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下午,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素文介紹“十四五”時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情況,并與該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01
我們的“十四五”
向“實”固本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
![]()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5年過去了,我們制造業的“家底”是不是更厚了,各方面都很關注。2020—2024年,我省全部工業增加值從11813.5億元增長到了14908.5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6.3%、比全國高1.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2%,營業收入由4.21萬億元增加到5.17萬億元,通過這幾組數據表明,全省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培育形成先進鋼鐵、高端裝備2個萬億級產業和一批千億級產業,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等6個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涌現出河鋼集團、長城汽車、中信戴卡、中車唐山、保變電氣、石藥集團、君樂寶乳業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輕型輪轂、新能源汽車用無取向電工鋼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1,電子信息、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領域擁有一批在全國“數得著”“叫得響”的重點產品。
02
我們的“十四五”
向“高”攀升
主導產業提質升級
![]()
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累計實施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10552個,推動鋼鐵產品由原料級向材料級轉變、企業由制造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原先的“鐵疙瘩”正在變成“金娃娃”,電工鋼、汽車板、造船板等具有突出競爭力的產品不斷涌現,國內每3輛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搭載“首鋼芯”,河鋼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大家電用鋼制造商和第二大汽車用鋼制造商。規范提升39家化工園區,鑫海化工、石煉化、唐山三友等一批減油增化、電子級化學品重大項目相繼落地開工。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3年倍增,中電科13所、54所高端芯片、射頻器件技術全國領先,京華電子推出最新亞毫米級智慧顯示技術,普興電子打破8英寸硅外延片的國外壟斷。推動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揭牌成立,9個創新藥和682個仿制藥獲批上市,丁苯酞、玄寧等創新藥成為全國“明星產品”。搶抓京津冀產業協同優勢,牽頭打造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產業鏈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較2020年增長5.3倍,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增速連續兩年超過40%,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19.4%提高到2024年22.3%。
03
我們的“十四五”
向“特”圖強
特色產業聚群成勢
![]()
特色產業是河北的獨特優勢,如何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降本增效、提檔升級?河北給出了答案,就是共享智造,打造資源配置新模式,推動縣域經濟立起來、強起來。我們集中力量打造107個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以“共享智造”賦能為突破,截至目前推動90個集群建成共享工廠166家,共享設備1萬余臺(套),帶動1.3萬余家企業參與,打造臨西軸承、永年緊固件、清河羊絨、唐山機器人等一批共享標桿,生產質效實現有效提升。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中累計培育“領跑者”企業589家,帶動3200多家集群企業協同發展,131家“領跑者”企業的142項技術和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或實現進口替代。構建特色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爭創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4個。我省特色產業集群工作入選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正面典型。
04
我們的“十四五”
向“優”發力
優質企業量質齊升
![]()
大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截至2024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2020年末凈增4286家,總數達到18525家;入圍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各32家,數量均居全國第5位,唐山三友、石藥集團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機制,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小巨人’企業后備庫”“獨角獸企業培育庫”,累計培育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1.55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96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014家,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56家,派駐328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幫助解決關鍵技術難題216項,首鋼智新、京西智行、同光半導體、君樂寶乳業、坤天新能源5家企業入圍2025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閃亮,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
05
我們的“十四五”
向“新”求質
產業科技創新融合
![]()
