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機械臂靈活抓取物料、工業機器人高效完成各類工作、智能檢測設備精準捕捉細微缺陷、工業互聯網覆蓋全產業鏈……當前,諸如此類的“智慧”生產模式應用于眾多制造業企業,推動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
“數字化轉型能夠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效率,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楊剛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化促進了個性化、智能化產品與服務的普及,改善了人們的消費體驗,有助于優化社會需求結構,從而帶動行業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8.7%,較1—8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個百分點。
數據背后,是數智技術應用規模的日漸擴大。近年來,各地積極進行實踐探索,推動數智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制造業向“新”而變,煥發新生機。
在內蒙古烏海一家化工企業生產車間內,巡檢機器人穿梭于高溫、有毒等危險區域;生產線上,從原料智能裝卸、抓取,到成品質量分析,全鏈條數字化管控無縫銜接;中控室內,生產全流程的實時數據與設備運行狀態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依托各種數智化設備,整個車間僅需數名員工即可管控全線生產。
在山東威海一家醫療器械企業的數字化車間內,人工智能視覺檢測系統正在對每支注射器進行上百項檢測。通過高清圖像比對技術,檢測系統能夠精準識別微米級缺陷,并自動剔除不良產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化改造使企業產能大幅提升,注射器年產量實現了翻倍增長。
數字化轉型不僅使企業降本提質增效,還提高了產業鏈協同能力,成為制造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數字化轉型可以使企業對市場的響應更敏捷、對客戶的服務更深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亞程表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衍生出數據服務平臺、共享制造等新業態、新模式,制造業的價值鏈正在從“產品導向”延伸至“服務導向”。
在內蒙古一家科技企業的研發中心內,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大屏幕上,各類參數實時跳動。據了解,從機床運行狀態到生產線能耗數據,從零部件追溯信息到訂單交付進度,130余種工業設備的數據可在此實現無縫銜接。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該平臺,企業可根據需求靈活調整數據,高效完成生產、能耗、質量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給工廠裝上智慧“大腦”、讓生產線自動運行、用云平臺智慧服務……數智技術助力制造業轉型步伐持續加快,推動我國智能制造能力不斷提高。但在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往往進行零散改造,區域和行業間數字化水平差距較大,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制度不完善,投入大、周期長、短期回報不明顯等諸多挑戰仍制約轉型持續深入。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一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孫亞程看來,一要建設區域性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發揮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的引領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從而帶動區域內企業整體轉型;二要增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等服務,降低中小企業轉型門檻;三要制定智能制造標準,完善數據安全保障機制,降低企業轉型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四要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確保技術自主可控,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既懂制造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