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標叔。
近期,剛上任的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在國臺辦明確回應兩岸統一立場后,拋出“國民黨和民進黨一樣,不放棄武力保衛臺島”的驚人言論。
![]()
而國臺辦早已明確回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基本方針,大陸愿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一邊是大陸持續釋放的統一信號,一邊是鄭麗文的“武力”表態,這背后藏著的是臺灣政壇的復雜博弈。
![]()
![]()
“武力保臺”背后
早年鄭麗文身為民進黨骨干,因內部矛盾被開除后轉投國民黨,憑借犀利口才和靈活手腕一路登頂黨主席。
上任之初,她曾高舉“和平大旗”,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甚至提出“讓兩岸民眾都高興”的主張,彼時大陸還特意發送賀電,期待國民黨能推動兩岸關系向好。
![]()
但這份“和平姿態”并未持續太久。
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面對大陸“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底線追問,鄭麗文先三連“和平”表姿態,隨即話鋒一轉喊出“武力保臺”,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
這番反轉并非一時沖動,而是精準的政治算計。
長期以來,“保臺”話語權被民進黨壟斷,該黨靠著“抗中保臺”收割選票,卻因忌憚兩岸軍力差距,不敢公開喊出“武力保臺”,只敢用“以實力求和平”模糊遮掩。
![]()
鄭麗文敢“捅破窗戶紙”,核心是為了鞏固剛到手的黨主席位置。
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基層對高層“軟弱”早已不滿,“武力保臺”的強硬表態,既能拉攏基層勢力,又能搶奪“保臺”議題話語權,向選民證明“國民黨也能護臺”。
![]()
同時,這也是她的“兩頭討好”策略。
對中間選民,先提“和平”再講“武力”,避免被貼“軟弱”標簽;對西方勢力,這番表態是遞出的“投名狀”,證明自己“非親中派”,換取外部關注與支持。
但鄭麗文刻意回避了核心事實——大陸“不放棄使用武力”的靶心是“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者,而非臺灣同胞。
![]()
她不愿旗幟鮮明反對“臺獨”,反而跟風炒作“武力保臺”,本質上還是延續國民黨“不統不獨”的“獨臺”路線。
更值得玩味的是,她在回應大陸賀電時,只提“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對“推進國家統一”只字未提。
而大陸正密集釋放統一信號:解放軍轟-6K赴臺島周邊訓練、新華社連續刊發文章強調“祖國必然統一”、“臺獨”頑固分子被立案偵查。
![]()
這些動作既彰顯統一決心,也給國民黨指明方向,但鄭麗文僅接住“和平”這“半個”態度,其立場模糊性不言而喻。
![]()
國民黨困局
鄭麗文的表態,不僅沒能掩蓋國民黨的深層問題,反而暴露了其積重難返的困局——內部分裂嚴重,統一立場始終搖擺。
在她的就職全代會上,19名國民黨籍立委缺席,四位地方“諸侯”中有三位未到場,其中包括被視為“2028年潛在候選人”的臺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
![]()
這種缺席絕非偶然,而是派系博弈的直接體現。
盧秀燕、侯友宜均屬黨內“中間派”,被不少人詬病“藍皮綠骨”。
侯友宜以“市政繁忙”為由缺席,卻無法解釋同為地方首長的蔣萬安為何能親臨;盧秀燕借口“防疫”缺席,實則當時臺中市防疫工作無需她親力親為,反觀去年賴清德就職典禮,她卻不顧國民黨“決議不出席”的規定,特意請假到場。
![]()
盧秀燕
這種雙重標準,本質上是對鄭麗文兩岸路線的抵觸,更是基于自身選舉利益的政治投機。
黨內分裂的根源,在于統一立場的模糊。
長期以來,國民黨始終在“統”與“獨”之間搖擺,既想享受兩岸交流的紅利,又不愿明確推進統一,只想維持“不統不獨”的模糊狀態。
![]()
就像黨內某位高層提出的“和平推演”,看似新鮮,實則是“和平茍且”,回避統一核心目標。
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曾一語道破關鍵:“兩岸未來是要謀求統一的,既然目標是統一,就該往這個方向邁進”。
這番話既是對鄭麗文的提醒,也是對國民黨的警醒。
![]()
但受限于島內政治環境和黨內派系壓力,鄭麗文即便比朱立倫、江啟臣更靠近“一中”立場,也暫時無法將“和平談判”升級為“統一談判”。
更雪上加霜的是國民黨的財務危機。
![]()
目前該黨負債21.2億新臺幣,231億新臺幣資產被民進黨限制使用,未來甚至可能被收歸臺當局,運轉都成問題。
對鄭麗文而言,“攘外必先安內”,團結派系、解決財務困境本就迫切,而立場模糊只會讓分裂加劇,進一步消耗僅存的歷史紅利。
![]()
統一大勢不可擋
無論鄭麗文如何算計,民進黨如何阻撓,都改變不了一個核心事實: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都注定會被時代淘汰。
![]()
對國民黨來說,它無疑是幸運的。
前輩們與大陸、與中國歷史的深厚紐帶,讓它保留了最后的歷史紅利。
但這份紅利正在快速消耗,若繼續“和平茍且”、回避統一,紅利終將耗盡;若妄圖走上“臺獨”之路,更是死路一條——民進黨作為“原教旨主義臺獨”,組織力、動員力遠超國民黨,國民黨在“臺獨”議題上根本無力競爭,最終只會被吞噬。
![]()
國民黨的唯一出路,就是明確主張兩岸統一,凝聚島內為數極少但極其寶貴的統一力量。
這些力量雖是“少數派”,卻是推動統一的重要種子。
短期內,堅持統一可能讓國民黨遭受進一步削弱,但只要能堅守到統一那天,這些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國民黨也將在歷史上留下功績,相關政治人物也能獲得光明前途。
![]()
臺灣島的地理局限,讓島內不少政治人物缺乏宏大格局。
他們沉溺于島內蠅頭小利的博弈,依附外部勢力尋求庇護,卻看不到民族復興的大趨勢。
這種井底之蛙式的格局,注定無法阻擋統一步伐。
![]()
如今兩岸模糊地帶越來越少,大陸對“臺獨”的震懾力度不斷加大,統一進程穩步推進,國民黨脫胎換骨的機會就在眼前,但這需要勇氣和擔當——放棄“維持現狀”的幻想,堅定站在統一一邊。
民進黨近期對鄭麗文的瘋狂圍剿,也從側面印證了統一方向的正確性。
![]()
鄭麗文團隊提出“漸進式和平統一”,蕭旭岑、張榮恭等人強調“兩岸同屬一中”“炎黃子孫”,這些表態直接戳中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核心利益,讓其陷入恐慌。
但民進黨“抗中保臺”的話術早已不得人心,臺灣民眾厭倦了兩岸對抗,渴望和平交流,這正是國民黨推動統一的民心基礎。
![]()
國臺辦早已亮明底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方式,大陸以最大誠意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臺獨”和外部干涉。
這一立場既明確了統一的主軸,也劃定了紅線。
![]()
國民黨若能認清大勢,明確統一立場,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就能抓住最后的歷史機遇;若繼續模糊搖擺,終將被時代拋棄。
兩岸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統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轉。
鄭麗文和國民黨的選擇,不僅關乎自身政治命運,更關乎臺海和平穩定與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
希望他們能放下政治算計,順應歷史大勢,珍惜前輩留下的歷史紅利,不辜負兩岸同胞對和平統一的殷切期望。
分裂國家的人終將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而順應統一大勢的力量,必將獲得歷史的肯定與人民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