聚焦企業、平臺、園區多向發力,健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機制,累計認定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超1萬家,國內首個聚焦鋼鐵領域研究的燕趙鋼鐵實驗室揭牌運行,燕趙綠色化工、電力實驗室正式籌建,培育稀土功能材料、釩鈦新材料等5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突破了中性硼硅藥用玻璃、微納米復雜注射劑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比2020年提高0.35個百分點。
06
我們的“十四五”
向“智”轉型
智改數轉賦能增效
![]()
緊緊圍繞“點”“線”“面”協同發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點”上樹標桿。累計實施省級數字化改造項目3939項,面向重點場景累計打造155個5G工廠,創建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14家,推動上云企業超11萬家,工業設備上云率連續四年領跑全國,綜合算力指數全國第1,2024年全省兩化融合水平63.8、排名全國第9位,比2020年前進5位。“線”上育場景。成立全國首個省級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聯盟,河鋼數字、永洋特鋼、敬業集團、遷安數科4家企業正在訓練鋼鐵大模型,鑫海化工大模型成為全省首個合規落地的化工行業大模型,為安全生產裝上超級智慧大腦。“面”上創示范。累計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371個,連接工業設備1557.9萬臺(套),服務企業39.2萬家,河鋼數字、雄安聯通等2個平臺獲評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石家莊、唐山、廊坊、邯鄲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
07
我們的“十四五”
向“綠”而行
綠色轉型穩步推進
![]()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推進工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初步測算“十四五”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別累計下降26.9%、27.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排名穩居全國前5,涌現出一批能效、水效“領跑者”企業、園區。鼓勵工業企業實施綠色化技改項目超2000項,加快節能降碳新技術新裝備推廣應用,鋼鐵等行業技術裝備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綠色建材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綠色產品大規模普及推廣,產業含“綠”量持續提升。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建立綠色工廠梯度培育機制,開展全國唯一省級綠色工廠“企業綠碼”試點,累計培育省級綠色工廠1107家、綠色工業園區42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71家,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09家、綠色工業園區21家、綠色數據中心19家,均位居全國前列。
![]()
一、記者:
“十四五”期間,全省加快構建以“四梁八柱”為重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請問工信廳開展了哪些工作,進展成效如何?
![]()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郝莉笑:
按照省委十屆七次全會部署,工信廳聚焦現代化鋼鐵、綠色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六個重點產業,逐產業制定清單臺賬,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一是打造以新工藝新材料為重點、世界一流的現代化鋼鐵產業。加快高端化轉型。集中資源要素支持鋼鐵企業打造“拳頭產品”,首鋼智新14個電工鋼產品全球首發,超薄規格取向電工鋼連續7年市場占有率全球第1,秦皇島佰工鋼鐵國內首創稀土耐蝕鋼進入規模推廣階段,2024年全省31家鋼鐵企業研發投入超過3%,全省板帶產量占比達72.23%,主要鋼鐵產品已從建筑用鋼率先轉型為機械裝備用鋼。推進數智化轉型。組建國內首個省級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聯盟,6家企業入選2024年國家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占全部鋼鐵企業的1/3。2024年全省鋼鐵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68、高于全國鋼鐵行業平均水平1.9,獲評全國唯一鋼鐵行業場景數字化轉型試點省。推動綠色化轉型。出臺全國首個綠色低碳鋼材地方標準,打造“河北綠鋼”;成立全國首個廢鋼鐵和短流程煉鋼產業聯盟,促進鋼鐵與廢鋼鐵產業協同高效發展;鋼鐵企業全部完成環保績效創A,國家級綠色工廠44家,河鋼張宣科技建成全球首條氫冶金示范生產線。
二是打造節約集聚、創新發展的綠色化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深入實施減油增化和煤化延鏈行動,石家莊煉化綠色轉型發展項目、鑫海化工新材料基地項目、京津冀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園項目、邯鄲電子特氣產業園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產業集聚。39家化工園區集聚發展,滄州渤海新區石化產業聚集區營業收入超700億元,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任丘石油化工集中區營業收入超400億元,另有7家化工園區營業收入超百億元,2024年全省化工行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15.5%、比2020年提高3.7個百分點。增強創新能力。唐山南堡、開灤科技等一批化工中試基地陸續投用,滄州先進膜材料中試平臺入選工信部首批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名單,旭陽己內酰胺、派瑞電子特氣和中浩聚甲醛等產品在國內占據重要地位。
三是打造中西并重、醫藥與生物制造相結合的生物醫藥產業。壯大產業規模。制發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1+3”政策措施,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示范區、安國現代中醫藥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加快發展,石藥集團、華北制藥、以嶺藥業、石家莊四藥、神威藥業連續8年位居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產品創新。累計獲批創新藥9個、藥品注冊文號9136個、醫療器械注冊證10568個,以嶺藥業、石藥集團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中醫藥定量化,普茵智診中醫四診儀完成注冊上市,以嶺藥業刺五加人參益智仁膠囊獲批上市。積極發展生物制造,微元合成阿洛酮糖成為全國首家批準上市的阿洛酮糖生產企業。
