及最新型綜合補給艦等,形成了強大的聯合保障能力,進而鑄就了強大的戰斗力。”宋忠平表示,由此可見,中國航母戰斗編隊的戰斗力和保障力正日益強大。
未來:中國還需要建造更多的航母
福建艦正式入列后,中國海軍進入了三航母時代。專家介紹,從航母作戰運用的規律,以及中國漫長的海岸線、巨大的海外利益需要保護等情況來分析,3艘航母只能滿足最低程度的作戰要求。根據航母使用的常規作法,有3艘航母的話,可以使一艘航母處于維護狀態,一艘航母進行戰斗訓練,一艘航母處于戰備執勤狀態。“未來中國還需要建造更多的航母,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張軍社說。
宋忠平也分析說,就中國而言,三艘航母的數量其實并不充裕。中國擁有廣泛的發展利益與海外利益,進入三航母戰斗編隊時代,雖使維護國家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讓解放軍海軍真正邁入藍水海軍、戰略海軍序列,但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面對某些妄圖干涉中國統一大業的不懷好意勢力,我國航母作戰實力在性能、數量、作戰經驗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這位軍事專家強調,中國并不謀求與任何國家開展航母軍備競賽,發展航母秉持適度適量原則,主要目的是維護自身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中國作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領土尚未完全統一的國家,實現國家統一是我們必須達成的目標。因此,強化包括航母在內的核常兼備軍事能力十分必要,這有助于提升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實力。”
今年9月在國防部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有外媒報道稱,中國第四艘航母即首艘核動力航母在大連造船廠開建”。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不掌握具體情況。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始終根據國家安全需要和裝備技術發展,推進航母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