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道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11月1日刊登題為《南南合作實踐:中埃伙伴關系》的文章,作者是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政治學副教授納迪婭·赫勒米。編譯如下:
埃及和中國的關系證明兩國能夠跟上國際和地區變化的步伐。中國是埃及的主要貿易伙伴之一,年貿易額超過100億美元。近年來,中國在埃及的投資不斷增加,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工業和能源等領域,重點是新行政首都和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貿易合作區等大型項目。兩國在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以及倡導建立多極體系等方面奉行一致的政策。
我們發現,中國在埃及的投資在許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工業、建筑和基礎設施,同時還包括技術轉讓和產業本地化。在埃及的中國企業也在努力建設工業園區并開發大型項目。
中國項目對埃及國內增長的最突出貢獻是吸引中國對埃及的投資。近年來,中國在埃及的投資顯著增加。埃及積極參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入了金磚國家和新開發銀行。中國的項目帶來了積極的回報,并對埃及公民產生了影響。
埃中合作是全球南方合作的理想模式,而全球南方問題一直是埃中兩國政治領導人關注的重點。兩國領導人多次強調,全球南方國家必須團結一致應對共同挑戰。埃及作為伙伴國先后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表明它致力于表達全球南方國家的觀點并促進其利益。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南方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構想,體現在其提出的諸多倡議和理念中,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治理倡議,所有這些都與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目標密切相關。這也體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
中國與埃及的合作體現了中國在平等和不干涉的基礎上開展南南合作的新構想。它表明北京致力于推動合作,邁向超越傳統利益的戰略層面,并建立能夠影響國際體系未來的關系。埃及總統塞西對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和擁護。該倡議旨在加強全球合作,以提高應對共同挑戰的能力,縮小南北國家的發展差距。
在中國天津舉行的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凸顯了中國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貢獻的強烈政治意愿。天津峰會是上海合作組織歷史上規模最大、成果最豐碩和最成功的一次峰會。通過此次峰會,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堅持互利共贏、開放包容、公正公平和務實高效,以期全球南方國家面對美西方的霸權主義政策,能夠實現正義并推進合作政策。
今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這對于埃及和中國來說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它們在維護世界和平以及促進國際正義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埃中雙方正在攜手努力,推動并確保中國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取得成功,這將給兩國人民和本地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按照中方構想,這將使中埃關系成為構建“命運共同體、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的典范。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與埃及的伙伴關系體現了全球治理的原則。中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埃及的“2030年愿景”相契合,為雙方發展合作提供了更多機遇,也印證了兩國堅持對話協商、反對霸權和干涉的承諾,符合全球治理原則。特別是,這強化了聯合國和所有國際論壇的國際法原則,以支持全球南方國家遠離華盛頓目前在與世界打交道時奉行的排斥政策、霸權和冷戰思維。(編譯 葛雪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