四是打造技術優勢明顯、成果高效轉化的電子信息產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施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科技研發計劃,突破8英寸低穿透性位錯碳化硅單晶生長、高性能氮化鎵功放芯片等關鍵技術,中國電科13所“民用5G氮化鎵、射頻仿真EDA”2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批產品實現國產替代。制發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1+5+5”政策措施,中船派瑞特氣成為省內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同光半導體6英寸碳化硅單晶襯底填補國內高端晶片市場空白,美泰電子車用MEMS核心傳感器實現國產替代,派瑞特氣建成世界規模最大三氟化氮生產基地。持續深化開放合作。成立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石家莊、滄州、雄安新區入選國家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中國星網、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等一批知名企業落地發展,京津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五是打造區域合作、協同配套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一批新車型落地量產。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區域產業發展,沃爾沃EX30、哈弗猛龍、長安V919、長城G系列超級混動重卡等一系列新車型先后落地量產;中信戴卡鋁車輪銷量連續17年全球第一,是全球鋁車輪行業首家“燈塔工廠”。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35.7萬輛,較“十三五”末增長5.3倍。不斷提升協作配套水平。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京津冀“共造一輛車”,共建3個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實現整零同步設計、同步研發、同步驗證,培育形成24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相關產業集群。
六是打造深度智能驅動、注重實際功能的機器人產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成立河北省機器人產業聯盟、京津冀智能機器人創新聯合體等創新載體,河北智昆精密成功攻克RV減速器齒輪磨損難題,打破技術壟斷;中信重工開誠、河鋼數字等6個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入選國家礦山領域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打造產業生態。聯合共建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唐山高新區、石家莊高新區等成為首批共建園區,唐山百川創新建設機器人“共享工廠”,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模式日益成熟。成功舉辦兩屆雄安國際機器人大賽,27家機器人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注冊落地,2023—2024年全省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過40%。
下一步,我們將以推動工作清單落地見效為抓手,持續完善工作機制,精準施策、重點突破,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記者:
“十四五”以來,工信廳始終把工業投資和項目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請介紹一下目前取得的成績以及下一步的考慮?
![]()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郝莉笑:
“十四五”以來,我們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全力以赴抓投資上項目,以高質量的投資和項目,帶動工業經濟“量”和“質”雙提升。
一是工業投資穩步增長。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從項目備案、開工、在建、竣工、投產等環節幫扶,推動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十四五”以來,全省累計核準備案工業項目6.6萬個,2021年至2024年全省工業投資分別增長0.7%、12.9%、7.1%、18.6%。今年1—9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3%,排名全國第6位。
二是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巨石生物mRNA疫苗、同光半導體碳化硅單晶襯底、中信開誠特種機器人等一批技術領先、創新性強的項目落地實施,2021年至2024年,全省高新技術投資分別增長2.2%、21.8%、28.5%、31.5%,呈現逐年加快增長態勢。今年1—9月,全省高新技術投資同比增長17.9%,拉動全省工業投資增長9.4個百分點。
三是重大項目支撐有力。堅持“項目為王”,加快10552個重點工業和技改項目建設,聚焦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全省實施總投資百億元以上項目28個、十億元以上項目840個,邯鋼老區退城整合、東華鋼鐵整合重組減量置換、邢鋼轉型升級搬遷改造等重大項目進一步優化我省鋼鐵產業布局,云谷(固安)科技第六代新型顯示等項目提升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水平,凱意碳四新材料一體化等項目為我省綠色化工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1年以來,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年均增速10.5%,占全省工業投資比重保持在85%以上。今年1—9月,全省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9.7%,拉動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6.9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擴大工業有效投資、推進重大項目落地作為穩固工業經濟大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用好用足國家政策,全力提速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記者:
清河羊絨、安平絲網等特色產業集群是河北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而“共享智造”是推動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請問,“十四五”時期在推進集群“共享智造”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成效如何?接下來,有哪些新的考慮?
