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三面包圍紅軍城,烏軍5000人陷入死地;特朗普送來一個更壞消息,一句話推翻國防部文件,拒批援烏“戰斧”導彈。與此同時,美俄核博弈暗流涌動。面對頓巴斯戰局急轉直下,西方軍援搖擺不定,烏克蘭已步入絕境,這場3年多的消耗戰是否將迎來終點?
就在最近,俄國防部接連發布捷報,宣布在前線取得戰果,在哈爾科夫州方向,俄軍突擊部隊持續在庫皮揚斯克、彼得羅夫卡等多個地區發動攻勢。
并對烏克蘭軍工運轉的能源設施、軍用機場、無人機儲存點進行了轟炸,烏軍的無人艇和制導航空炸彈也被摧毀或擊落。
![]()
要說最大的進展,還是在紅軍城,俄國防部表示,正在這里收緊對烏軍的包圍圈,目前大約5000名烏軍士兵被三面合圍,唯一的后撤通道也處于俄軍密集炮火覆蓋之下,堪稱死地。
仗打到這個份上,部分烏軍士兵的心理防線已經崩潰,出現了向俄軍投降的情況。經過漫長的消耗戰,俄軍憑借顯著的兵力優勢,估計達到烏軍的八倍之多,正全力壓迫紅軍城。
澤連斯基下令,要求烏軍全力阻攔俄軍的進攻,但以少敵眾,怎么能贏?繼續死守只會白白送命,付出的代價可能遠超戰略價值。
紅軍城是烏軍在頓巴斯前沿地帶的交通樞紐,相當于整個防御體系的關節所在,一旦這里失守,烏軍在頓涅茨克地區其他陣地的兵力調動和后勤補給將變得極其困難,甚至面臨被俄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致命風險。
俄軍對此地的志在必得,澤連斯基不得不公開承認“波克羅夫斯克局勢嚴峻”。
事到如今,澤連斯基只能爭取那遲遲未到的、更強大的軍事援助。烏克蘭的命運,仿佛系于大洋彼岸的決策。
![]()
但轉機似乎沒有來。五角大樓日前放出風聲,美國國防部已經“批準”向烏克蘭提供威力巨大的“戰斧”巡航導彈。但前提是需要獲得總統的批準。
不過特朗普于11月2日直接在“空軍一號”上拒絕了,他表示“并未認真考慮”此事,理由是雙方“仍在激烈交戰,沒有所謂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美國而言,烏克蘭翻盤的可能性正越來越渺茫,再把大把的真金白銀,尤其是“戰斧”這種昂貴的武器投進去,在他眼里很可能成了一筆“冤枉錢”。而且還會引發莫斯科的激烈反彈,甚至可能觸碰俄方劃下的“紅線”。
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戰斧”此舉無助于解決沖突。而且俄羅斯還直接拿出“殺手锏”,在一周之內連續試驗了兩種堪稱“末日殺器”的超級武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波塞冬”核動力潛航器。
這兩款武器簡直讓西方世界背后發涼。
它們都具備近乎無限的航程和強大的突防能力,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繞過美國現有的導彈防御體系,攜帶核彈頭發起致命一擊。這無疑是在向美國,也是在向整個西方宣告:不要試探俄羅斯的底線,否則后果將是毀滅性的。
![]()
在烏克蘭這盤棋上,美國的核心利益是消耗俄羅斯,而非與俄羅斯迎頭相撞,打一場誰也無法承受的核戰爭。
所以美國此前放出“向烏克蘭提供戰斧”的風聲,不過是施壓俄羅斯的政治策略。在施壓失敗后,特朗普自然要打消烏克蘭的妄想。
美國的最終的算盤,是既不讓俄羅斯贏得太輕松,也不能讓美國吃虧,所以最好是把包袱甩給歐洲盟友。
美國的這種搖擺和算計,直接導致了跨大西洋援烏陣營的裂痕不斷擴大。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特朗普的一系列決策正使烏克蘭的處境惡化,跨大西洋關系變得脆弱。
歐洲國家們開始猶豫了,帶頭大哥美國瘋狂甩鍋,但歐洲也不愿意將寶貴的資源無限期投入一個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泥潭。
因此援烏的規模和決心,正在肉眼可見地下降。
俄羅斯澤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戰機。趁著西方內部分歧、援助青黃不接,俄軍正投入更多資源,在前線發起一波接一波的猛烈進攻。
![]()
有烏克蘭媒體悲觀地預測,紅軍城的陷落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這個樞紐失守,整個頓涅茨克地區的烏軍防線將面臨雪崩式的危機。屆時,俄羅斯或許根本不需要再用其他占領的土地作為談判籌碼,就能拿下頓涅茨克剩余的控制區。
可以想到,當下一次普京提出停火條件之時,肯定不僅是要求拿下整個頓涅茨克。未來俄軍在戰場上血拼將得到更多的土地,而想讓其吐出來,就必須付出對等的代價。
如今,俄羅斯戰局推進,美國繼續“畫餅”,歐洲陷入彷徨……所有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已經注定了烏克蘭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