![]()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級領導干部、新聞發言人 宋向黨:
河北特色產業集群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全省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河北省委十屆歷次全會均將特色產業集群工作列為全省重點,省政府工作報告每年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門狠抓工作落實,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24年,全省107個重點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3.6萬億元、增長9.3%。
現階段全省特色產業集群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躍升”。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共享智造”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破題開局之路。定路徑,省工信廳牽頭出臺共享智造行動方案、工作指南,明確研發、設計、集采等六條共享路徑,“一群一策”梳理需求,解決“在哪些場景應用共享”的問題;建機制,省級月調度、季通報,市縣落實主體責任,上下貫通、橫向協同,解決“如何高效推進的問題”;樹標桿,打造共享工廠標桿,舉辦對標交流活動,引導各地“看樣學樣”開展共享。一年來,省市縣上下聯動、政銀企通力協作,目前有90個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共享,帶動1.3萬家企業參與,在制造、創新、服務等方面形成一批典型經驗。具體工作上我們突出“三抓”。
一是抓制造能力共享。指導龍頭企業搭建集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廠,發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等設備服務,推動制造資源協作共享。寧晉縣線纜集群,建設導體加工和輻照加工等共享工廠,輻照加工時間由3天縮短至1天、加工費由每米8分降到4.5分。
二是抓創新能力共享。整合高校院所、龍頭企業等創新資源,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集群企業提供研發設計、中試驗證、檢驗檢測等關鍵環節創新支持。線下組建45個科技特派團進駐集群開展服務,凝練集群需求282項,匹配資源54項。開展107個重點特色產業集群檢驗檢測能力建設行動,全部建成省級以上檢驗檢測機構。安平縣絲網集群,實施“眾籌科研”項目,部分絲網產品應用在航空航天和光伏電池上,實現了進口替代。
三是抓服務能力共享。匯聚優質社會資源,開展原料集采、物流倉儲集中管理、數據存儲分析、金融支持、電商運營、物流等服務。建設鋼鐵行業供應鏈平臺,推動18個用鋼產業集群與鋼鐵企業精準對接,開展緊固件、焊材、硅錳合金和鐵礦石等原材料聯采,完成交易額5.37億元,綜合降本10%左右。組織16家銀行機構,根據集群產業特點,探索“特色產業集群貸”“共享貸”等專屬金融產品。南和寵物食品集群,創新“前店后倉”一體化共享“倉播”直播間,直播覆蓋抖音、快手、淘寶、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實現“下單即發貨”,日均銷售額穩定在100萬元以上,產品復購率穩定在50%以上。
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繼續以共享智造為切入點,推動產業集群從“規模優勢”向“價值制勝”轉變。
一是拓展共享應用。指導已實現共享集群進一步探索細分共享場景,加快向制造能力、服務能力、創新能力融合共享躍升;對還未實現共享的集群,組織其赴共享標桿集群交流學習,因地制宜開展共享智造,實現集群共享“系統賦能”。
二是夯實數字底座。推動集群建設一批面向行業、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有條件的集群建設產業大腦,實現研發、制造和服務資源柔性匹配、動態共享。
三是強化要素協同。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公共技術平臺等作用,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深耕集群,開發差異化金融產品,為集群插上“科技+金融”雙翼。
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全省特色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強的支撐。
四、記者:
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以來工信廳在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后續將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級領導干部、新聞發言人 宋向黨: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強調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間,省工信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突出服務與管理并重、發展與幫扶并舉、培優與培強相結合,不斷完善專精特新發展壯大機制,努力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全省中小企業發展質效不斷提升。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的用工人數達151.7萬人,吸納擴大就業作用進一步凸顯。截至去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為5%。
一是突出政策賦能,助力優質企業發展。從全省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和發展導向,先后出臺《河北省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河北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若干措施》等若干政策文件,聚焦惠企稅收政策、大中小協同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重點工作,強化措施落地落細,形成財稅、金融、創業創新、數字化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多維度、立體化的政策體系,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保障,精準助力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二是擦亮金字招牌,加快打造河北方陣。構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努力夯實創新型中小企業構成的基礎力量,持續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成的骨干力量,全面鍛強“小巨人”企業構成的中堅力量。截至目前,評價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96萬家,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014家,爭創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56家。引導優質企業深耕細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涵蓋了裝備制造、食品、石化、醫藥、電子信息等制造業行業;2024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資產總額同比增長4.49%,七成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平穩增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戶均研發強度達5.65%;戶均擁有Ⅰ類知識產權17件;共有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主板上市。專精特新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發展動能不斷壯大。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開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利護航”行動,從2022年起幫助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請專利,截至目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超1.5萬件。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定期征集“小巨人”企業技術需求,形成需求清單,配合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做好“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選派工作,目前全省共組建328個“小巨人”企業科技特派團,有力促進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發展。石家莊、唐山、廊坊、邯鄲4個城市入選國家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入選數量位列全國前茅,爭取中央財政資金4.5億元。
四是加強精準服務,不斷激活內生動力。精選222家服務機構納入全省中小企業服務資源庫,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建立“產融協同直通車”機制,與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建立長效合作機制,2025年已與33家機構簽署戰略協議,支持全省工業企業貸款余額預計突破4萬億元;牽頭指導成立了河北省產融合作創新發展中心,為各領域、各類型、各階段工業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務。構建“工業醫院”“工業診所”“工業大夫”三級診療體系,培育15家工業醫院、150家工業診所、7100余名工業大夫,累計服務專精特新企業7.9萬次,努力幫助企業解決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問題。聯合17部門開展“一起益企”服務行動,聚焦引才育才、融資促進、質量品牌建設等方面服務企業超16萬家次。開展“百場萬家”暖企行動,圍繞市場營銷、產權交易、產學研對接等服務內容舉辦活動超500場,服務企業超5萬家。開展“益企直播—河北工業品線上交易系列活動”,服務企業超5000家,助力企業實現品牌推廣、技術展示、訂單轉化與供應鏈協同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中小企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政策活企、環境優企、服務助企,著力在推動企業創新上下功夫,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斷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五、記者: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能否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我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了哪些成績,以及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
![]()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郝莉笑:
“十四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全省兩化融合水平達到63.8,由2020年全國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9位。截至目前,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1.3%、連續四年居全國前4位,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達到35.1%、連續四年居全國第1位。
一是加快企業數字化改造。累計實施省級數字化改造項目3939項,培育省級試點示范項目200項,建設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工廠132座,7個企業入選國家“數字領航”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4位,培育先進級智能工廠132家、卓越級智能工廠14家,中信戴卡獲評世界“燈塔工廠”。
二是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我省被工信部認定為全國唯一的鋼鐵行業場景數字化轉型試點省份,9個案例入選全國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數量全國第1,長城精工著力打造的全國首條5.5G柔性產線,君樂寶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構建等10個應用場景成功入選國家“數字三品”應用場景典型案例。
三是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應用。印發《河北省關于加快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河鋼數字自主研發的威賽博鋼鐵大模型通過深度融合鋼鐵生產數據,實現工藝、設備及安全等專業信息的快速交互;華為、阿里云、百度、科大訊飛、智譜AI等13家全國知名人工智能企業與我省鋼鐵企業聯合打造的太行鋼鐵大模型,覆蓋原料、鐵前、煉鐵、煉鋼、軋鋼及銷售等業務環節;鑫海化工研發的“鑫海化工大模型”,應用于化工企業安全管控、工藝優化、管理提升等多方面,全面賦能化工企業創新發展。
四是推進區域數字化賦能。加快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河鋼數字、邯鄲云計算中心、冀企云科技等3個單位被評為首批國家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對接服務企業1.2萬家,我省被評為活動成效明顯地區。
五是構建數字化轉型生態。實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立冀貫通”行動,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6個,接入企業2086家,累計標識注冊量4.3億個。我省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工業領域網絡安全成效突出地區,連續三年工業信息安全指數居全國前2位。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全省綜合算力指數連續兩年居全國第1位,2024年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增速居全國第1位。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落實《河北省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大模型在制造業領域規模化應用為牽引,一體化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大腦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一批數字園區和智慧集群,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爭創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
來源:河北發布
編輯:韓亭亭 范永吉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